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体感强,健身速”之我见:与叶老师共探-倪怀仁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26     浏览:898    


2009年9月21日下午,湖南省株洲市叶老师在长途电话中说我打太极拳已有十多年了,和你在“有比较,才有鉴别”(刊在《太极》杂志2009年第4期第32―36页)一文中谈的情况相类似,不仅打拳没体感,健身效果差,而且精力也不好,不断出现关节或别处疼痛等情况。想请你介绍一下打拳怎样养气,才能实现“体感强,健身速?”




我们通话半个多小时,叶老师用电话与我一同探讨这个问题,是对我的莫大鼓励,同时也是对我的很好的鞭策。因此,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叶老师。但由于电话来的比较突然,毫无思想准备,我的回答仅是在打拳时做到“意在体内察体感”和具体操作可看文章最后部分打拳“用意准则”。虽还做了一些说明和解释,但很不系统,很凌乱。




打太极拳怎样才能实现“体感强,健身速”呢?电话后,我进行了认真思考,我感到这个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大课题。没有可行性理论不行,没有认真实践更不行。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因此,我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向叶老师及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粗浅体会,以便共同探讨。




一、要明白养气健身的重要意义和养气健身机理




遵照养气健身机理,进行养气健身,是人类走向健康、幸福和长寿的康庄大道。许多人,体弱多病,甚至英年早逝,和他们不明白养气健身的重要性和不知道养气健身机理,因而缺少有意识的、经常性的进行养气健身实践不无关系。




何为养气健身机理?养气健身机理包括:气行机理、气质机理和用意机理三大要素,现分别介绍如下:




首先说气行机理




气行机理是“意引气行”。意是指人的思想、意念,气是指人身体中的内气。“意引气行”是说人的心意与身体内气的关系,是以意引气,气随意行,行影不离,意到哪里,气就跟随到哪里,意是气的主宰。意主宰气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以意领气”,以意领气就是思想中想着气,领着气,让气按照思想领的路线在身体内部运行。以意领气有个缺点,就是在领气运行过程中,万一思想,想别的事情,领气中断,内气就会停留在中断位置,在中断位置有时会造成气滞,甚至憋气。其二是“以意引气”,以意引气是思想中不管气、不想气,思想中完全没有气的概念。这样思想意念想到哪里,气就会跟随到哪里,气是怎样跟的,走什么样路线,思想中不想它,也不管它,这就是以意引气。以意引气不会出现气滞或愁气。所以养气健身,意对气的主宰,只能以意引气,不能以意领气。为了强调这一点,特意把题目命名为“意引气行”,这就是养气健身第一要素:气行机理。




第二要素是气质机理




气质机理是“静养中气”。这句话有三层含意:一是说明所养之气的名称――中气;二是说明中气优质、高效――健身作用最好;三是说明中气呈现之方法――神意安静。




何谓中气?中气是思想意念适中安静时所引的气。不偏不倚为中,也为正,中即为中正之意,中气也就是正气,中正之气。中正之气,不是呼吸之气,中正之气,还叫内气、真气、先天气和混元气。中正之气养练有素之后,是一种浩然大气,如在打太极拳过程中能够感觉到:




气如大海漂身荡,动如踩水迎海浪。




体内也有元气涌,周身紧舒气鼓胀。




内外元气连一体,身似大船入海洋。




似庆大船入海喜,鞭炮齐鸣骨节张。




上乃自写之《气如大海》。中气是一种浩然正气,柔中寓刚,劲力强壮,用于健身速度快,用于技击劲力强。




中气在体中的呈现,取决于思想意识、身体状态和动作举止。思想平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在体中,是培养中气的基本方法。若在站桩时,需加上立身中正。若在运动中,还需加上动作轻缓、柔活、稳重、沉着、从容不迫、逍遥自在等。




与中气相对应的是由于偏激思想和偏激情绪所引来的偏激之气,偏激之气对于人体有伤害。如“大怒”引来的气会造成“气大伤身”中气与偏激之气的展现,都与人们的思想情感有关,中医把人的思想情感分为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经》指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是指七情过于偏激对五脏所产生的危害。




这充分说明,偏激之气在什么时候出现也危害身体。同时也说明中气不仅为养气健身所必须,也是日常生活与为人处事确保身心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为了确保身心健康,我们应当经常地认真学习,用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认识和加强思想意识修养,使自己有一个较宽的胸怀,较高的智商,有胆有识,在遇到突发事件,意外打击或挫折时,不仅能够控制自己,不因产生过于偏激的思想情绪而损伤健康,而且能够宠辱不惊,临危不惧,从容面对和较好地处理。




