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历史不可篡改:评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李滨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1-01     浏览:533    


山西科技出版社《太极拳源流之谜》(2009年10月第1版)一书中,刊出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第010~022页,以下简称“康戈武解读”),该文曾刊发于《武术》杂志(2007年第12期第7页),康先生在文中对王宗岳进行了解读考。现就康戈武先生的“王宗岳考”,径予驳斥。




一、康戈武“王宗岳考”




“康戈武解读”说:“把太极拳与张三峰(丰)连在一起,最早的出处见于李如畲的两则遗文。




其一,李亦畲曾撰《探太极拳之源》一则,全文于下:




‘探太极拳之源予阅聊斋十四卷,李超武技传,浅识此技始末。王渔洋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峰为内家。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州同明嘉靖间人,故今两家之传,盛于浙东。顺治中,王来咸字征南其最著,。征南之徒又有僧耳、僧尾者,皆僧也。’(转引姚继祖著《武氏太极拳全书第八编古典拳论》,姚继祖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




其二,李亦畲编《太极拳谱》初稿。




李亦畲是马印书的姨丈。马印书从李亦畲处抄得其写于1867年之《太极拳谱》初稿。此谱小序的首句为‘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转引自顾留馨著《太极拳术》)。




从李亦畲这两则遗文,可以看出:李亦畲《探太极拳之源》,是读聊斋李超武技传后,依王阮亭(号渔洋山人)在该传后的附文为据,改写成的。其中,把王渔洋原文中的‘关中人王宗’,写成了‘关中人王宗岳’。这一字之差,造成了署名为《太极拳论》作者的‘王宗岳’,成了与王来咸(字征南)等同习明代流传的‘内家拳’的同门了。于是,太极拳被混同于明代的内家拳了。”




“康戈武解读”又说:“王宗岳一名,最初见于李亦畲撰编的《太极拳谱》。此谱首篇《太极拳论》标题处,署名‘山右王宗岳’。”




“康戈武解读”出“王宗岳考”,声称:




“获得了四个有关‘王宗岳’其人并不存在的考据。




其一,在师承于李亦畲之子李逊之的姚继祖先生的文存中看到了武秋瀛(名澄清)为此《太极拳论》写的《跋》。此文为竖写,《跋》文紧接于《太极拳论》全文之后,另起一行。《跋》云:‘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2007年10月31日,我在武当山参加‘2007武当武术发展战略研讨会’的会议发言中,提到这篇《跋》文中的上述内容,当场有长期关注太极拳源流研究的李滨先生插话说,他也看到过这篇《跋》文。




据此,由于武秋瀛不知武禹襄所谓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创自何人。也就是武秋瀛不认可他在舞阳盐店得到过署名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或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失去了与《太极拳论》相互关联的凭据,也就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其二,早期得见此论的第三人是李亦畲。本文前面曾引录他的遗文《探太极拳之源》。从李亦畲当时在该文中将王宗岳混同于明代内家拳传人王宗来看,李亦畲也不知王宗岳究为何人。太极拳不能混同于内家拳,王宗不是王宗岳,‘山右王宗岳’又一次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其三,唐豪和徐哲东曾对王宗岳进行过研究。他们大致认定写《阴符枪谱》的清乾隆时人山右王先生,就是山右王宗岳。断定王宗岳是清乾隆时人。但是,曾在李亦畲笔下出现的、辗转留恋于一些杨式太极拳谱中的‘王宗岳’是明代人。显然,将写《阴符枪谱》的山右王先生等同于山右王宗岳的推测,支撑不起‘山右王宗岳’其人曾实际存在过的可能。




其四,近年,有人将杜育万于1935年编印的《太极拳正宗》提到的蒋发之师明代万历时人‘王林桢’,说成是‘王宗岳’。这里暂且不就杜育万《太极拳正 宗》一书的史料价值进行评述。我们只要认真查阅一下该书,其中既无‘王宗岳’字样,也没有上文所谓‘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并且找不到任何能将‘王林桢’和‘王宗岳’连为一人的依据。显然,这种推测性说法,没有赖以立足的凭据。于是,‘山右王宗岳’再次失去了实际存在的可能。




