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武术之于书法:律动的线性之美-孙传晨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22     浏览:661    


摘要:武术与书法因其自身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而具有相通性。文章择取“线”性表达方式,以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文化为出发点,从美学角度对“线”艺术进行界定。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了武术与书法“线”性美。


前言
“线的艺术”最初见于李泽厚《美的历程》一文中,他认为中国的汉字艺术在形式和结构上体现出线的特征,并且从作品中可升华到艺术的内在美,因此称作为“线的艺术”。律动的线性之美作何解释,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文章中将武术与书法联系起来,并依托律动的线性美将两者共性相互结合。武术与书法不论是外在结构形式上看还是从心境意蕴的内在审视,两者相似之处颇多,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从而获得文化艺术上的提升与发展,可谓各臻其妙。
1 线性美的中国传统文化溯源
“线”性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典型,从构成看,可把它视为一种艺术符号体系的体。“线”性美依托于中国古代社会环境、哲学思想、审美取向,中国古代艺术“线”性特征得以继承、变革并发展至今。鉴于此,一位学者这样说过,“艺术中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表现方法的秘密’和最大的形式特征,由此显示出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凸显着鲜明的东方意识和东方情调。”追溯“线”性美的文化本源,需渗透到中国古代那些律动着的生命艺术――绘画、音乐、古代建筑。
1.1 中国古代绘画中线性美体现
中国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具有民族的特色气息。它独特造型艺术所展现的绘画线性美,其简单的笔墨交融,点线结合,却显现出非凡的东方艺术美。从现存最早的《龙凤人物帛画》可以看出,郭沫若在评论这幅画中用了《文史论集》中的一句话,“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一幅画,透过两的岁月铅幕,我们听出了古代化工的搏动着的心音。”
在两汉到魏晋时期,线条文化在形态上有所发展,从过去粗拙简单的线描,到两汉、魏晋时期有了粗壮、细挺之变化。在当时时期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有所体现。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著名的绘画“六法”之说,这六法后来被用作指导绘画思想、艺术思想的原理。“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体现书法中“线”文化律动之美感。唐代画圣吴道子,创出顿挫有力、变化丰富的画法,此画法赋予绘画作品感染力。
1.2 中国古代音乐中线性美的体现
音乐以旋律见长,旋律为线条式逐步展开的,由于又受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儒家思想、音乐思维方式、乐器与人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中国音乐史上,大多作品均为单旋律。管建华在《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指出,“中国音乐艺术是线性的艺术,其旋律直接生成与诗词曲声韵之声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感,多彩优婉,她会通于中国书法、绘画、雕刻、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线性的表情显现,如刚柔、清新、飘逸、流丽、缠绵、险绝等等可直悟其风格意象。”中国古代音乐线性美的自然展现是音乐透过自身展现出的细腻的艺术气息。
1.3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线性美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除了具有审美性更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建筑中整体造型是由点、线、面、体的合理搭建构成的,在中国建筑艺术中,极其讲究点线面体的总体运用。建筑艺术中,线的形态不同,意味着表现出的意义不同,如:细直线代表纤细、敏锐的美感;粗直线代表有力、厚实的特征;而曲线则代表活力、生动,富于变化的动感。因此在中国建筑中线性特征将“线”的活力再次在艺术的空间里得以完美的体现。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一文中说到这样一段文字,“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无论作何解释,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的基本形式。
2 武术线性美的动态演绎
武术线性动态美是演练者通过肢体的律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身体所处的状态。培根说:“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是美的精华”。目在整套动作演练中,人的形体可化作飞动的线条,动作造型、劲力、节奏各不相同,演练者通过肢体的支配,塑造风格迥异的艺术格调。武术动作讲究欲伸先屈,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急先缓等,且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动作跌宕起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与身体运动的轨迹,犹如气韵生动的线条,让武术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线条美。
邱丕相教授在《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一文中说,“美是无限的。作为表演性武术的套路运动只有领悟到它的真谛时一技击是本质,功力是根基,节奏是活力,风格是色彩,是灵魂,我们才能将武术套路中的高水平表演不断引向高压的艺术殿堂,才会赢来观众,才会为民众所赞赏。”一个单一武术动作或一系列的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以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完成。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而在演练时还需要通过这个外在的形来表现内在的神。”武术套路运动的动态演绎,从美学角度来看不仅是通过人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美的传达,同样是通过人肢体的变化,赋予武术内在与外在美的特性。
2.1 线性律动外在美的传达
2.1.1 动作造型之美
武术造型之美,在于动作动静之间转换律动美的结合。线性的艺术规范是程式运用,无论是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外在形式的传达,还是观众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均离不开线性的轨迹。
武术套路中,各种动作表现在姿势与结构上的美,既有静止亮相时线条的造型,也有动态呈现出的运动过程中线条造型。有的是在空间相对稳定时显现的,如动作的造型和亮相是在点与面的结合,演练的过程中通过动作与动作组合及衔接在韵律身法中体现的。唐代诗人杜甫五岁看公孙大娘舞剑时写下这样流传于世的诗句,“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再如长拳套路中,讲究“骨法”、“五体称”,四肢与躯干充满骨力、协调与匀称,太极拳中讲究“五弓”、体势柔和沉实等等,无不彰显出武术造型的外在美。


