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有个科学家叫柳比切夫,他每天计算自己的“有效时间”,并用日记记录,坚持五十年,他的这个方法被命名为“时间统计法”。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借用这个方法,最大 限度地发挥了科研能力。在他的记录里,将闲话、瞎想、生闷气、烦恼、懒睡称为“无效时间”,只有减少无效时间,才能扩展“有效时间”。这一情形使我联想到了太极拳训练的有效与无效问题,本文侧重谈太极拳的无效种种表现。
您练太极拳有没有效, 可以从以下两点检验:
一、治病状况。我师父曾跟我说:太极拳打好了,百病俱消。我当时反问求教:可以长生不老吗?我列举了几位名家晚年生病而亡事例,师父说,某某功成名就,年事已高后自得自满,不再坚持练;某某争勇好斗,伤了元气,内伤致亡;某某贪色且好,内耗过损而亡。师父另外列举几位百岁左右的太极拳家无疾而终事例,意在说明性命双修的重要。根据师父教诲与笔者体会,练拳以治病修性为第一。性命双修且得法的习拳者对病症的控制治疗经历三个阶段,即稳定病症、减轻病症与治愈病症。一种慢往往根深蒂固,如腰、颈椎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太极拳治病不排除物,先从稳定与减轻病症过度,然后再根治。一个习拳者打了半年以上太极拳,某些慢依然故我甚至产生新的慢、则可断定练拳无效。
二、精神面貌与身体状况。一般而言,习拳者三个月左右身体状况与精神面貌明显改观,从外到内比练前好多了,比同龄人同等基础要健康,有的头脑醒豁、灵气滋生超过年轻人。大脑功能、消化功能、肾功能大大提高,如无此类表现,则证明练拳无效。
如果您练拳无效或微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一、准备不到位必无效。主要是心理准备,即心情平和,心境宁静,杂染较少;通过心意调整,身体较为放松,身子骨不僵紧。如果心地贪、嗔、痴很重,心烦意乱,心气浮躁,身子必定失调,很难达到周身轻灵,周身一致,此种状况下练拳必定无效。
二、间隔不放松,练拳失效。陈正雷先生教太极拳每练一个套路甚至教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弹腿放松的间隔训练,这是很有道理的。间隔放松是为了协调前面训练并为和谐续练做准备。
三、不懂主要窍诀则练拳无效。主要窍诀指太极拳基本原理与原则,表现在太极训练过程中为理法、心法。比如杨澄甫宗师提出的“太极拳术十要”,李亦畲提出的“五字诀”,今人根据太极经典理论总结的“太极十大相”,如阴阳、开合、动静、虚实等。
四、不懂太极拳势呼吸,则训练无效。历代养生家对呼吸窍要进行了艰苦探索与精辟总结,是太极训练中的法宝,在太极训练的练身化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中属于精髓内涵,理应十分重视。前辈已作了很好的总结,名之曰“腹内松静气腾然”。山西太极拳家薛慰昌先生探讨了半世纪,效果彰显,他对此有独到的卓见:在呼吸的鼓荡中实施缓慢的动作开合,在缓慢动作开合中行运呼吸的鼓荡,(《武术》2012第10期第71页)这个体悟使经典拳论中的“气宜鼓荡”得以落实。道家主张呼吸以踵,并提出了手足呼吸(涌泉、劳宫)、 脐轮呼吸、皮肤呼吸、喉头呼吸等,还提出了“一吸即提,息息归脐,一提即咽,水火相见”以及无息真息的胎儿呼吸、婴儿呼吸等窍诀,这个技巧已经被不少迁移到太极拳训练中。
五、如果不单门深入,练拳无效。所谓单门深入指先精一门,精一个动作,再吸收各门精华。古人讲,拳打半步巧。笔者将此称为“种子”训练。许多练拳者不懂此理,四面出击,八面来风,涉猎多门多派多套路,一门也不精专,效果必差或无效。古人还讲“精于一,万事毕”,值得我们重视。我们常见一些习拳者陈、杨、吴、武、赵、和加武当,似乎门门通套套行,实际上一门不通,一套也没打好,效果很差。
除此外,还有贪多求快、浅尝辄止、时间不充分、坚持不够、生活习惯坏(如贪色、吸烟、好酒、熬夜)等也妨碍效果。《学记》有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种病亦在练拳中表现无效,值得习拳者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