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与触碰原理:兼议中老年养生太极的灵气训练-翁心诚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06     浏览:642    


练体以固精,炼精以化气,炼气以化神,炼神以化虚,此乃太极之灵魂。修炼养生太极不可须臾离开 “气”。




太极之气可分为三。一是外气,包括吸进与呼出之气、浊气(从鼻腔、口腔、谷道、毛孔排出之秽气、屁气、汗气及眼帘渗出之泪)、秽气(因浊气积蓄郁结于体内所形成的有害之气,亦称病气或邪气)。二是 内气,即本真的元气。内气集中藏于肾,因吸收外气中的清气而得到养护。内气属真元、真阳,行于眼及经络与神经者为神气,行于骨者为骨气,藏于者为精气,行于血者为血气,行于经脉者为脉气,如此 类推有肝气、脾气、胆气、胃气、心气、肺气等。不能机械地将体内之气统称为内气。三是灵气。灵气是内气的特殊组合形式,它是肾气、精气、神气、脑气的完美而玄妙的组合,人们常说的神灵、灵感、灵苗、灵根、 灵动、灵魂、灵机等都是灵气的别称。灵气极为珍贵,兼具物质与精神及天、人两种属性。我们常讲的“天 人合一”,合就合在灵气上。




三种“气”相互关联,且有混合、交杂、触击之时,一方不可脱离另两方而存在,一方作用受阻时另两方均受阻,身体便出现毛病。只有三方协调并进、互触互击、互济互生,身体才健康,头脑才灵便。练太极必须密切关注此三方面的气化作用。




一、切入




为了探寻“三气”太极的练法,笔者阅读过多部经典的太极著作,求教过多位明师,经过若干年的探索,始知太极“三气”间的关系。三气之间的关系是: 内气是真元、是根本,其源在肾;外气是依托、是枝叶,是“活水”;灵气是精髓、是核心,至高无上。吸气是为了给内气提供源源不断的营养,滋润并养护内气,起到培元固本的作用;呼气是为了排出体内的秽气(如二氧化碳)、浊气,秽浊之气排出越彻底,身体越协调、轻松,体内越清纯,越有利于灵气的扩大、升华、飞跃。灵气越显,反过来越能促使病气、秽气、油气的排出,内气的养护便越有效。




运行养生太极时,必须选择优美的外部环境,拳者要高度入静入松,进入醉梦境,在空气清新的场所以呼吸为切入点进行修炼,姿势开合与心意开合相一致,即“呼吸之出入须与动作同一节奏,使内外联成一气"(见李先五著版《太极拳》第23页〗,呼吸时深、缓、匀、轻、慢、长,有利于清纯之气进入体内、进入五脏六腑、入骨入筋、入髓入脉入神经,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将体内久蓄的病气与谷物消化营运中化生的浊气同时排出体外,既可深层排污,又可避免和减少正在产生的浊气的蓄积。




中老年人体内的浊气分两类,一类是宿浊气,这种浊气较浓;一类是新产生的浊气,这种浊气较多。宿浊气是几十年生活中体内浊气的积累,是病之源,它和生活中新产生的浊气合在一起便产生疾病。只要将这两类浊气排出,体内之病便不治而愈。如果两类浊气只是浅表排出,体内便易滋生病因而加深病气,会导致疾患产生。佛门、道宗的养生家们通过多少代高僧大德的探索,十分重视气息修炼、坐禅、悟道,明心见性,形成道风仙骨乃至鹤发童颜,其根源就在于善于吸收清新之气,并善于排出体内浊气。




由此可知,呼吸是“三气”太极的切入点。拳理曰:“以意引气,以气运身。"这是对前人养生健体经验的具体化、条理化总结。如果误解了"气宜直养”、“在意不在气”,错误地将其理解为不关注呼吸,就势必产生误区。一些人主张修炼养生太极时运用没有意识参与的自然呼吸,这种自然呼吸实际上不过是自由呼吸而已,具有放任自流的特点,缺乏意识的导引。笔者认为这种自然呼吸不符合养生太极的拳理拳法,自由式呼吸于养生无益。