第三要素是用意机理




用意机理是“内向用意”。内向用意是指“内向性运用意识”。人们运用意识的方式历来有两种:一种是“外向”,一种是“内向”。“外向”是指“外向性运用意识”。外向性运用意识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放在自己身体外部,想或做自己身体以外的事情,如:工作、学习、劳动和想衣、食、住、行等。这是人们习惯并经常采用的一种意识运用方式。外向性运用意识,既包括所有体力劳动,也包括所有脑力劳动,是对内气和精力的一种消耗。比如:历史上“伍子胥过召关,一夜白了头”的故事,就是因为思虑对策,内气和精力消耗过大的典型事例。




“内向性运用意识”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意识收放在体内,想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如:当你干活、做事或走路很累时,就对体外的事物,什么也不想,只想坐下或躺倒休息。一旦坐下或躺倒休息时,就会感到浑身上下很舒服,为什么感到舒服?是意到了体内,意把气引到了体内,身体得到了气的营养,所以感到很舒服。但是“休息”是一种最原始最初级的养气方式,多数人对于这一养气方式不认识,因此,不仅不能自觉主动地、定时定点地进行养气健身,而且在躺、坐休息时,意在体内的时间也很短暂,疲劳一解除,精力一恢复,思想就想体外的事物,故这种养气对健身来说,收效甚微。尽管甚微,但这是人人都有的意到体内,引气到体内,实现养气健身的亲身经历。这类经历与气质机理连系起来看,不仅能够明白:意到体内,引气到体内,是内向用意;而且能够明白:如果是心平意静,意到体内,引的是“中气”,就是养气健身;如果是受偏激思想和情绪所左右,意到体内,引的是偏激之气,不仅不健身,还损伤身体。我们明白了,意在体内是内向性运用意识,心平气和,引来的气是健身,偏激情绪,引来的气是损伤身体。无论何时何地,为了养气健身,除了注意把安静思想收放在体内,还应当注意避免和克服偏激情绪产生。




养气健身三大要素,有其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养气健身机理,应该既包括其共同点,也包括其不同点。气行机理是意在体内,引气到体内,为确保效果,应该是“意引气行”,而要求思想中不想气和不管气。气质机理是意到体内,引气到体内,为确保所养中气之质量,而要求思想安静,心平气和。用意机理内向用意,把思想意念收放在体内,是对“意引气行”和“静养中气”,实现“意在体内”起保证作用。




不难看出,三大要素的共同点,皆是:“意在体内”,其不同点:一是思想中不想气和不管气,二是思想安静,心平气和。而实现思想安静,心平气和的最好方法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因而养气健身机理的全部内容应该是不想气,不管气,思想平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在体中。”并且是意在体内的时间越长,养气健身效果越好,健身速度与意在体内的时间成正比。




打太极拳怎样做才能实现“体感强,健身速”?在打拳过程中,遵照养气健身机理,进行打拳养气,就可以实现“体感强,健身速。”




二、进行养气健身实践




养气健身机理已经明白告诉我们,要养气健身,必须做到“不想气,不管气,思想平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在体中。”并且是意在体内的时间越长,健身效果越好,健身速度与意在体内的时间成正比。常言道:“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理法不二。”依据养气健身机理,每个人在实践中,都可以想出养气健身的具体做法。我在养气健身实践中的具体作法有五种:一是体察体感,二是举“拳纲”打拳,三是举“体纲”健身,四是逆腹式呼吸,五是病痛自疗。现分述如下:




(一)体察体感




“体感”是气在体内运行时身体内部所产生的各种感觉,如:热、胀、凉、麻、疼、酸、痛、舒、沉等。体察体感,就是意在体内体会体察气在体内运行时所产生的各种感觉。




意在体内察体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气健身。打太极拳养气健身、意在体内的做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意守丹田;二是形神合一。我在实践中发现了第三种,即体察体感。“体察体感”较“意守丹田”和“形神合一”,对于养气健身来说,有两大益处,其一是容易做到,其二是抓住了养气健身的重点部位,大大提高了健身速度和效益。




意守丹田和形神合一,虽都实现了意在体内,但意在体内没有具体任务,只是呆守、硬等,而思想意念又十分活跃,俗称心猿意马,如今的世界又是一个彩色世界,吸引思想和意念的事物很多,让意在体内呆住不动谈何容易?而体察体感就不一样,一方面体内有感觉处,对思想意念有一种自然而强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思想、意念又作为一项任务主动到有感觉处,对体感进行体会、体察,这样身体的有感觉处,就起到了锁心猿拴意“拴马桩”作用,所以比较容易把思想意念留在体内。这是其一。




