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心慌是什么造成的 我们该如何预防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9-08     浏览:376    


所谓心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悸,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跳一旦失去固有的规律,人就会不舒服,也就是常说的"心慌"。它可以是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正常生理反应。


一、心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引起心慌的原因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常见的是心动过速,其中又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如果老年人心率过快,易引起心绞痛发作;对于一般人,时间长了可引起心功能减退。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原因有以下一方面:


发烧


可引起心跳加快。大约体温每升高l℃,心率将增加10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常伴有易出汗、失眠、情绪不稳定、血压增高等。


贫血


长期贫血者往往由于红细胞及血色素含量降低、机体携氧不足,引起心悸。


惊吓、恐惧、情绪激动


机体受到突如其来的外界,可出现心慌。


缺氧


体内缺氧,如身处高原,空气稀薄,氧含量低,或患慢性肺部疾病,心脏会出现代偿性反应,引起心跳加速。


运动


特别是激烈的运动,可产生心动过速,但运动后经休息可迅速恢复,不属病态,无需治疗。


心肌炎


常在感冒或者腹泻后两周左右出现心慌(为心肌炎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病毒或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的心肌病变。


甲亢


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机体代谢旺盛所致。而心动过速是甲亢的常见症状之一,因此病人要引起注意。


血容量不足


由于各种原因,如失水、失血、休克,必须要针对原发病采取有效的治疗。另外,补充体液、输血、提高血压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急救措施。


二、心慌如何预防


1、要注意规律生活


对于心率失常的患者而言,要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尽量避免熬夜,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适当的进行锻炼,避免过度劳累,要戒烟戒酒,少喝浓咖啡、浓茶,饮食要注意清淡,少吃辛辣的食物,不能暴饮暴食。


2、要坚持科学用


对于心慌的病人来说,服用物进行疾病的治疗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指出的是,心慌患者服用物一定要在大夫的指导下合理用,不能自行更改剂量,不能自行更换物,要知道,自行服用物,往往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会导致心率失常患者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必须要按照大夫的医嘱服,并要注意观察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3、要保持乐观心态


心慌患者要正确对待自身的疾患,要心胸开阔,心态平和,保持稳定的情绪,不能因为患了心率失常而整天坐卧不安,要放松心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不要过度紧张,一旦精神过于紧张,往往会诱发心慌。


4、要尽量避免诱因


要更好的预防心率失常的反复发作,避免诱因是根本,对于情绪易激动的患者,家人要注意避免惹其生气、上火;对于因各种疾病引发的心慌,要注意及时的进行疾病的治疗;对于因服用物不当引发心慌的,要注意科学合理服用物;对于因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引发的心慌,要注意保持规律的生活。


三、心慌症状需做哪些检查


心慌与气急很相似,呼吸急促,上气不接下气,多由缺氧、情绪紧张等引起气急。而健康的正常人紧张时也会有心慌症状。


发现心慌时,应做x线、心电图、心脏超声或心肌酶等检查,先排除心肺等病理性与器质性的病变,如检查未发现异常者,则不必太担心,多为神经功能性症状。


心慌是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其中有一部分心悸的患者并无器质变,因而病史对于心慌的诊断尤为重要。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到了心慌的原因有哪些了吧,从而对于心慌的预防是不是也都有所了解了呢?在现实社会的状况下,有很多人顾不及自身身体的调理,但是也要注意到日常生活的健康态度和检查,希望绿叶鸟健康网的介绍对大家有所帮助。

 
喜 欢

158

 
上一个:该怎样治疗和预防大脑萎缩
下一个:预防睡觉流口水的方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