一而再地考察,都找不到山右王宗岳实际存在的依据。显而易见的是,山右王宗岳仅仅是出自武禹襄一人之口的人名符号。王宗岳没有实际存在的可能,所谓王宗岳传蒋发,蒋再传他人的说法,也就失去了依据。这是笔者《解读‘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佐证之三。




总之,凭藉早期太极拳文献说明了,把明代内家拳传人尊奉为始祖的宋之张三峰(丰)说成是太极拳的创始人,属于附会。被视为在张三峰(丰)与后世太极拳传系间,发挥承上启用的山右王宗岳,没有实际存在的依据。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具有太极拳传承体系支撑的结论: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注:以上摘出的“康戈武解读”中所谓“王宗岳考”,参见《太极拳源流之谜》第016、017、021、022页。




二、《廉让堂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传本样式




1993年初夏,笔者应邀赴邯郸市欣临第二届中国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从书刊营销摊点,购得组委会办公室贾红军、李光藩等编著的《从古城走向世――永年太极拳史料集成》一书。检阅发现,该书古谱选萃篇,影印“启轩藏本”《廉让堂太极拳谱》,为李光藩先生保存的1935年刊本的整体复印形态。现将《廉让堂太极拳谱第三章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文本,标点如下: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显。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强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x入骨,神舒x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李滨按:x,为涂改符号。




三、站立不住的“王宗岳考”




检阅《廉让堂太极拳谱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传本样式之后,不难发现,康戈武“王宗岳考”所罗列的四个证据,都是伪证,而且逻辑错误。




其一、《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秋瀛跋评




武秋瀛研读《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写了一则跋文,兹征引如下:







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其术以柔曲为体,以刚直为用。盖巨力之至,非柔曲不能化之灵。彼力既化,非刚直不能放之远。故曰:“曲中求直,蓄而后发。”




练习此术,在气沉丹田,纯以神行,不尚后天之拙力,而御敌制胜,如行所无事,虽甚巧而有至道存焉。老子曰:“若欲取之,必固与之。”




原谱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即人取我与之意。庄子曰:“得其环中,已应无穷。”所谓气如车轮,行气如九曲珠,即得其环中之意也。故其术“专气致柔”,盖合于道家,非数十年纯功,不能用之精巧。




此拳贵空虚,忌双重,非老子之“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者乎?太极之劲断意不断,非老子之“绵绵若存”者乎?太极之随曲就伸,意在人先,非老子之“迎而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者乎?故吾谓:有欲以观其窍者,即太极之十三势也。




(武秋瀛遗作,吴文翰校注:武式太极拳旧谱佚文四篇,《武当》1993年第1期)




在姚继祖的抄件中,有一则武秋瀛阅览《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写的评语:




“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




康戈武把这则评语称作《跋》,并且说:“《跋》文紧接于《太极拳论》全文之后,另起一行。”




其实,《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之后,紧接着有两小节文字如下:




“解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静犹动,视动犹静。动牵往来,气贴脊骨。要静。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如车轴。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武秋瀛研读《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解曰”之前的,写下了首句为“太极拳学,王宗岳论之精矣”的《跋》文;又针对“解曰”性诠释,写下了全句为“右论不知创自何人,语极精细,非精于是拳者,不能为是论,可谓拳中之圣矣”的评语。读经之跋文与读解之评议,对应主体不同,后之览者,岂能混淆?李亦畲抄赠的封面题写“郝和珍藏”《王宗岳太极拳论 后附小序并五字诀》的传本,将《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解曰”性文字汇辑而另开篇幅,标题《打手要言》,末署“禹襄武氏并识”。所谓“禹襄武氏并识”,识,通“I”。原意是说武禹襄合并记诵。后之览者,不可臆度“解曰”性文字为武禹襄著作。