2.1.2 劲力之美
所谓“劲力”是在人思想意识引导下,在气的催促下,以人体各部关节为枢纽,通过人体骨骼杠杆作用与肌肉收缩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力量。劲力之美作为武术特有的力量美,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把劲力看成是通过“神明”的先决条件,因此看出劲力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形体美学中把“力”分为两种:正确的用力、不同的力度。形体美中强调保持一个姿势或者说让姿势与动作之间发生变化时离不开肌肉的用力,且形与力是密不可分的,形是力的外在表现,力是形的内在实质,两者不可偏废。如长拳中要求劲力顺达、形意拳对劲力的要求为整齐简练和沉实、太极拳中的劲力美更是不言而喻,看似松软,但是却始终贯穿着绷劲的奇妙魅力。
2.1.3 节奏之美
郭志禹教授在《武术运动节奏之新探》一文中说到,“衡量武术演练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是看有否高超的技术水平,没节奏感就变现不出高超的技术水平。”由此可见节奏感在武术演练中的重要性。由于武术套路动作的结构、组合、练法等千差万别,由此人们会通过一些突出的比较来鉴别不同拳种套路的节奏特点。
武术中有一谚语“未曾向左先向右,未曾想上先向下,未曾向前先向后”,此句话在太极拳中有极好的体现。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是其拳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节奏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节节贯穿。例如拳中掩手肱捶的动作,需做到发力纯透,在力未发出去前,腰应取欲伸先缩之势,然后将力发出。只有这样的力既能表现必摧之感,又能表现出筋骨神气的灵动之势。再如醉拳作为武术一种拳种,它对节奏要求柔中欲刚,转守为攻,使人猝不及防。这种动静、快慢结合的艺术,无不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与触及神韵之美哉。
2.2 武术线性律动美的内在体现
2.2.1 意蕴之美
意蕴在《美学大辞典》中解释为:德国歌德用语,用以表述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指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歌德认为古典主义的类型概念使人漠然无动于衷,温克尔曼的理想的形式美缺乏生动性和丰满性。作品中既有完满的形式,又能显示出其内在精神,即意蕴和崇高的东西,那是美的。这一思想为黑格尔首肯并吸收。对意蕴的追求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大特点。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到,“书法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句话适用于武术美学之中。不论是武术还是书法作品,最高审美追求可视为对意境的追求,都是从外在感性认识到内在意境的理性认识的提升。
2.2.2 阴柔与阳刚之美
阴和柔观念最初见于《周易》,是哲学的范畴,但将阴柔两字结合并作为的审美范畴的是清代桐城派的姚鼐。他在《复鲁絮非书》中说道,“得阴与柔之美者则,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入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郭;其于,缪气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揪乎其如悲。”
武术在演练过程中,无不展现习练者特有的魅力――女性通过肢体来展现自己苗条、秀丽的阴柔曲线美;男性则通过刚劲有力、轻快、扎实的造型来体现自己的阳刚美。如在太极的演练中,注重节奏变化的特点,时而雄浑、豪放,时而飘逸、洒脱,展现风格的流动之美。
3 书法线性的表现
3.1 书法线性美的节奏感
书法通过用笔传达的创作心理活动的规律变化,凝固的墨线形质(其中可包括墨色的多少润枯等等)和结构样式的规律变化,从而引起观者视知觉等心理的有序活动。书法墨线粗细断续、枯润隐显、疏密欹正、聚散离合等组织建构所体现出的连续不断的交替,是坚实而空灵飞动的行笔的记录,是力的轨迹,归根结底是心理轨迹的外化,是时间属性的“定格”。
书法的线性表现通过节奏在线条中的运行几乎与书家的心理起伏甚至生理节拍相吻合,是人的“心灵姿式”与自然“生命律动”相结合、相统一的产物。1920年,宗白华就在《美学与艺术略谈》中从宏观角度对艺术作如下的阐释:“艺术本就是人类……艺术家……精神生命底向外的发展,贯注到自然的物质中,使他精神化,理想化。”1933年,在《哲学与艺术》中又说:“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这是就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而言的。到了晚年,宗白华更明确地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艺境・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这是他对书法本质的最终认定,也是对艺术情结的高度概说。
