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学拳真经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20     浏览:169    


初学太极拳,不管你学的是哪一门派,下列几个问题都应该探究清楚,并且身体力行!


一、如何松沉?松与懈有何不同?


(一)要坚守太极拳的要领:虚灵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尾闾中正、重心落于涌泉,才有可能达到完全的松沉。换句话说,要垂脊正身,全身不要有一丝僵硬处,除了两脚必需撑着全身体重之外,全身不要再有一块肌肉呈用力状态。


(二)盘拳架时,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前进、后退、上升、下沉或左右转动,均要随着腰轴移动,由腰轴来带动。既然手脚躯干均被腰轴带动,自然不必再用额外丝毫力量移动它。这样才能达到最起码的松沉。


(三)只讲究松柔,而不讲究腰轴,举手投足必无法上下相随、一气呵成,而做到拳经拳论上所说的「一动全动」的要求,这种松,就是懈。




二、如何练好腰轴?


(一)要做到主宰于腰:打拳时,要以腰为轴心,用轴心来带动身体。腰轴先动,手脚才随之而动;腰轴不动,手脚不会自动。所以,意念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际。


(二)要做到一动全动:能用腰轴带动拳架后,再更进一步注意拳架之细微转折处,哪怕是一个手上细小的圆弧,都是腰走圆弧的外在表现。这时,上下内外,牵动往来,动静虚实,随屈就伸,无不相合,表现出完整一致的功夫


(三)拳架中若有变化转折不顺畅之处,其病必在腰腿,非在手脚,要由腰腿改之,不要一味在手脚上探求。




三、如何练好虚实?


(一)要严守分寸、力求中定:无论前弓、后坐、左顾、右盼均要保持体态端正,重心不只不要超出两脚构成之底盘内,而且还要紧紧系于腰轴。此即是古人所说的「守中」。


(二)重心转换要缓慢渐变:盘架子时,左右脚由虚到实、或由实到虚,都不可骤变、顿变、突变,必须又慢又匀地交替得越清楚、越细致越好。亦即此虚一分,彼实一分,慢慢地变化。


(三)要虚实分清:举步分虚实,虚脚应虚得能随意起落,实脚则要自然弯曲保持弹性,重心落在涌泉穴上。




四、如何做到连绵不断节节贯串?


(一)要动作缓慢式式相连:招式变化之间,缓慢地交替,无停顿之形,无滞留之意,一式导出一式,此式之始,乃上式之终;而此式之终,又是次式之始,滔滔不绝,如长江大河。


(二)要以腰轴带动拳架:自始至终均须贯彻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则易于前后连贯、连绵不断,久之,必然整套拳浑然一气,只见伸屈起落之势,而无断续凹凸之迹。




五、如何配合呼吸?


(一)要顺其自然:打拳时,绝不要在意呼吸,让呼吸自然即可。由于拳架缓慢,呼吸自然就慢了下来,比平常还要深、还要细、还长。


(二)基本原则:经过一段时日之后,慢慢的将体会到这些自然的呼吸几乎是:开吸合呼、屈吸伸呼、起吸落呼、收吸放呼、蓄势〈变换招式〉时吸进击时呼。但是有些动作配合不上这些原则,则应任其自然,千万不要强行憋气,以致违反松柔的要求。


(三)要气沉丹田:要用腹部呼吸,吸时小腹逐渐外突,呼时小腹逐渐内收,以鼓荡内脏蠕动,促进内分泌正常,久之,精神自然充沛,对身体大有俾益。




六、如何默识揣摩?


(一)先要排除杂念:练拳之前,先静下来,内心不要胡思乱想。


(二)要时时向内体会:心绪宁静之后,思想要反观内照,周身是否松柔轻灵?尾闾是否中正?一切动作是否由腰轴带动?虚实是否分明?如此细细体会,假以时日,渐能随心所欲。




上述六个问题的答案,几乎都与「腰轴」相关,可见腰轴对太极拳的重要了,俗话说:「太极腰,八卦步」,即可印证,初学太极拳,对腰轴不可不重视。拳架越练,往往越觉得太极拳难学,所以除了要天天盘架子之外,尚须认真钻研拳理,才不致走偏了方向,否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想学好太极拳就很难了。


