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运动的力量之源在于起伏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16     浏览:162    
小的时候学拳,听老师讲过,拳练得好的标志之一就是行拳时身体不能起伏,最起码是起伏不能太大,这是功夫的表现之一。学太极拳后,从网上也看到许多专家这么讲。
但我从网上看到许多大家的视频,有点不理解解了。为什么这些大家一面要求人们练拳时身体不能起伏,另一面他们自己却没有不起伏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研究了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当然也包括其它运动,起伏的特点与原因,实质上是研究人体运动的规律。通过研究,我发现了这样的现象:
人走路和打拳必然要有起伏的。人有两条腿,人走路时重心从一条腿移到另一条腿的过程就在不断地起伏。重力完全在一条腿上是人站得最高,重心在两腿中间时人的身体最低。重力在一条腿上时,是起。重力在两腿中间时,是伏。这是由人体两条腿行走的客观规律决定的。若是汽车行驶就可以不起伏,轴的高度永远是一样的,是车轮的半径。
起伏是人运动时的力量的表现,是力量之源。起,表现出了力量,用力学的术语讲,就是力乘以速度进行做功。伏,同样表现出力量,同样是力乘以速度进行做功。
在行拳时,起,往往表现为发放,展开。伏,往往表现为引化,收缩。但在推手时,很多情况下走就是化,化就是走,这时,伏也可以是在引化的同时发,起也可以是引化与发放几乎是同一动作。所以,起可以表现为发劲,伏往往表现为蓄劲。
以懒扎衣为例,伏时,缩、化、蓄。起时伸、发、放。这样的动作主要是直接化发。而野马分鬃同样是伏时缩、化、蓄,起时伸、发、放,所不同的是使用的力的方向及倾斜度不同。
但并不完全是这样,比如武式太极拳里的倒撵猴,旋转时需要起来,若伏下去就转不动。旋转后要有个换劲和蓄劲过程,此时又需要伏一下,否则就发不出力。发劲时又是起了。实际上,若从蓄劲和发劲的角度看,倒撵猴的旋转和停顿构成完整的蓄劲的总过程。
总之,起伏是太极拳运动的力量之源,外在的表现。我们所要求的是,不要使这种起伏过于做作,走出其应有的法度和轨迹之外。
 
喜 欢

70

 
上一个:太极拳内气、呼吸与动作
下一个:老年人练太极不一定养生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