3.2 书法艺术中灵动的抽象美
为什么将书法作品中具有抽象的艺术美,我认为可将它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是靠着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经历、所处环境等等来设想书法家在作品中的精神传达,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真正体会书法家在作品展示中真正的精神传递。其二,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之时,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对生命哲理的理解,贯穿到笔墨之间,并且通过律动的线性之美,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当这种精神气质表现在书法作品之中,欣赏者在欣赏作品之时可以感觉到那股荡人心胸的美,但又无法具体说出,这就是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4 武术与书法线性美间的通性
武术是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有节律的人体动作,表现真实和思想情感的艺术。书法则被誉为纸上的艺术,并且书法是接近于中国绘画、中国建筑且等同于艺术的舞蹈和音乐,就是前文我们所说的书法的线性律动之美。两者在美学特性与力的运动均可看出艺术的相通性。宗白华在《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通过结构的书迷,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书法与武术同是视觉艺术,同是造型艺术,同属心灵的艺术。所不同的是,武术是武术家用自己的心灵,通过自己的肢体在场上的造型;书法家则是用自己的心灵,通过毛笔在宣纸上造型。而且,武术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具有瞬时性,不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无法重现和长存于世。在书法中,其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则可以重复观赏,传之久远,就如同陆机的《平复帖》,在岁月沧桑中依然烁光人间。
5 结语
“中国武术与书法一样,产生之初均以实用性为主,未考虑其艺术性却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审美意识作为技巧运用的内核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富强在《国学经典:书画》中的一段话道出武术与书法在审美理念上的共性。作为探寻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性美理论阐述的文章,论者以武术与书法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诉求,作为最为突出与具体的表现。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与发展之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武术律动的线性特征,从美学角度来看不仅是通过人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美的传达,同样是通过武术家通过动态的演绎,赋予武术内在与外在线文化的特性。中国武术以其独具一格的外在线性传达和内在线性表现,彰显了传统艺术的魅力。其张弛有度、动静相合、刚柔相济的表现形式,正是其独特墨线的交织,书写出高雅而华丽的艺术作品,这也正是线性的节奏美与灵动的抽象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4.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
[4]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4.
[5]郭志禹.武术运动节奏之新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2):49-53.
[6]温力.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8.
[7]朱力元主编.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姚鼐.复鲁絮非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880.
[9]宗白华.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58.

 
喜 欢

342

 
上一个:影响武术套路运动员成绩的体质指标确立与评定-周正贵 周小玲 潘国建
下一个:少林解穴急救手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