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贵卿老师和张玉师伯的太极推手,曾经是当年上海武术界有名的搭挡,在各种比赛和表演中成为一道风景线。一高一矮的搭配,刚柔相济的劲道,变化莫测的手法,宏大的发劲以及精巧的化劲,不仅体现了老一辈武术家精湛的武术功底也体现了当时中国功夫的实力。
传承了武贵卿老师的功夫,吴明德和王采生师兄在15年上海市推手比赛中同时获得中量级冠军和重量级亚军,这在当时是轰动的。也是武贵卿老师的精湛武艺,教学诚笃的结果。
今天我们双胞胎兄弟以其极为相似的容貌,变化多端的手法,丰富多彩的技击效果,成为一对搭档,出没于各种武术场所,表演推手。深受同道欢迎,成为另一道风景。
抚今思忆,老师仍鲜活地站在我们身边,一招一式地给我们传授着推手・・・・・・。
老师的推手是传统杨式推手中全面丰富的,注重基本功,注重棚、履、挤、按、四正手法兼以瘛⒗、肘、靠、辅助手法,有一定的烈度。变化极为丰富,听劲微细,引劲细腻,粘连相随,不丢不顶。连接手法多样、流畅。换手手法实用、多变。攻守兼备,注重虚实。训练内容,丰富多变。步伐规整,架形中正。对抗性强,绵绵不断。发劲宏大,鼓荡劲充沛。真正继承了师祖杨澄甫和武汇川推手的传统。要求比较高且难练,但其观赏性、实战性、对抗性非一般可比。
武贵卿老师的太极推手理念在以下几个方面:
――揉面粉精神:多推。就象揉面粉越揉越劲道,揉去了生硬的部分,揉进了刚柔相济,绵绵不断的意劲和坚如盘石的下盘功夫。也是肩、肘、腕、手、掌、指、腰、胯等功夫。
――如不倒翁般的柔顺:无滞、无呆、无接节死点,有的只是坚实的基座。不铲根,动不了。
――粘连相随的特征:这是在不丢不顶的基础上发挥的。要求是无过无不及。松肩沉肘,松腰沉胯,人不动己不动,人若动己先动的听劲和感觉。
――如行云流水般绵绵不断:意劲相连。这是在运动中的反应,其对虚实、中定、棚、履劲的把握,非一日之功。
――四两拨千斤的巧劲:这里的四两拨千斤不是只要四两劲,是建筑在千斤之x的四两上,配合听劲,虚实变化,捕捉的战机以及一致劲。认为四两之劲就能拨动千斤是不靠谱的想法。好比用木头或纸做的撬棍,哪怕给你借到了力点,自身不硬岂能撬动千斤?。
――听劲:按对方的劲道、方向、轻重、通过接触,感知、判断做出的条件反射。太极拳的反射条件和平时有些不同,建筑在粘随基础上,不丢不顶的法则上。同时要保持自身中正,不失势,从而因势利导,进行技击。
――喂劲:分两种,在练习中喂劲,帮助对方听劲。交手时喂劲,就是引导对方错误判断.高明在于得机得势,顺势而为。
――引劲::引对方落空,是太极拳的精妙所在.集听劲、虚实、粘连、收放于一体。无过无不及、不丢虚顶、为要旨,最终使对方拔根、失势、丢形散架。
――发劲:分有形与无形,我认为点到为止为无形发劲。反之,则为有形发劲。这是推手的观赏点,劲点的掌握,劲的蕴含,体现了太极拳的功夫和修为。
――一致劲:手、眼、身、法、步的一致,腰、腿、胯的一致,意劲的一致,都是太极拳的要求。是爆发力的充分体现,集实用性,观赏性一致。应该成为太极拳的亮点,推向世界。
――鼓荡劲:和一致劲一样是武汇川为代表的一个显要特点这和师祖曾经的武术生涯和对杨式太极拳的感悟、理解的独到之处。称之为“鼓荡”。其特点就是发劲的不可抗拒性。也是其鲜有对手的原因。今天融合在太极拳中更丰富了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
――劲断意不断:这是高端的太极修为,这里的内容极为丰富。不仅需要绵绵不断,粘连相随,更需要内引外化,虚实的千变万化。形、意、神的一致。
――无为及有为:这里的意义在于不刻意,不强行。崇尚自然,水到渠成,功到自成的和谐太极理念。
老师的一生践行着太极的理念:随和、谦虚、不卑不亢、不露山、不露水、这其实是真正太极的修为。
及此附太极推手歌一曲:
棚、履、挤、按须认真,
粘、连、相随不丢顶。
左顾右盼虚实分,
牵动四两拨千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