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如何预防食道癌? 食道癌饮食注意事项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9-20     浏览:831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全世界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因食管癌死亡者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炎症与创伤,遗传因素以及饮水、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关。


如何预防食道癌


1、合理饮食,营养搭配


养成吃饭不挑食,少吃或不吃反季蔬菜,注重荤素搭配,多吃粗粮,每顿饭吃七分饱就可以。


2、定期到医院检查


做胃镜检查和消化道造影检查,通过观察病变组织、病变部位、病变大不等来确诊。


3、细嚼慢咽,吃温食


食道癌病人多喜吃热食,吃饭急,吃饭快,很赶时间那种。外国人说“中国人是最急的人,等不得”,为了我们的健康还是希望你等等。因为这种饮食习惯对食道来说是一种长期的慢性,一旦时间长,就很容易癌变。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吃饭要慢,不要急。


4、少吃或不吃咸菜,不吃霉变食物


咸菜中含有较多亚硝酸盐,在胃酸的情况下与仲胺类物质结合生成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亚硝胺。在我国由于居住地的原因,那些常食腌制菜的人群(食道癌高发区)更要关注自己的食道。霉变食物也是“食道癌”杀手,因其含有黄曲霉菌素。


食道癌的早期症状


1、食管内异物感


异物感的部位多与食管病变相一致,随着病情的发展,相继出现咽下食物哽噎感,甚至疼痛等症状。产生这一症状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食管病变处黏膜充血肿胀,致食管黏膜下神经丛的阈降低所致。


2、胸骨后疼痛、闷胀不适或咽下痛


疼痛的性质可呈烧灼样、样或牵拉摩擦样疼痛。初始阶段症状较轻微,且只是间断出现,每次持续时间可能很短,用物治疗可能缓解。以后症状加重,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延长。


3、咽部干燥与紧缩感


可能由于食管病变反向地引起咽食管括约肌收缩,而产生的一种异常感觉。


4、食物通过缓慢和停滞感


咽下食物后,食物下行缓慢,并有停滞感觉。发生部位以食管上、中段者较多,开始往往轻微,逐渐加重,并伴发其他症状。其机理可能主要为功能性改变,也可能是由于食管癌“癌变野”较广,食管黏膜伴有程度不同的慢性炎症所致。


5、剑突下或上腹部疼痛


表现为持续性隐痛或烧灼样刺痛,多在咽下食物时出现,食后减弱或消失,与病变部位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病变致食管运动功能不协调,贲门部括约肌发生强烈的痉挛性收缩所引起。


食道癌饮食


饮食1:加强营养


在疾病早期,如果患者尚能够正常进食,一定要积极加强营养,注意吃新鲜的食物,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糖、脂肪等,使病人维持和增强抗病力,为治疗创造条件,并储备一定的营养物质,防止出现恶液质等并发症。


饮食2:营养丰富


当该疾病造成患者出现严重的哽噎症状时,应给予浓缩的富含优质蛋白、糖类、脂类、无机盐及维生素成分的流质饮食,以减少对癌组织的。


饮食3:流食为主


随着病情的恶化,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饮食障碍,因此,患者的饮食调理要以流质、半流质为主,避兔任何性饮食摄入,防止吻合口感染和损伤,经医生允许后再进普通食物。


饮食4:清软滋润


在进行放疗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口咽干燥、胸骨后灼痛等热灼阴伤的症状,故宜选用营养丰富,清软滋润,容易咽下的食物,如梨叶、牛奶等食物。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如何预防食道癌了吧!还有绿叶鸟健康网为大家介绍的一些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和饮食注意事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哦!

 
喜 欢

445

 
上一个:3个措施保持心脏健康 远离心绞痛疾病
下一个:不用去验血 一查就能知道自己缺什么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