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南刀“形制”的故事-王培锟

作者:佚名     时间:2017-10-15     浏览:581


几年前,参观《上海体院中国武术博物馆》的“拳械展厅”时,有人会在标着‘南刀’的一把铁制刀前停顿,我想大多是为刀的“形制”所动。一般了解近代武术的人,一看便知此为竞赛用的‘南刀’;而不熟者也大多认为是众多传统刀形制中的一种,如雁翎刀、柳叶刀、九环刀等,只不过形制怪异一些罢了。但也有人会多看几眼,显得略有所思?那定是习练南派拳械的武林行家了,因为此刀与自己所习用的南派‘蝴蝶刀’似有相近且那么的熟悉。“形制”不同于短小、分双手握练的‘蝴蝶刀’,且刀身宽大,刀又超长,是单手握练的长刀,又显得陌生了。




的确,此刀形制独特,是武术竞赛南拳类器械之一的刀,俗称“南刀”。有关南刀形制的出笼,已在“南刀、南棍竞赛套路创编之回顾”中表述过,但仍有些细节处,也不尽人知。“编写M”确定要与长拳类项且的短兵器剑相对应,选“刀”。长器械则毫无疑义地选“棍”。对刀的形制,经过反复地研讨,逐步地得到共识,即保留了“蝴蝶刀”‘S’型的护手,并由两手各握一“短刀”,改为“单刀”,刀长、刀宽均要超过“蝴蝶刀”,但决非“九环刀”、“大头刀”。说制刀,七嘴八舌,也许容易说,但一落实,谁也拿不淮,该制成什么模样的刀形。




那时正忙于编“南棍”套路,对“刀”也就暂缓议论了。但我心中焦急,想如无成形的“刀器”如何编创“南刀”。我与周树生(时任广西武术队总教练、南拳家)私下商议此事。他提议先画张草图,将要制作的刀形,先确定下来。我十分赞同。他又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试试。值得一说的是,我俩已是多年老朋友,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己诚邀我去广西队担任武术队教练,后因学院未允,未能去成。我们同时被国家体委抽调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半年的相处与工作,我们不仅建立了友情、也加深了相互间的信任感,他接手此事,看似已胸有成竹。我挺高兴。




第二天晚饭后,我进他房间,就见到台上放着一卷白纸、几支笔。直观告诉我,草图已制成。果然不出我所料,他铺开白纸,纸上画着一把刀,刀身、刀柄、刀长、厚度和“S”形护手上,均有尺码标出。在我看来已成形了,但他十分慎重,将刀的各部分的尺寸厚薄,均对我细细说明。我俩又琢磨到深夜…




经过小组的认可,领导同意试制。就让周树生去河北定县某厂家,指导定制“南刀”样品的工作。当时“南棍”套路进入对模特运动员进行教学与训练阶段,编写组指定成员负责外,又将精力投入到编创“南刀”的工作中。正好,厂家将第一把试制的“南刀”送到。一看到“形制”实体,最终获得认可。在感谢周树生之后,更难的事情是,如何根据南派拳系的特点和“南刀”新的形制来创编套路。




因无借鉴体,只能编创。我与周树生及编写组成员薛毅(北京武术队教练)、袁林林(湖北武术队教练)商议后,确定由L毅和卡力(编写组成员、北京武术队的队员)先编个‘路子’出来,而后再说。几天后,我们观看了卞力展示的初稿。编写组基本上对‘路子’加以认可,这一过程,也充分地展现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智慧。此后,编写组成员对动作结构、内容组合、套路布局的整体进行修订。套路形成后,更为重要的是南拳家,将演练“南刀”技法传授给模特演示者,经过专门训练,充分表达南派拳系的风格、特点后,再拍摄套路和技术规格。




那年代编创“南刀”、“南刀竞赛套路”的武术人,并不保守,也敢于改革,不但将“南刀”的形制作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变革,而且将长拳的刀术动作与南派的刀法特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再经过南拳家们的传授,让运动员对南派拳系的特点和风格有了深刻理解,在示范演练中,充分地表达了南派拳系的形象。“南刀竞赛套路”,不仅成为国际武术竞赛项目,而且通过影视教学,专业人的传授,广泛地推向了世界,成为海内外习武人,喜练的武术内容之一。




当年厂家试制的第一把“南刀”,在我们工作:结束后,就留给我作纪念用。搁置家中近20年,直至“上海体院中国武术博物馆”成立,才让这把仅为少数人所知的具有断铁斩钉硬度的“南刀”,成展品,倒是意料之外事。

喜 欢

26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道家心圣门养生功
下一个:截拳道自卫术之破“锁喉封领”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