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 

高考志愿填报陷阱 这些事你做过吗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3     浏览:3120


在结束的高考考试后,填报志愿自然不可少的一轮心理战。填报志愿常常会有三大社会心理不同程度地影响甚至左右我们对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选择。那么如何看清填报志愿中的种种陷阱,就尤为重要。下面小编就来教大家如何看清填报志愿中的陷阱和心理。


一、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而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性,没有被从众,所以从众心理是部分个体普遍所有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人们习惯和喜欢攀比,决定一件事情先看别人都怎么样。比如,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少考生或考生家长总喜欢打听同学、别人家孩子报哪个学校、报什么专业。如此这般,就有可能动摇自己原来的想法或目标。


二、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侥幸心理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性质,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违反那些为了维护事物发展而制定的规则,想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好恶来行事就能使事物按着自己的愿望发展,直至取得自己希望的结果。侥幸心理就是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成了许许多多失败、丑陋、悲惨生活的罪魁祸首。就是不依靠科学分析和判断,毫无根据、毫无把握地去“蒙”去“碰”,幻想运气的实现。比如,不管在考试还是填报志愿的时候,面对专家的建议心存疑虑,从而转向求神拜佛,由“神灵”暗示填报XX学院,就绝对填报xx学院。


三、恋家心理


恋家心理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依恋家庭、家乡,不想让读书的学校离家太远。这种心理主要受中国民众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大多数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怕孩子过不惯,吃不好,穿不暖,习惯于“依偎”在父母身旁,不忍离家太远,所以很多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就会多选择或者多填报省内院校,甚至不管填报的院校的好与坏,这也是造成省内院校录取分数高的一个原因。


四、低分高攀


低分高攀主要出现在高考志愿填报这时候,在志愿填报失误后,考生心态浮躁不切实际,违背了平行志愿填报的这一“戒律”。以为“水向低处流,人向高处走”,目标院校选择“上瘾”,越选越高,也就“顺理成章”了,到头来落得整个平行志愿“全军覆没”的结局。


五、选高分院校


大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都抱着冲一冲的心理把第一志愿院校错误地当作了高不可攀的目标。然结果是很明显,无一录取。那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填报志愿中所谓的冲一冲,是指第一志愿目标院校录取分数不太确定,似够着似够不着,如果今年投档线比往年低两三分就进去了,高两三分就进不去。通俗的讲,就是选择“冲一冲”的第一志愿院校必须靠谱,不能是“八竿子够不着”的院校,不能明知够不着还要侥幸试一试,白白浪费了平行志愿的一个指标。

喜 欢

20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向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挑战
下一个:学生吸烟上瘾速度远超一般想像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