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酒有哪些种类?白酒、黄酒、果(露)酒、啤酒和酒简介

作者:佚名     时间:2013-05-27     浏览:137    


酒的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按酒精含量,可分为高度酒、中度酒和低度酒;从生产工艺的不同,有蒸馏酒、发酵酒和配制酒;从人们的习惯和商业分类上,则分为白酒、黄酒、果(露)酒、啤酒和酒5大类。


酒有哪些种类?


白酒


俗称白干、高粱酒、烧酒,酒精度数较高,一般在50度~60度。近年来,一些较低度数的白酒不断被研制出来,但通常都在35度以上。白酒多用高粱酿制,也有用玉米和薯类为原料。无色透明,芳香馨鼻,酒味醇厚,回味悠长是白酒的特点。根据酒的香味不同,白酒有酱香、浓香、清香、米香以及兼香等多种香型,如茅台酒属于酱香型,汾酒属于清香型,五粮液属于浓香型,而白沙液酒属于兼香型。白酒因酒精度较高,乙醇含量较大,比较适于用来浸制酒。


黄酒


民间称老酒、米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类,有4千多年的历史。黄酒的度数一般在30度以下,因酒味醇和,酒度适中,更兼营养丰富,且能养胃健脾,又是烹饪佳肴必不可少的佐料,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南方的黄酒主要以粳米或糯米为原料,而北方则以小米为原料。绍兴的花雕酒、加饭酒、状元红,九江的封缸酒,上海的上海老酒,福建的龙岩沉缸酒,山东的即墨老酒等都是著名的黄酒。黄酒也是常用于浸制酒的原料。


另有一种米酒,色白,为酿制酒,酒精度数不高,有酸甜酒味,也是民间常用的酒原料。


果(露)酒


果酒是用各种新鲜水果为原料,经过发酵酿制而成的原汁酒,酒精度一般在12~20度之间,葡萄酒、山楂酒、青梅酒等都是果酒。它们的特点是滋味甘美,色泽澄亮,有原料鲜果的特殊清香。露酒是用蒸馏酒或发酵的原酒,勾兑一定量的鲜果汁、芬香植物或植物香精配制而成,其酒精度或糖度随勾兑酒量的多少有高有低,如白兰地属于高度酒,玫瑰露酒则为低度酒。


啤酒


啤酒属于“泊来品”,19世纪末进入中国,它以大麦为原料,经过糖化,加入啤酒花发酵而成,是一种营养丰富,酒精度数低,广受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有“液体面包”之称。啤酒的度数指的是糖度(即麦汁的浓度)。根据其色泽、麦汁浓度以及操作方法,啤酒可分为熟啤、生啤、黄啤、黑啤等不同。啤酒本身有营养作用,但酒精度较低(一般在6度以下),不适于浸酒。



用白酒、米酒或黄酒,加入相应的中材,经过浸泡加工配制而成。酒按照其作用大体可分为治疗性酒和滋补性酒二类。滋补性酒虽然对某些疾病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其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保健作用,促进身体健康。此类酒多具有较好的色、香和独特风味,可作为一般饮料酒,可以佐餐或随量饮用。治疗性酒是以治疗或防治疾病为主要作用的酒,在配方上多有一定的要求。酒的酒精度根据选用的酒种而有高有低。部分外用酒,还可以用用酒精来配制。


酒是酒和同加工制成的一种饮品,其中酒主要起溶解、析出、稳定、调和味道等作用。在制作酒时,选择何种类的酒作为溶媒是炮制酒的头道步骤。早在唐代,我国第一部官修的典《新修本草》就指出:“诸酒醇醨不同, 唯米酒入。”宋明时期,都是用米酒作为配制酒的原料, 至清朝始, 渐渐普及使用白酒来浸泡物。现今,大多数酒仍然以白酒作为溶媒,这是因为白酒酒精浓度较高,容易将材中的有效成分析出。制作酒时, 不论选择何种酒作为溶媒体,都应注意酒的质量、浓度和用量。所谓酒的质量,主要指在购买酒时,要注意酒的色泽、气味、口感等。一般说,炮制酒使用质量优等的酒为佳。以白酒为例,好的白酒应是无色透明,不混浊,无沉淀物,气味芳香,口味甘醇浓烈。而黄酒的质量则要求色黄褐而透明,气味浓郁淳厚,口感柔和爽口。制作酒时,根据所需酒的性能和功效,把握好酒的浓度,十分重要。如果酒的浓度过高,物中的水分容易被渗出,而质变硬,有效成分反而难以溶解析出。如果酒的浓度过低,则物可能因吸收水分而体积膨胀,同时一些苦味质及杂质等易被溶出,影响酒的气味。一般来说,配制滋补类酒时,应用的原料酒的浓度可以低一些;配制祛风湿,活气血、疏经络的酒,则原料酒的浓度可高些。

 
喜 欢

56

 
上一个:鸡蛋黄散了还能吃吗?散黄的鸡蛋能吃吗
下一个:中国酒有哪些分类?每种酒水又有什么区别呢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