遇短勿近,遇长勿远。 气功大全网:www.cn-boxing.com


∴ 入门引路需口授,功用无息法自修。 -


∴ 举手不留情,当堂不让步。 -


同行较技,留手不留拳。-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 -


∴ 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 -


∴ 和为贵,义当先。 -


∴ 宁传十艺,不传一理。 -


∴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


∴ 视人如蒿草,打人如走路。 -


∴ 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精。 -


∴ 百巧奇能,无力不行。 -


∴ 以巧破千斤,千斤力在后。 -


∴ 一力降十会,以巧破千斤。 -


∴ 眼功练得精,克敌占上风。 -


∴ 眼无神,拳无魂。 -


∴ 拳无功,一场空。 -


∴ 攻讲踢打摔拿通变,守求顶顺化闪齐备。 -


∴ 技贵互变,理妙成圆。 -


∴ 习武贵在得法,求功尚在持久。 -


∴ 能文者疏于武,能武者疏于文。 -


∴ 经师不如访友。 -


∴ 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


∴ 胆气十足,催敌何难。 -


∴ 智者无敌,悟者大成。 -


∴ 临敌心不静,有招也无用。 -


∴ 拳理需静悟,拳技要勤修。 -


∴ 练拳不拆手,什么都没有;练拳拆开手,让你武林走。 -


∴ 对敌若无胆问先,空有一身拳脚功。 -


∴ 遇敌好似火烧身,放胆使招必成功。 -


∴ 久练功自纯,勤悟理自通。 -


∴ 胜不足喜,败亦无妨 -


∴ 文崇孔子,武尊关公。 -


∴ 拳无功不精,招无速不灵。 -


∴ 练武不习文,终究是个野蛮人。 -


∴ 文修其心,武练其身。 -


∴ 不蹬长城非好汉,不练武术太遗憾。 -


∴ 不武者,愚。 -


∴ 尊师要象长流水,爱徒要如鸟哺雏。 -


∴ 习文有武备, 练武有文理。 -


∴ 一力降十会。 -


∴ 智者不惑,仁者不 忧,勇者不惧。 -


∴ 以恶制恶理不悖,霹雳手段菩萨心。 -


∴ 妙诀劝君勤练习,强身胜敌乐无穷 -


∴ 数语妙诀拳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 -


∴ 枪为百兵之王,剑为百兵之君。 -


∴ 低头弯腰,传授不高。 -


∴ 上盘百枝摇,下盘似生根。 -


∴ 重心夺敌位,神手亦难防。 -


∴ 准备万般一旦无,千招不如一招熟。 -


∴ 登山要有好向导,高徒要有明师教。 -


∴ 武术都是脚和手,要看精华有没有。 -


∴ 铁杆磨成绣花针,功夫到了自然成。 -


∴ 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百日空。 -


∴ 朝朝用心学, 时时记在心,功夫如此练,必成一智人。 -


∴ 无力不是功, 无功不是拳。 -


∴ 浑元一气武道成。 -


∴ 少站三体式, 老来浑元桩。 -


∴ 肢体形于外, 心意诚于中。 -


∴ 出手似闪电,回手似火烧。 -


∴ 沉肩垂肘气到手 -


∴ 拳成家什就 -


∴ 禅通武达 -


∴ 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为正人。 -


∴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


∴ 阴阳混成,刚柔悉化。 -


∴ 静心平气,柔极至刚。 -


∴ 虚实兼备,开合相宜。 -


∴ 出于心灵,发于性能。 -


∴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


∴ 南拳北腿,东枪西棍。 -


∴ 出手如钢叉,回手如钢锉。 -


∴ 好腿不过膝,起腿三分险。-


好腿不过腰,起腿边空。 -


∴ 四两拔千斤,一力降十会。 -


∴ 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 -


∴ 手法不明犯七十二擒拿。 -


∴ 铁不炼不成刚,力不练不成劲。 -


∴ 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


∴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


∴ 天下两难,学文打拳。 -


∴ 八极参劈挂神鬼都害怕,劈挂参八极英雄莫叹及。 -


∴ 降龙伏虎逞刚强,手打起落人难防;脚打踩意不落空,全凭后脚蹬。 -


∴ 千金难买一哆嗦 -


∴ 武医结合 强身修禅 -


拳为先锋,腿是主帅。-


∴ 上批咽喉,下打阴,中打两肋并当心,去如棉,回如钢!高了架,低了扒,中纠捶,难招家! -


∴ 一力压九技,好腿不过腰 ,高腿就上头-


∴ 松柔缠丝(裹)话太极 -


∴ 雾气头顶悬,出手一势打不完。 -


∴ 外顺得力,折叠得势,内和得气。 -


∴ 精以神聚,神以气会。 -


∴ 起也打,落也打。 -


∴ 拳不空发,手不空回。 -


∴ 眼明手快,有胜无败。 -


∴ 步法灵,闪躲行。 -


∴ 足来提膝,人退加踢。 -


∴ 武术皆相通,千拳归一路。 -


∴ 练死练活始有功,欲巧须从拙练入。 -


∴ 武术之魂并非肉体的不败,而是精神的不倒。 -


∴ 身腰一动手脚随,应将两手并一腿。 -


