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 

如何远离脚气 彻底跟脚气说拜拜

作者:佚名     时间:2015-09-04     浏览:951    


夏日是足部疾病的暴发季节,温度高不仅可以使人的汗毛孔张开,也可以使人的出汗量增加,从而造成了有利真菌繁殖的环境,使足部发炎。例如足癣就是一种容易在温暖环境里暴发的足病。那些不可能穿着凉鞋去上班的白领阶层来讲,更要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足部。


如何远离脚气 彻底跟脚气说拜拜


在夏日里,人们的足部通常都会出现一些肿胀情况。因此,人们会感到原来挺合适的鞋子现在穿起来有些紧。鞋子紧会对足部的许多骨头和关节造成压力。人体内有近四分之一的关节长在足部。


脚部因为外界温度的突然升高就会出现肿胀的现象,出现这样的现象就会对关节产生一定的压力,就会出现脚部酸疼的感觉。这些压力又反过来进一步加剧原来的足部病症,如趾骨变形和拇指囊肿。


由于这些已经畸形的骨头和关节已经没有更多可以活动的余地,所以外来的压力会使疼痛感加剧。


脚是我们需要注意保养的一个人体部位,很多的穴位也是聚集在我们的脚上。所以在这个炎热的夏季,要做好脚气预防工作。那么夏日怎么护脚远离脚气呢?下面绿叶鸟健康网网为您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要想防止足部在夏日里发生以上问题,绿叶鸟健康网建议如下:


1、保证一日三餐的均衡


确保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服用制剂的同时要兼服维生素D,以促进钙在肠内的吸收和骨组织的钙化。


2、不要穿太紧的鞋子


尽可能穿透气性良好的薄棉袜子,每天不但应坚持洗脚,经常换鞋很重要。脚气患者夏天应穿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胶鞋、运动鞋,更不能光脚穿不透气的鞋子。


3、洗脚时要忌用碱性肥皂等性的化学用品


4、脚气的预防要忌食辣椒、生葱、生蒜等


容易引发出汗的食品,最好不要饮酒,要多吃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维生素高的蔬菜、水果。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菜宜清淡。


5、洗完澡,擦干身子时,一定不要忽视脚部


不要光脚走在地毯、浴室地板上。


6、忌用他人物品


在游泳池、浴室等公共场所忌用公共毛巾、拖鞋等,游泳后应淋浴冲净,并用干净毛巾擦干,不与他人混穿鞋袜,以免再感染。


7、泡脚


①可取新鲜柳叶250克,洗净,加水1000毫升煮沸5分钟,先熏蒸患处,待水温下降至能耐受时,再浸泡半小时,每日早晚各1次。一般用4~7天可愈。


②生姜2两,食盐1两,放入锅中,加入清水约两大碗,煮沸10分钟,倒入洗脚盆,待其自然冷却至脚能接受的温度,加入陈醋2两,浸泡患脚30分钟。一般3-7次可见好转,但要让脚部皮肤恢复正常光滑,就需1-2周左右。为了保证根除,最好坚持至4周。


8、趾缝紧密的人可用卫生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保持清洁


脚汗多的人,可外扑痱子粉,鞋袜要经常暴晒,保持干燥。


9、不要光脚穿鞋


因为光脚穿鞋使足部皮肤大量暴露在外,增加了外伤和蚊虫叮咬的几率,有的人还因光脚穿鞋把脚磨出了血泡。空气中灰尘、病菌直接附着在皮肤上,不仅使脚变脏,若遇到被磨破的血泡等伤口还会引发感染。


10、忌暴晒


凉拖等鞋因使足部大面积皮肤直接接受阳光曝晒,加之人们通常不会给脚抹防晒霜或做定期检查,易增加皮肤发生癌变的风险。


11、要穿袜子


没有袜子保护,脚和鞋经常亲密接触的结果是容易使脚后跟等常与鞋接触部位角质层越长越厚,大大增加发生胼胝(茧子)和鸡眼的几率。


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为大家总结的关于夏季如何远离脚气的有关内容,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知道夏季为什么会出现脚气了吧,知道夏季出现脚气该怎么办了吧,平时要注意保持脚步的清洁哦!

 
喜 欢

430

 
上一个:如何更好的保证女性的健康 这些问题需注意
下一个:宫外孕有什么表现 如何预防宫外孕的发生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