很显然,武秋瀛在获得舞阳盐店的太极拳谱抄本之后,兄弟晤面,出示拳谱,“禹襄武氏抄于豫署”,得而携归。至于武秋瀛长期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论之后,撰著《跋》文,又针对“解曰”写下评议,内家密惜,裔孙不宣,此亦不足为怪。李亦畲自藏本写有“太极拳谱跋”,跋文如下:




“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兼及诸家讲论,并掺鄙见,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有者,亦非全本,自宜重而珍之,切勿轻以予人,非私也,知音者少。可予者,其人更不多也。慎之!慎之!光绪辛巳中秋念三日亦畲氏书。”




至此,剪不断,理还乱,武秋瀛官舞阳县时节而得自盐店的《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谱本,经过李亦畲手订三易之下的郝和传本所引起的一应暗障,当烟消冰释,云开雾散,因其误导的太极拳出版物,诸如人民体 育出版社11年以来出版的杨、吴、陈、武、孙五大门派太极拳专著与汇编本《太极拳全书》等,所涉及的经典拳论作者归属,亦应纠正。




其二、《探太极拳之源》姚继祖抄件误字增字不足为怪。




“康戈武解读”,转引姚继祖《武氏太极拳全书》中的“李亦畲遗著《探太极拳之源》”抄件文字如前。应当如何看待姚继祖的这份抄件?




(1)此则“探太极拳之源”的短文,为何不由武氏或李氏儿孙辈所刊出?启人疑惑。




(2)姚继祖抄件文句“三峰之后又有关中人王宗岳,宗传温州陈州同”。既言“关中人王宗岳”,却为何不言“宗岳传温州陈州同”,而依样说“宗传温州陈州同”?“岳”字,显系姚继祖抄写之误。岂可将姚继祖抄件增字之误,强加给李亦畲耶?但姚继祖抄写下一句,不作“宗岳传温州陈州同”,依然写作“宗传温州陈州同”,这就反证“岳”字,实出于偶然间之笔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何怪哉!更何况姚继祖抄件错字何其多,王渔洋,岂能写作“王涣洋”?识者固哀之,而清朝文史与武术名家王阮亭先生若九泉有知,定然哀之而又哀之!“康戈武解读”以姚继祖之误强加给李亦畲,李亦畲先生若九泉有知,定然哀之而又愈加哀之矣!




其三、太极拳宗师王宗岳传授武艺时节的历史镜像,不必是唐豪追寻的《阴符枪谱》残件无名氏序文所说的山右王先生。只恐相逢认不真,认不真就说认不真,认不真并不等于说那人不存在。大隐希声,镜不留影,无名英雄,中国历史上多着呢!更何况远在春秋时代的瞽说史详于史官记录的历史客观存在,谁也否定不了。撰写《阴符枪谱序》的无名氏,存在吗?康戈武考察如何?能说其人没有实际存在的可能性吗?如果其人不可考,这也没关系,暂且搁置,可先读一读陈鑫老病时刻意将一则短文插入《文修堂拳械谱》,说“蒋把拾乾隆年间人”。陈鑫说蒋疤是乾隆年间人,此语颇吻合《陈长兴序》和《王矫宇访问记》。《陈长兴序》言外之音透露出王宗岳、甘凤池秘密行踪,正可补《清史稿》之所未备。甘凤池于雍正朝因涉嫌参与张云如密谋案而被诱捕。《清史稿》说:




“雍正中,浙江总督李卫捕治江宁张云如邪术不轨狱,株连百数十人,凤池亦被逮,谳拟大辟。世宗于此狱从宽,未尽骈诛。或云,凤池年八十余,终于家。”




甘凤池“在押候质”。李卫奏报涉及甘凤池。




“甘凤池颇晓天文兵法,因自负本领,人人欲得以为将帅,无不与之邀结往来。奈凤池苍猾异常,止皆虚诺,彼此通声,总未实在插入。推其不肯出首之情,则无论何人有事,即将助恶为虐。”




