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在中国内家拳里,是目前流传最广、学习人数最多而又最难把握其内在神韵的一门拳法。繁芜的流派、增减的招式,虽然有着老少皆宜上手的先天优势,可也有着招式易学难得拳法精髓与真谛的痼疾。
太极拳到底该怎么练?太极拳是真功夫么?太极拳的修炼真谛在哪?我想这些问题,在众多太极拳习练爱好者中,已沉淀了很久。说句不该的话,也许有些人学习太极一生,还不得洞窥太极拳奥妙所在。其千百次重复习练的,也许永远都是“画虎类犬”的依葫芦画瓢的形似神无的山寨版太极拳!
太极拳的真谛,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己有阐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为舍近求远……”可惜这么简明扼要的阐述,很多学练者急着学招式,很少来体悟辨察。
更有甚者,笔者晨练,时常耳畔会听到“我已学会……式太极拳”、“我在跟老师学太极打法……”等等不一而足的谬语。偷瞄一眼教学的老师,熄灭手中香烟,上去和学员搭手开“打”,断续间手臂努劲,居然还脚下打颤,发不动力。拙蛮毕现,哪还有半分太极内家的神韵呢?
静室思量:太极拳流传至今日,谬以千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理念的误区。
笔者以为,内家拳是讲求天人合一的拳术,一切的法门,都在于太极图诉求的阴阳变化。阳中有阴,阴中蕴阳。只有内气的充沛,经络的贯通,达到整体的内外合一,才有发力的来无影去无踪。讲求的是力的流动与变化。最难把握的就在于在练习时,慢慢求得实战的效果。把后天蛮拙之力,换成空、灵、虚的先天本真之力,才会慢慢成为真正的高手。
那么平日怎么练习,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在这里,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在太极拳里“懒扎衣”几乎是一切招式之母(起手式)。可惜现在简化的很少有人去注意了。其实,要想练出太极的神韵,就在一字之诀――“懒”字上。这里的“懒”,不是懒惰,而是意驰神逸的慵懒,就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放松状态。只有这种状态下,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围绕拳术修习的一切人体内在,才会有最高的统一可能,也就是最高境界的“和”。
“懒扎衣”拳经云:“懒扎衣出出架势,变下势霎步单鞭,对敌若无胆向先,空自眼明手便。”可惜很多人只从“胆”字上去理解了。没人体悟那个“懒”,才是真正的练太极拳的人该要有的状态。
一“懒”在体,早晚修习,慢慢就会体悟太极拳的劲力变化,妙味无穷。后梁程灵洗,著有《观经悟会法》,最早提出“太极拳非纯功于《易经》不能得。”什么是“易” ?其实就是阴阳的变化,说到力,就包含了力的大小、先后、角度、上下等等一切的阴阳变化。
而太极拳精义的四言体说:无声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水清河静、翻江倒海、尽性立命。从更高的角度,诠释了太极拳的最高境界,希望后学者,能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奥妙无穷的太极拳。这也许也就是太极拳不会变为太极舞的根本所在。
古往今来,真正的高手,是寥若星辰的。但绝不会反对大家,都来掌握基本的诉求真谛的基本法则。以笔者的体悟,“懒”态不在,拙劲难去。任你天天练习,只是在歧路上越错越远。反之,则会事半功倍,对于太极拳的体悟,与日俱长。一体之言,聊搏方家一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