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夏天吃酸能敛汗止泻祛湿 这些酸味食物别错过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05     浏览:5388    


夏天炎热容易出汗,人体损耗了大量体液和各种营养物质,人们不仅易发肠道疾病,有时还会浑身乏力、食欲不振。夏天应多吃“酸”味食物,能敛汗止泻祛湿,可预防流汗过多而耗气伤阴,又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下面跟随百红鸟健康网了解一下吧!


夏天吃酸能敛汗止泻祛湿 这些酸味食物别错过


增加食欲


此外,很多人一到夏天就没食欲,吃一些酸的水果,比如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有助于健胃消食。饮水可维持人体充足的血容量、降低血黏度、排泄毒物、减轻心脏和肾脏负担。但饮水多了会稀释胃液,降低胃酸杀菌能力,吃些酸味食品也可增加胃液酸度,帮助杀菌。


利于营养素的吸收


夏天最需全面均衡营养,在高温环境里,人体营养物质消耗相当大,除了一日三餐外,还要注意从蔬菜、水果、饮食中额外补充维生素C、B1、B2和A、D,钙丢失多的人还要补充优质钙制剂。多吃点酸味水果和食品可以增加和帮助钙等营养素的吸收。


夏天吃酸能敛汗止泻祛湿 这些酸味食物别错过


这些酸味食物别错过!


1、山楂


山楂味微酸涩,含有多种有机酸,口服后可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液酸度,具有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等功效,对肠胃运动功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同时,山楂还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可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对心血管健康有好处。


2、酸奶


酸奶由新鲜牛奶发酵而成,富含蛋白质、钙和维生素,而且还含有大量的活性乳腺菌,能改善肠道菌群,调节机体免疫力。如果你因乳糖不耐受而无法享用新鲜牛奶,酸奶可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


3、酸味水果


常见的酸味水果有杨梅、猕猴桃、橘子、橙子、苹果、李子、杏子等,这些水果在食用过程中,可以唾液、胃液的分泌,可改善胃口、促进消化。不过,有肠胃炎疾病的人不建议吃太多酸味水果,以免对肠胃造成,加重病情。


4、酸汤


酸汤肥牛、酸汤鱼、西红柿鸡蛋汤等,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高,还能促进肠胃系统的运作,非常适合胃口差、消化不好的人。


5、多吃醋


夏天人易疲劳,醋酸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功效,可以帮助人们恢复精力,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夏季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凉拌菜里放醋酸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既可以蘸着吃,平时做菜时,炖煮肉、骨、皮类的食物时,也可添加一点醋,这样能使食物更具风味,还能促进其中钙质和蛋白质充分分解。


夏天吃酸能敛汗止泻祛湿 这些酸味食物别错过


介绍几款适合夏天喝的酸味茶:


山楂枸杞茶


山楂干5-8片、枸杞10粒,冰糖随意放。冲入沸水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用,或者用养生壶煮5分钟即可。山楂能够开胃消食、活血化瘀,调节血糖和血脂。枸杞则能够滋补肝肾、和血润燥,二者冲泡同饮,具有补肝益肾、补血降脂的作用。


蜂蜜柠檬水


柠檬洗净切片或榨汁,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纯净水中,调入蜂蜜即可饮用。柠檬有大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还还含有丰富的有机酸、柠檬酸及高度碱性,具有很好的美白及抗氧化功效。蜂蜜含有优质糖分、维生素以及矿物质,还具有优良的杀菌效果与解毒效果。


玫瑰乌梅茶


玫瑰5g,乌梅3颗,蜂蜜2汤匙。乌梅先用冷水冲洗一下,然后和玫瑰一同放入茶壶中冲入开水,加盖闷5分钟。待水温降至50℃以下,调入蜂蜜搅拌均匀即可。乌梅味酸,性平,能促进消化,也能生津止渴,对于肝脏能够起到不错的保养效果。玫瑰能美容养颜,通经活络,软化血管,补充各种维生素。

 
喜 欢

358

 
上一个:补钙吃豆腐还能增强免疫力 豆腐的营养巧搭配
下一个:滥喝啤酒的危害不可小觑 夏天喝啤酒需要注意的事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