现存乾隆元年刑部揭帖记载:




刑部“雍正八年八月初九日题,十三日奉旨:张云如、蔡济思、圆实依议应斩;胡恺公、陆同庵、范友龙依议应绞。”




据此,《清史稿》说“世宗于此狱从宽,未尽骈诛。”是可信的。




据《清史稿》,江宁甘凤池出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卒于乾隆十年(1745年)。




道光年间,杨露禅、李伯魁从陈长兴学。杨露禅于同治初年赴京开启张三丰太极拳学派;光绪间,王兰亭代露禅师传艺李瑞东,《陈长兴序》随拳谱而得以留传,以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分别为雍阳人公布于《武当》,胡海牙公布于《武魂》。




对于《陈长兴序》的存在性研究,本人曾经发表论文《王宗岳年代新释与蒋仆王廷画像质疑》和《王宗岳、蒋发年代再讨论――从“〈陈长兴序〉辨伪”之误说起》,提供研讨。(参见:《武当》1999年第4期第34~36页;太极馆《太极学报》第十七期1~6页,1998年10月15日出刊)




关于“明王宗岳”之语,亦未可轻率否定,应当存疑待考。赵堡镇太极拳家师承大系如下:




武当山张三丰→云游道人→王林祯→蒋发→邢喜槐→张初臣→王柏青、陈敬伯→张宗禹→张彦→陈清平




“康戈武解读”所引台北出版社13年版陈泮岭《太极拳教材》言论:




“现在之太极拳,皆出于杨家、吴家、武家、郝家。郝家出于武家,吴家出于杨家;而杨家与武家,又出自陈家。




对照早前陈泮岭在河南的言论,显然前后两面孔。为资正说太极拳源流,兹录出1935年5月陈泮岭为杜育万《太极拳正宗》撰写的序言如下:




“河南温县赵堡镇之太极拳也,余观其拳,系师承怀庆温县蒋先生发。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学拳于山西太谷县王林祯。王之师云游道人有歌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设教,宓子真传。’宓子而后,代有传人。因姓氏未传,不克详征。至三丰神而明之,发扬光大,号曰武当派。其后,由云游道人数传至赵堡镇。其术由来之久,而其神理奥妙,通天地人而成一家,可以养生,可以御侮。技也,近乎道矣。”(杜育万《太极拳正宗》,1931年编著,1935年开封石印版)




在太极拳业内,流传手抄件《岩玉王先生本记(宗岳小史)》,标点摘录如下:




“王宗岳,字岩玉,陕西西安人,得张三峰之真传,名闻海内,著有《太极拳论》、《太极拳解》、《行工心解》、《搭手歌》。……又百余年,有海盐张松溪者,在派最为著名(见《宁波府志》)……。)




其北派所传者,由王宗岳传河南蒋发。蒋发传河南怀庆府陈家沟陈长兴。”




《岩玉王先生本记(宗岳小史)》,与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太极拳之流派》叙述何其相似。然而,许氏所述,最早刊载于民初《体育季刊》,旋为京城书局1921年版刊行。




此外,更有地方志记载元代人王宗岳。清朝乾隆时期成书的《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九《人物志隐逸二》云:




“元王宗岳,字良佐,临淮人。厌俗学,隐居,讲求性道,人称养高先生。”




看看关致远《天道法自然阴阳不见面――记华山太极拳》(《精武》2006年第12期)如何?再去考察一下陕西华山太极拳先师王宗岳吧!那里正在将华山太极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其四、武秋瀛所得盐店谱本,《十三势论》题下,原有标注:




“先师张三丰,王宗岳存留十三势论。”