二、触碰




太极的高妙境界为虚灵、轻灵。此境的核心力量与主宰基因是什么?是灵气。灵气具有神奇性且尚难言其状,故须注重体认、体验、体悟。天地有灵,万物有灵,人亦有灵。人是宇宙的精华,是万物的精灵,是宇宙的灵中之灵。万物之灵是否可以被人体接纳、吸收为我所用呢?回答是肯定的,其契合点为灵气。当习拳者通过深层呼吸于青松翠竹中运行太极时,头脑格外清新,心胸分外坦荡;当习拳者在月明星稀、四周寂然中走弧画圈时,他能明显感到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这种吸收灵气的现象难道不是屡见不鲜吗?至于江河湖海、高山深谷、草原森林、花圃草坪等,这些地方充满灵气,就看你是否学会了利用。




天地万物的灵气是如何被拳者吸纳于体内的呢?拳者固有的灵气与天地万物的灵气通过呼吸的通道于体内汇合,与内气相触相击相合相融,清纯者归清纯,浊秽者归浊秽,按物以类聚、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规律在体内化生(体外吸进的呈阳性,体内的呈阴性),于是体内真气收清气、清气催浊气,体外的动作有开合、有虚实、有动静、有收放等,这种相触相击的现象笔者名之曰“触碰”。古语曰:相击发灵光,切磋成良玉。触碰是一条重要的太极原理。




可以说,触碰是灵气产生的原始基因与现实动力,不理解与不运用触碰就炼不了灵气,也就练不成太极。历代的太极都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触碰原理进行训练,只不过语言表述不同而已。




笔者尝试性地对触碰原理从特征、对象、形式三 方面作深一步的探讨。




1太极运行中的触碰特征为“三主”现象




(1)意形结合,意为主导。如以意导引呼吸。




(2)刚柔相济,柔为主导。如内气提升灵气,柔和为贵。




(3)忽隐忽现,以隐为主。如内气排浊气时,体内 运行为潜式,出体外为声显气流形式。俗语打 屁、打喷嚏即是此类。




2.触碰的对象分五种




(1)身、手、腿、眼与运行周边空气的触摸。如左抱球。




(2)手、腿、身及体内各部位之间与心、神、意之间 的触摸、碰击。如搬拦捶、心中一定等。




(3)真元内气与体内清、浊气之间的相吸与相斥。 如胸前合十。




(4)丹田阴阳的相交相接、相转相换。如丹田内转。




(5)灵气对清气的触转、融合、接纳。如吞月。




3.触碰的形式丰富多彩,主要有三种




(1)相触相摸:如运手如摸风,触地如踩云。




(2)相离相合:如左野马分鬃式时,两手抱球相合,左蛴则相离相合。




(3)相碰相撞:碰撞形式是触碰的激烈化与刚劲化。如左右拍脚式、披身伏虎式。




触碰的任何形式都存在着意形、刚柔、隐显、开合、动静、收发等多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由阴阳两种属性的心意与姿势运转于太极圆圈体中(见作者《太极圆圈意念法》,载《武魂》2008年第12期),相合或相转或相斥或相生。舍此实质触碰不复存在,而刚柔、意形与隐显中的“三主现象”是其特征,舍此便不复为太极。




三、操练




如何训练灵气呢?笔者根据触碰原理揭示灵气训练方法如下。




1.关注呼吸之气以炼灵气




一呼一吸奥妙无穷。外气不与内气触碰,则真元难养。关注呼吸,理所当然。有些人越关注呼吸就越不会呼吸,这实际是用意过于执著。但是因担心执著而不用意,显然也是错误的。有些拳家拳艺已达炉火 纯青,你若向他请教如何呼吸,他会回答说:不用管。但我们不能误解为他们当初也是不管呼吸的。如果不管呼吸,岂能领悟太极之玄秘?呼吸过程的用意分三个阶段――有意、有无意、无意,完全不用意必须是拳艺达到一定的境界的事情,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过渡。在初练养生太极与不断提高修炼境界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意识的参与,不过这种参与是自然、顺遂、舒宜的(请参看拙著《拳打循经合脉》与《拳打一半意》,载《少林与太极》2008第11、12期)。




2,内气运“四梢'”以炼灵气




“四梢”有两种说法,这里指舌者肉梢、齿者骨梢、毛发者血梢、甲者(指甲与趾甲)筋梢(见《精选太极拳辞典》,余功保编)。内气游走于体内自成系统,在其上下、左右、前后、表里的循环游走中仍然遵循相接相交、相转相合、相济相生、相反相成的触碰原理,只要习拳者反复运作,就可使自身的内气不断培植壮大。常言说的“内劲足”,实际是指内气足;"有气 无力”则是指有呼吸之气而缺乏内气,因而无劲无力。一旦内气游走通达身体细部――四梢,则内气必定充盈而无障碍,灵气也会随之逐步旺盛起来。