其二、感觉是因为气在体内运行受阻而产生,产生阻力的原因,是全身各处的通透程度不平衡,身体有病或健康程度较差部位,通透程度差,对气运行阻力较大,当内气有所增加,运行到此处时,就会受阻,产生感觉。而这些部位也正是养气健身首先应当解决的重点部位。在这些重点部位进行意守养气,也就大大提高了健身速度和健身效果。




(二)举“拳纲”打拳




何谓“拳纲”?脊柱是拳纲,脊柱对拉是“举纲”。在“意在体内察体感”养气打拳过程中,由于得气快,气感强,敏感了肌肤,不仅提高了健身速度,强健了身体,而且对练拳技理也有所体会,发现了太极拳各要领之间存在着纲目关系,举纲打拳,以纲带目,不仅可以使周身一家,动作轻灵、协调,而且还使“意在体内”,贯穿打拳全过程,对养气健身十分有利,就写了个《拳纲论》。拳纲论共十六句话,一百一十一个字。现把全文抄录如下,供老师和同道检查,印证。




拳纲论




太极拳,有拳纲,脊柱对拉不能忘。




脊柱对拉有一窍,上提大推下圆裆。




虚领顶劲自含有,沉肩坠肘内自藏。




脊柱对拉身中正,立身中正自稳庄。




脊柱对拉气贴背,气贴背行神气畅。




脊柱对拉肢体松,周身轻灵精力旺。




举纲打拳养气悟,以纲带目效果强。




打拳不依拳纲理,效果定差路冤枉。




“拳纲论”简释,拳纲论的第一句话是:“太极拳,有拳纲”。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点出命题――拳纲,二是说明太极拳各要领之间存在着“纲目”关系,打拳可以作到“以纲带目”。




第二句:“脊柱对拉不能忘”。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脊柱是拳纲,二、脊柱对拉是举纲,三、拳纲应贯彻打拳全过程,始终不能忘掉。




第三、四句:“脊柱对拉有一窍,上提大椎下圆裆”。这两句话的含义是,拳纲有个窍门,即是上边做到“大椎上提”,下边做到“圆裆”。




以上四句话,说的是拳纲和举纲之法。纲举起来了,有没有“目”,什么是“目”,“目”张不张?




第五句:“虚领顶劲自含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虚领顶劲是目”。“自含有”是说,这个“目”是在脊柱对拉带动下,很自然的包含和出现在内,并且也是很自然的张开的。




对于“虚领顶劲”,有的拳师在论述时很明确地指出:虚领顶劲,是头项正直,神贯于顶,既不能顶过,顶过则颈项失之僵硬,也不能顶不到位,顶不到位,则失之软塌。若用“举纲”――脊柱对拉开,“虚领顶劲”会自然含有,既不会顶过,也不会顶不到位,而是恰到好处。




第六句:“沉肩坠肘内自藏”。沉肩坠肘二者也是自然张开之“目”。“内自藏”是说,在脊柱对拉带动下,“沉肩坠肘”是很自然的藏在内和包含在内的。因为只要“大椎上提”就必须“沉肩坠肘”,否则大椎是提不起来的。




第七、八两句:“脊柱对拉身中正,立身中正自稳庄”。身正和稳庄都是张开之“目”。




第十三、十四句:“举纲打拳养气悟,以纲带目效果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拳纲论”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而是在打拳养气过程中,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逐渐体会、领悟而发现的,并且也是在实践中证明,“脊柱是拳纲,脊柱对拉是举纲”的结论是正确的,适用的。因为举纲打拳,身正桩稳,周身轻灵,体感丰富,十分有利于神静体松,体察体感,养气健身。




第十五、十六最后两句:“打拳不依拳纲理,效果定差路冤枉”。




这就是说,不管你是否知道脊柱是拳纲,打拳都应该依据打拳举纲之理,把脊柱对拉起来。如果谁打拳不举纲,脊柱不对拉,他就走了冤枉路,他就达不到打拳举纲所取得的健身效果,他所取得的健身效果,一定比打拳举纲,脊柱对拉,所取得的健身效果差。




从“拳纲论”全文及其简释可知,举纲打拳不仅可以做到身正体松,周身协调,劲力整壮,而且可以做到“打拳全过程,思想、意念都在体内脊柱上”,大大提高了养气健身效果。因为,如果意不在脊柱上,脊柱不对拉,就不是举纲打拳。因而可以说,“拳纲论”是通过“意在体内察体感”打拳发现,发现后,又发展并丰富了“意在体内察体感”打拳的内容,是意在体内察体感打拳的提高和升华。