李亦畲《太极拳小序》初稿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而手订本作:“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如此修改,应当怎样理解呢?这是李氏在初稿写成之后,又经过十余年的研究,考虑到李唐时代就有许宣平太极功在隐仙学家中传授乃至张三丰承留而发扬光大。固然可以这样良好的理解,但是,解读为避清文宗咸丰之讳所驱使,则更加合乎历史实际。上述“启轩藏本”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里人武延绪撰并书《行略》与《家传》文中,书写“张三峰”。显然,“峰”字是“丰”字的避讳改写字。当时,武氏门第,武秋瀛在舞阳县令任上,武汝清在四川司员外郎任上,武禹襄在乡间塾馆教书,避讳礼俗,人臣本分,岂可忽乎!(参见李亦畲《太极拳小序》研究,《武当》2009年第12期第31页)




“康戈武解读”说:




“最早出现的与太极拳起源相关的张三丰(峰)是明代内家拳传人尊为始祖的宋之张三峰(丰)。见于李亦畲写于1867年之《太极拳谱》初稿。‘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一语于1867年出现后,受到了当时健在的杨露禅和武禹襄等的质疑,作者李亦畲自己也感到此说无依据,因此,在‘手订’《太极拳谱》时将此语改定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并以‘亦畲手订’的落款形式,告知读者以此为准。……杨氏传谱中,太极拳始自张三丰(峰)说法源自李亦畲早期遗文《探太极拳之源》。”




这里,“康戈武解读”编造李亦畲“受到了当时健在的杨露禅和武禹襄等的质疑”谎言,强加于杨露禅、武禹襄和李亦畲。虽然李亦畲出于避讳礼俗,改易《太极拳小序》首句作“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但是,与此句紧接着的“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并未改动。虽然李亦畲避讳行文说“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




百余年来,杨式太极拳家在以《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秘传门徒的同时,传授清初《王宗岳太极拳谱》。但是,杨氏所得王宗岳《太极拳谱》,为陈长兴老师亲授。那种炮制与杨氏拳谱得自武氏的谎言,显然是病态心理作祟。《太极拳源流之谜》载《只恐相逢认不真――评唐豪的“王宗岳考”》,解太极拳谱传递之谜说:




王宗岳《太极拳谱》是《张三丰先师十三势法说》之后的作品。《太极拳谱》曾经有“乾隆时之抄本”与“光绪初年之木版书”秘传。陈长兴从蒋发师所得《太极拳谱》,除家传耕耘之外,只传授杨露禅,其他人仅获口授或者摘录,而未窥全豹。陈耕耘之子某以友谊传许占鳌,乃至汤士林、姚馥春、姜容樵。杨露禅所得《太极拳谱》,除家传班侯、健侯和零星传授武禹襄之外,仅传授王兰亭。班侯传陈秀峰和万春、凌山、全佑;王兰亭传李瑞东。据李氏笔记,杨露禅授给王兰亭拳谱、宗谱时,流着眼泪说:“我学艺于河南温州陈长兴先师门下,苦练三十余年,屡试无二,方肯传授余之真诀。余得艺甚非易耳。余半生精力尽在于斯矣。倘一失传,深为可惜。温州蒋派真传,即蒙陈恩师已尽之我矣。倘若从我而失传,则余之罪过大矣。余时刻以择人传艺为己任。”




然而,市井所传之《太极拳谱》,仅节取传注释文,而省略经典歌诀,以致“多有令人不解之语”(姚、姜 《太极拳谱释义》)。李亦畲《太极拳谱跋》说,武禹襄所传王宗岳《太极拳谱》得于舞阳盐店,系武秋瀛由咸丰壬子进士,甲寅年补舞阳县令,于查核盐务之际,由北舞渡镇盐店所得。剪不断,理还乱。李亦畲手定所谓“老三本”,虽然稿凡三易,也只能是不全的杂集抄本,若与姚馥春、姜容樵公开的清初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对照,则相比之下,谓之得自舞阳盐店者,亦不过是“市井所传之太极拳论”,而“太极拳之要诀”究未得之。(参见该书第138~150页)




