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滋补调理 > 

红茶的热量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4     浏览:555    

文章目录

一、红茶的热量和富含物质
二、红茶的和简介
三、红茶的营养价值和吃法
四、红茶的价格、选购、保存
五、红茶的饮食禁忌


红茶的热量和富含物质


1、红茶的工艺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


2、红茶富含的物质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


红茶的和简介



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日照红茶、祁红、昭平红、霍红、滇红、越红、泉城红、泉城绿、苏红、川红、英红、东江楚云仙红茶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2013年湖南东江楚云仙红茶喜获“中茶杯”特等奖。红茶是一种经过全发酵(发酵程度大于80%)制成的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内含多种维生素,叶片及汤呈红色。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中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红茶的营养价值和吃法


1、红茶的营养价值


红茶经过发酵烘制而成,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酶促氧化反应,含量减少,对胃部的性就随之减小。另外,这些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还能够促进人体消化,因此红茶不仅不会伤胃,反而能够养胃。经常饮用加糖的红茶、加牛奶的红茶,能消炎、保护胃黏膜,对治疗溃疡也有一定效果。


2、红茶的吃法


一般说来,饮红茶前,不论采用何种饮法,都得先准备好茶具,如煮水的壶,盛茶的杯或盏等。同时,还需用洁净的水,一一加以清洁,以免污染。 通常,结合需要,每杯只放入3-5克的红茶,或1-2包袋泡茶。若用壶煮,则另行按茶和水的比例量茶入壶。 当量茶入杯后,然后就冲入沸水。如果是高档红茶,那么,以选用白瓷杯为宜,以便察言观色。通常冲水至八分满为止。如果用壶煮,那么,先应将水煮沸,而后放茶配料。


红茶的价格、选购、保存


1、红茶的价格


市场上,500g红茶大概是在300元左右。


2、怎么选红茶


不管是锡兰红茶、肯尼亚红茶,都是产地统称。购买红茶前,先要了解红茶的产地,每个产地不同茶区生产的茶叶及调制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购买时注意盒外装标示。消费者在市面上买到产地茶,大多数是厂商已经调配过的口味,而非纯种茶,通常在百货公司专柜或茶叶专卖店都可以试闻或试喝,你可以试着找出最适合口味的红茶。


3、红茶怎么保存


红茶干茶的含水量不高,所以吸水性很强,也容易四处散发香味,所以保存一定要使用专用的容器。购买的时候会配备有茶叶罐或者茶袋的,只可以短时间保存,最好还是把茶叶放到专用的容器内保存。最好能保证红茶茶叶能在恒温的地方保存,温差太大容易使红茶变质,所以要特别注意。要把红茶放在干燥的地方保存,湿气重的地方也不适宜,希望红茶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会消失香味。


红茶的饮食禁忌


1、红茶禁忌


要用茶水送服物;服前后1小时内不要饮茶。人参、西洋参不宜和茶一起食用。忌饮浓茶解酒;饭前不宜饮茶;饭后忌立即喝茶。


2、什么人不宜喝浓茶


少女忌喝浓茶。失眠的人不要喝太浓的红茶。

 
喜 欢

245

 
上一个:白粥的热量
下一个:孕妇拉肚子怎么办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