3以灵气训练灵气




灵气是拳者之至宝。最初的灵气具有原始性、稚弱性,但却是灵气训练的"种子”。它忽隐忽现,时显时潜,当内气催发体内浊气外排、吸收清气内充时,随着内气的养护灵气得以养护并壮大。拳者在虚灵、 轻灵的境界中可以微妙感知灵气,这种体悟本身就是灵气,因此说以灵气训练灵气。




中老年朋友在灵气训练中最易出现的弊端是:灵气本已明,自己反不觉;灵气训灵气,不知用触碰。这些弊端的出现会导致灵气一次次倏忽而逝。有人练了好几年还说“完全没有灵气”,这说明灵气是比较隐蔽的,带有一些神秘色彩,也说明拳者训练方法不当、缺乏体悟,没有使灵气的种子生根发芽。有许多拳家认为太极体悟是高层次的训练,其原因就在于此。




下面笔者以吴图南“呼吸于腹",及孙禄堂“三层(口鼻、丹田、似有似无)呼吸”理论为指导,以动作的开合(任何套路任何招式都不过开合而已)为主线,以自己所练十二式太虚太极的第一式 “手眼通天”为实例,具体介绍灵气训练的理法、心法。




(1)动作提示:“手眼通天”与其他套路的“双手捧天”或“捧气灌顶”及禅门太极中的“拈花献佛”及“童子拜佛”类似,但有差异。其动作线路为:




①自体身心清净、安舒中正,两脚距离与肩等宽,两手带合意靠于胯侧。设想自身处于一大气球内,周边有薄膜将自己包裹起来。




②拇指玄英穴引领,双手从体侧抬至肩高,双肩带开意,手心向下。




③小指端骨点引领双手内旋至手心向上,双手带合意。(关于骨点运行,请参看作者有关文章,见《太极》2008年第3期或《武魂》2008年第7期。)




④中指端骨点引领,手臂竖举至球体边缘,略带开意。




⑤双手指端骨点于头顶相触,两手心虚抱小气球,略带合意。




⑥食指骨点引领,两手外旋经额前、鼻下至胸前,略带开意。




⑦小指骨点引领,两手内旋于胸前窝十字中心处暗合,心中一静。




⑧食指骨点引领,两手外旋经腹前落向胯侧,略带开意。




⑨拇指引领双手分别靠摸于胯侧,略带合意。




(2)呼吸提示:按上述动作提示,呼吸原则上为开




呼合吸(或曰伸展呼收聚吸),以深、长、慢、柔、匀五字为标准。呼则促内气下行,腹略凸,似乎气从肚脐眼出;吸时内气上行,微提肛,下腹凹进似贴命门,上行时内气达上梢,下行时内气达下梢。待呼吸与动作 配合熟练后,呼时可默念“哈”声,吸时默念“哼”声; 也可在呼吸中发“嗡、啊、哄”三声,吸为“嗡”,呼为“哄”,中间过渡为“啊”。如此,则形、意、气、声节奏同一,其妙自得。




(3)舌轻抵上腭,齿上下微靠,吸时口中生津,呼气结束时将津液吞下,亦可几息吞一次,以自然为准。




(4)心意寂寥,似乎“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5)双眼微闭或半闭,处养神状,内视见印堂明点,内听体内细音。




(6)身心清净,周身轻灵,没有障碍。




(7)将触碰的对象、特征、形式贯穿所有动作。




(8)外动内练结合,神、意、气相合,腰催身动,肘旋膝动,肩开胯随,手出足动。




(9)顺乎自然、流畅,避免强制、僵拙。




(10)用意永远在似与不似之间,忌刻意执著,略微感受灵气机发的微妙。




初练此法的习拳者可先坐着不做外部动作,单练开呼合吸,再将动作简化为一上一下或一提一降、一吸一呼,待熟练自若后将自己所练套路进行开合分解,参照以上理法、心法进行训练,对于转换复杂、开合相混的动作可随机运用,求其整体节律。只要认真练习,灵气会自升自盛,养生效益不言而明。

 
喜 欢

322

 
上一个:王培生谈太极拳技击十大要素-关振军
下一个:太极拳重心转换六要点-郭均伦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