(三)举“体纲”健身




“体纲”是受“拳纲”启发,并在明白拳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体活动和日常务作等观察和实践,发现了“体纲”。发现了“休纲”与“拳纲”是一致的,“体纲”也是“拳纲”,“拳纲”也是“体纲”,两者都是“脊柱”,因而也写了个“体纲论”。现抄录如下,并附加几点简要说明。




体纲论




――健美身形普适法




天地有道,人体有纲。强健身体,纲举目张。




哑门虚竖,松静不僵。大推上提,落胯圆裆。




脊柱对拉,就是举纲。各类工作,生活日常。




文体活动,旅游观光。行站与坐,闲聊闲逛。




老少中青,体弱体强。不分男女,均能举纲。




只要举纲,就利健康。为了健美,应常举纲。




举纲不易,心应明亮。始微难受,还有易忘。




养成习惯,体日强壮。持之以恒,得益多方。




身心舒服,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健美益彰。




百病难侵,福寿增长。工作出色,人人敬仰。




体纲说明:(1)脊柱是“体纲”,不仅打太极拳,文体活动,日常生活与各种劳作,均可以证明,同时从医学的观点也可以得到证明,《养生大世界》2007年第10期第26页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于脊柱引发的健康问题,要远远高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比例数字。据统计,60%―80%的颈、肩、腰、腿疼痛与脊柱有关;脑、胸、腹、脏器官及全身系统至少有90多种疾病与脊柱关节应力失衡所产生的些许移位有关”。




脊柱好,颈、肩、腰、腿、脑、胸、腹和脏器管等各个部位及全身系统皆好,脊柱出了问题,上述各个部位及全身系统,皆不好,这就充分说明,脊柱与全身各系统的关系是“纲”与“目”关系。




(2)举“体纲”是脊柱对拉,脊柱对拉需要意在体内,“意在体内”就是养气健身。




(3)“各类工作,生活日常。……不分男女,均能举纲”。均能举纲,也就是均可以做养气健身活动。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做到行、站与坐皆能把脊柱对拉起来,把举纲健身养成习惯,形成生命意识,不仅可以防病、治病,强健身体,而且还可以健美体形,青少年到老不会弯腰驼背,中老年已经形成弯腰驼背的,可以部分,甚至全部达到矫正。




(四)逆腹式呼吸




何谓“逆腹式呼吸”?人生下来就会用肺做胸式自然呼吸,这是人的一种本能。肺呼吸是浅呼吸,进出气量较少。还有一种是用腹部进行呼吸,叫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由于位在腹部,需用意控制,吸气较深,进气量较多,增加了氧气对身体的氧化和营养,对养气健身很有利。腹式呼吸分正逆两种。正腹式呼吸,吸气时因腹内气量增加,小腹自然鼓起,呼气时因腹内气量减少,小腹自然回缩;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收缩,使腹压加大,对于冲开毛细血管,增加气血流量,大有好处;呼气时让收缩的小腹放开,气自然呼出。腹式呼吸的气行路线也分两种:一种是气走前胸,吸气时,气由鼻孔、咽喉、到小腹,呼气时,气沿原路返回。其缺点是有时会形成气滞或憋气。另一钟是气走背后,沿脊柱而行,吸气时,气由鼻孔、头部、颈椎、脊柱、尾闾、会阴到小腹,呼气时,气沿原路返回。其好处有两点:其一是增加了气对脊柱的营养,其二是不会造成气滞或憋气。所以,养气健身最好采用逆腹式呼吸,气贴背行。




逆腹式呼吸气贴背行,我在打太极拳、卧床休息和站桩三个方面,皆有所体会,现分述如下:




第一、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怎样进行呼吸,我看到的几本太极拳书,论述的都较简单。请教太极拳同道,有的回答不出,有的是沙壶中煮饺子一肚里边有,嘴内倒不出来。因此,对于打太极拳怎样呼吸,很长时间,我似懂非懂,比较困惑。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有了些体会后,写了则“呼吸论”,现抄录如下:




呼吸论




太极呼吸人少云,看似简单有学问。




初学呼吸是自然,架势走熟需问津。




逆腹呼吸气贴背,脊柱对拉不离身。




合是吸,开是呼,呼吸有短有长匀。




折叠换势要继吸,蓄势发前吸气深。




动作急促呼吸短,动缓息慢细长匀。




长息有时插短息,动息顺随是根本。




各种呼吸需细研,呼吸参透利健身。




第二、卧床休息




为了养气健身,午休和夜晚睡眠时,仰卧床上,先做一会腹式深呼吸,实践证明有三大益处:其一是有安神和催眠作用,有时做着呼吸,就不知不觉进入梦乡;其二,促进肠胃蠕动,很舒服,有时连续多天出现肠鸣,可治肠胃病;其三,气感较强,有时会出现特殊气感。对待特殊气感,静养不动,会逐渐自然消退。依据操作体会,写了个“深呼吸养气健身法”如下:




深呼吸养气健身法




养气健身效果神,行站坐卧能伴君。




逆腹呼吸气贴背,腹始吸呼要认真①。




呼吸轻微有若无,本是有心似无心。




呼气意先想天边,吸气意先进自身②。




吸气细长匀和缓,呼气长细缓和匀。




吸呼尽后加停顿,停顿搡作全在心③。




吸满停顿意续吸,呼尽停顿意呼存。




似有再吸静触动,知而不求不故隐。




上述盖养先天气,直养无害孟子云。




直养腹始气贴背,做到自然是根本。




注:①“腹始吸呼”是先吸后呼,吸气时先收缩小腹,然后再让气从鼻孔、头部,顺脊柱下行,至尾闾、会阴,上返进入小腹。其作用:一是便于操作,二是以意引气。




②“呼气意先想天边,吸气意先进自身”的作用是以意引气,并与大自然进行混元气交换。




③“呼吸尽后加停顿”的作用,是延长混元气在腹内的时间,提高养气健身效果。




第三、站桩




站桩时做腹式呼吸,是对“深呼吸养气健身法”的应用。把腹式呼吸应用于站桩,我体会有安神,增力和稳桩等作用,并依据2006年元月30日早晨站桩体感,写了则“站桩养气体感录”如下:




站桩养气体感录




养气法,桩自由,深呼吸,两头抽。




逆腹吸呼气贴背,下入丹田上过头。




吸足呼尽停片刻,增强氧化小宇宙。




用于站桩效益好,稳桩增力双丰收。




(五)病痛自疗




病痛自疗就是自己对自身疾病和疼痛进行养气治病。养气治病与养气健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其实质都是遵照养气健身机理,使意到并引气到体内某处,进行较长时间静养,提高气的质量,增加气的数量,把气养的更加精细,更加纯真,更加浓重,更加强劲和有力,用强劲有力的真气去通透身体,使身体更加健康,去治疗疾病,使疾病得到消除,身体得到康复。




养气治病应当怎样进行操作?在养气打拳和养气健身实践中,我发现养气治病较好的方法是“意照养气消炎法”。此法,经过多人试用,可以治疗慢性咽喉炎、口腔炎、口舌生疮、牙痛、腰腿痛、便秘、腹泻和痛痒等多种疾病。现在抄录如下:




意照养气消炎法




消炎法,较简便,病痛之处加意念。




消炎止痛病痊愈,伴随意照默默言。




一次默念十分种,多次消炎赛灵丹。




此法人人都适用,用巧用妙自体验。




说明:此法第四句“伴随意照默默言”中的“意照”二字的应用,有多种方法。第一种,意照痛处,即是思想意念放在病处,想着病处,并重复默念“消炎止痛痊愈”或“穿透正常”,轻者10分钟就会减轻或痊愈,重者需多次。第二种“意照”加“松紧”,即在默念“消炎止痛痊愈”的同时,为提高疗效,让痛处肌肉、筋骨不断地“松紧”,“缩伸”或“微动”。第三种,“意照”加“贯气”,即是在默念“消炎止痛痊愈”的同时,用手照痛处不断地划圆贯气。此法疗效较高,例如:十多年前,有次外出,腹泻很厉害,因忘带药,就躺在床上,左右手轮流向肚脐划圆贯气,约1时30分,腹泻彻底治好。有人会问我不打拳,手照划圆管用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每个人手上的电位都比较高,所以划圆贯气都比单纯意照疗效高。




上述三种意照消炎法,人人都适用,但用巧用妙需要自己通过实践进行体会,例如:我治口腔炎,当舌头或腮帮某处稍有变僵感觉时,就用“松紧”消炎法治疗,10分钟或3-5分钟就会治好。如果等到患处变僵成为硬快甚至出现溃疡面后再用“松紧”法治,每日多次效果都很差,没有一星期甚至10天都不会痊愈。




怎样实现“体感强,健身速”?上述介绍了两点体会:一是明白养气健身机理的三大要素:气行机理,“意引气行”:气质机理,“静养中气”:用意机理,“内向用意”。二是认真进行养气健身实践,我的做法有五种:体察体感,举“拳纲”打拳,举“体纲”健身,逆腹式呼吸和病痛自疗。可供老师和大家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喜 欢

524

 
上一个:浅识练拳后的酸痛和疲累-陈雄
下一个:练好太极拳让生活更美好-叶兆坤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