“康戈武解读”反复发挥徐震《太极拳考信录》偏信唐豪抹杀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不实之词,限于篇幅,此处毋庸批驳。本人曾撰著《施承志力辟徐震<太极拳考信录>之误》,投寄《武魂》编辑部,发表题为:施承志质疑徐震《太极拳考信录》(《武魂》2007年第2期第22~24页)另外,本人发表论文《宋志坚先生谈杨祖教武禹襄的一段史实》,刊载于高雄市《太极拳杂志》(164期第17~20页,2006年4月1日出刊)。




1911年,关百益于京师获得太极拳谱抄本,其中的两篇拳论分别题作《山右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和《武当山先师张三丰王宗岳留传》”,后者烙明注脚:




“右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显然,《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谱本,原不仅仅如武秋瀛所得舞阳盐店抄本的一种形态,抄手不同,所本者所传者殊途同归,归根于武当道派,原本于武当山张三丰老先师传授,云游道人游教传拳,以致泛化于俗而有内家密艺的历史事实。




唐豪抹杀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不实之词,被其依据所获北平厂肆太极拳谱与阴符枪谱杂集抄本,以及由此杜撰的“王宗岳考”而自行否定。唐豪自述曾经在北京琉璃厂书肆得到一册《太极拳谱》与《阴符枪谱》的杂抄本,其中,篇名为《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太极十三势论》,内容同如廉让堂太极拳谱中的《十三势说略》。录出如下:




先师张三丰王宗岳留传太极十三势论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练。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高低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于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玩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于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毫丝间断耳。




此系武当山张三丰老先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养生,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唐豪作《廉让堂本太极拳谱考释十三势说略》,附识说:




“杨家太极拳谱不入《十三势行功心解》内,成一篇,篇名不一致:不题禹襄作。曩予在厂肆得一抄本,篇名为《先师张三丰王宗岳传留太极十三势论》。”(唐豪、顾留馨著《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136)




既然唐豪的“王宗岳考”没有否定太极拳宗师王宗岳的存在,那么,他想抹杀太极拳源于先师张三丰的一应不实之词,也就不攻自破。




因为李亦畲《太极拳小序》(以下简称《小序》)的 一锤定音之语:“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既是否定兜售唐豪扶植傀儡陈王廷创拳说妖妄谎言的史证;又是“康戈武解读”“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屏障。于是“康戈武解读”企图通过否定太极拳宗师王宗岳的存在性,用以抹杀“王宗岳传蒋发,蒋再传他人的说法”(《太极拳源流之谜》第021、022页),图谋否定李氏《小序》,进而达到抹杀中国武术太极拳源于武当山先师张三丰集早期太极拳功理之大成的真实目的。




然而,陈鑫撰写《辨拳论》说:




“前明有父女从云南至山西,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予王氏,河南温东刘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




插入文修堂《拳械谱》的陈鑫短文,辨蒋仆活动年代说,“蒋把拾乾隆年间人”。




按:此言“蒋疤是乾隆年间人”。




今人陈炳说,蒋发“死后葬于陈家沟西北杨海洼”(《武术》1995年第9期)。




陈炳又说:“杨海洼,陈家沟村西北一华里,人烟稀少,荒草遍野,出没,事故繁多,村人称为是非之地。故蒋发死后,王廷后人将其葬于此地,以镇邪恶。”




陈炳还说:“时期,王廷后人十七世陈正述常到杨海洼祭奠蒋发。”




陈正述祭奠蒋氏,犹存缅怀先辈与尊师重道之传统。而“陈式太极拳创自陈王廷”之滥调,较陈正述已相去甚远。




其实,中国武术协会康戈武若能为蒋氏修建墓园,树立一块纪念碑,那么,历史人文效应和给温县带来的经济利益,定然高出那命名温县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的虚假招牌效应之千百倍。

 
喜 欢

202

 
上一个:武贵卿先生的太极大履-沈行佐 沈行佑
下一个:武禹襄考略:写在武禹襄诞辰二百周年之际-石竹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