∴ 静运无慌,沿路缠绵。 -


∴ 任其勇猛气总偏,此有彼无是天然。 -


∴ 指撮一点,拳打一片,出拳如射箭。 -


∴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


∴ 艺如明镜澄万里,德似菩提满树香 -


∴ 修德不修道,空被日煎熬; 修道不修德,必定要着魔。 -


∴ 四两拨千斤,触手惊弹,放人倒地不伤人 -


∴ 拳不收手赖身腰,力能复始循圆周。 -


∴ 拳要胜人圈中赢,圈外起力不击人。 -


∴ 思悟不谙元中巧,另寻源头哪得醒。 -


∴ 拳必先练消力技,否则一生碰运气。 -


∴ 目中有敌始出拳,意中有敌方动脚。 -


∴ 力一说避,二说封,三始击发定防攻。 -


∴ 无武不立,无文不传。 -


∴ 睡不厌缩,觉不厌伸。 -


∴ 不固执以求气,不着意以用力。 -


∴ 文中之治作礼乐,武中之花法实法。 -


∴ 学时有定式,用时无定法,法中有法,法外有法,无法之法,方为妙法。 -


∴ 法天象形取其意,练式务精不求博。 -


∴ 出手论准不论捶,十捶不换一指位。 -


∴ 莫用高难挡小敌,切记小技消大力。 -


∴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


∴ 两唇要相合,封之气力多。 -


∴ 习伏众神莫狂语,得泉更须护源头。 -


∴ 咬牙断筋有助拳狠。 -


∴ 能胜在于进步占势,不败在于退步避锋。 -


∴ 攻其必救。 -


∴ 打手知人,打拳知己。 -


∴ 学无先后,能者为师。 -


∴ 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


∴ 拳打千遍,身法自然。 -


∴ 自古习拳知兵法,不知兵法枉练拳。 -


∴ 拳不在形而在势,势不在力力在变。 -


∴ 一打胆,二打眼,三打功力,四打闪。 -


∴ 拳势强弱在平衡,狠练弱势称内行。 -


∴ 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 -


∴ 品酒同色不同度,练拳同式不同用。 -


∴ 明师练拳重内腑,切莫肢支满天舞。 -


∴ 不压不中用,不活不灵通。 -


∴ 练武恒为贵,技艺赖深思。 -


∴ 鹤顶似钻,骨棱如箭。 -


∴ 掌心力从足心印。 -


∴ 进时擦地皮,退时先提膝。 -


∴ 进时低,退时高。 -


∴ 十腿不如一膝。 -


∴ 一力降十会。 -


∴ 眼似流星,手如电,身似蛇行,腿如钻。 -


∴ 有意莫带形,带行必不赢。 -


∴ 巧拿不如拙打。 -


∴ 武术之为道乃阴阳也,武术之为功,非气之学无以获上乘之。 -


∴ 引手臂拳换身靠,白鹤亮翅贯双肩。 -


∴ 知宽窄老嫩,会闪战腾挪。 -


∴ 有钱难买“机灵颤”。 -


∴ 上保咽喉下保肾,左右两肋加中心。 -


∴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


∴ 要知拳精髓,首由站桩起。 -


∴ 千旋万转不如一站。 -


一打胆,再打眼,三打身法,四打闪。-


∴ 法不传六耳。 -


∴ 真传一张纸(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


∴ 宁教十手,不教一口(不教一步)。 -


∴ 宁给千两金,不传一口春。 -


∴ 临们三不顾,放胆即成功。 -


∴ 大破硬进无遮拦。 -


∴ 大道至简。 -


∴ 拳打一连气,内要提,外要随,起要横,落要顺。 -


∴ 拳架虽具趋避势,有巧无神不算功。 -


∴ 拳如流星臂似鞭,腰走龙蛇眼似电。 -


∴ 拳打眨眼功夫。 -


∴ 拳打卧牛之地。 -


∴ 拳打阴阳两面防。 -


∴ 出手没有蜷(回)手快。 -


∴ 出手如闪电,回手如火燎。 -


∴ 发力一声喊,强敌不倒也半瘫。 -


∴ 闪如清风,跺如抽鞘。 -


∴ 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 -


∴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


∴ 打拳容易走步难。 -


∴ 手起撩阴,脚起望膝,膝起望怀,肘发护心。 -


∴ 拳无透意不中用。 -


∴ 手不过脸击无用。 -


∴ 中节不明,四梢发空。 -


∴ 出手不过肩,掌指齐眉间。 -


∴ 起腿半身空。 -


∴ 踢腿不过膝。 -


∴ 临阵须提防,小心没大差。 -


∴ 疾、疾、疾,快打迟。 -


∴ 捶把尚一气,两气不打人。 -


∴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若用腿打人,全靠连环腿。 -


∴ 手到脚不到,打到也无效。 -


∴ 两手不离怀,神鬼难进来。 -


∴ 宾主分明中道皇皇 -


∴ 静如处子动若江河 -


∴ 神以知来智以藏往 -


∴ 虚实兼到忽见忽藏 -


∴ 打拳不踢腿是个冒失鬼。 -


∴ 打拳不练腰终究艺不高。 -


∴ 练武不怕苦,练功不放松。 -


∴ 无气不是功,无功不是拳,朝夕勤习练,内外紧相连。 -


∴ 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


∴ 拳无丹田功,终身一场空。 -


∴ 练功不站桩,等于瞎晃荡。 -


∴ 拳为功苗,功为拳本。

 
喜 欢

64

 
上一个:杨露禅太极门点穴秘谱
下一个:太极拳内功心法秘要举例(蓝晟)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