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王其和式太极拳中“立肘”的修炼及技击作用-胡长春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30     浏览:879    


王其和式太极拳是王其和先生(1889―1936,河北任县人,师从郝为真和杨澄甫二位)集武、杨两家拳法之长,结合自身独到体会创立的一套形神兼备、练用结合、独具特色的太极拳套路。这套拳路早年以任县为中心在周边县市及山西等地流传,现已传播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和地区。2013年,王其和式太极拳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王其和式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有其独到的特色和魅力。其中“立肘”就是该拳行拳时的主要特色之一。初学王其和式太极拳推手时,老师会经常强调“立肘”的运用,并解释“立肘”为何在技击中具有优势。但初学的人功力浅,身法上不容易做到位,只是依葫芦画瓢地练习。随着拳龄的增加,就会对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产生深深的认同感。这里我把自己的体会总结出来,与广大爱好者共享,并期望得到方家指正。




一、“立肘”的外形特点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从外形上看是竖立起小臂,但又不是上下直竖,而是一种两手靠近中线的略向内斜竖。以左小臂为例,站在自己的角度,左小臂位置大约在钟表1-7点到2-8点连线夹角的范围内。给人感觉“立肘”的形态就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做得非常到位时的表现。这时肘坠、腕坐、指舒、掌凹,手肘既有对拉拔长又有相吸相系,达到前臂及手精神饱满的状态。观王其和式太极拳双人推手,无论是接手还是走化,总要力求保持左前臂或右前臂处于这种“立肘”状态,有时甚至于两个前臂均保持这一状态。




二、“立肘”的修炼方法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是在身体松开的前提下,肩部松透,达到内外一体、内力通达的状态。这时自我感觉前臂松沉有力,肘部坠涨感明显,手部微涨、虫蚁感增强。在松沉作用的带动下,由于重力的原因,内似有站立之意,前臂自然竖起,形成“立肘”的特点。这种状态,在初期练拳时,自我感觉是前臂动作幅度没有身体动作幅度大;到后期,自我感觉是前臂动作和身体动作丝丝人扣,在“立肘”的导引作用下,身体的松活圆转与前臂及手的引化拿发一体,达到一种进退有度、收发随心的状态。




三、“立肘”的技击作用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有利于借势发放。学练王其和式太极拳的人可以体会到,横肘易被对方所借,封堵到自己身上,不利于化解。“立肘”则易于自身旋转,当对方用大力从上向下劈击或以摆拳横扫过来时,便于卸化对方来力,顺势发放对方。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有利于攻击对手。这与王其和式太极拳对敌时的身形特点紧密相关。王其和式太极拳讲求下斜角占位,收缩身形,意气下沉,降低重心,前小臂自然变成向上、向前倾斜的状态,发力时,不但容易拔掉对方的根,而且可以让自己的力较长时间作用在对手身上,从而达到远发远放的效果。




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还有利于防护自己。两小臂的竖立增大了自身的防护面,护住了胸肋;两手被放置到颈项及面部的前方,有利于对咽喉及头面部重要部位的防护。这样一来,通过“立肘”既做到了护住面门守住中线,又做到了屈肘进身打人如亲嘴的技击要求。王其和式太极拳的“立肘”还注重肘尖着意,这样不仅便于封堵对方之来手,防止胸肋部重要穴位被点击,而且便于自己用肘尖击打对手。俗话说:“宁挨十拳,不挨一肘”。可见肘击不仅有距离短和防不胜防的优点,而且攻击的威力更强、更重。




总之,“立肘”是王其和式太极拳的重要特色,但不可做片面理解和追求。只要在潜心研究太极功理的同时,下苦工去实际体会和发挥“立肘”的妙用,就能在实战中不断提升功力,获得更大收益。

 
喜 欢

507

 
上一个:“合”什么?怎么“合”?-吴文翰 曾乃梁 赵幼斌 傅清泉
下一个:如何理解“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吴文翰 曾乃梁 赵幼斌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