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运动的传播方式研究-毛航 崔乃伦 余鹏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7     浏览:1008    


【摘要】本文以太极拳运动的简介与起源为切入点,展现出图文并茂、灵活廉价、寓学于乐的太极拳运动,然后重点分析了该运动的三种传播方式,进而阐述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是传播太极拳运动的最有效途径。因此,研究分析太极拳运动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一定程度上为其他武术拳种的传播提供有关的理论依据,并促进其良好发展。


引言


在当下,太极拳运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我国迅速发展。在全民的积极参与下,掀起一股空前的“太极热”。与京剧一样,太极拳作为中国的国粹,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驰名中外。数据显示, 如今太极拳练习者与爱好者遍及我国乃至世界各地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人数高达几千万,“太极拳是世界第一健身品牌”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事实。因此,深入探讨太极拳运动的传播方式,扩大其世界影响力,并使其成为广大民众健活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以太极拳运动的传播方式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郑州大学图书馆和中国知网的网络系统数字资源库,查阅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库和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库的有关文献资料,查阅并收集了有关太极拳传播方式的论文资料进行整理,为撰写本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200份, 回收194份, 回收率97%。


1.2.3综合分析法: 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1.2.4数据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5访谈法:通过走访太极拳传播方式研究的专家,为撰写论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结果与分析


2.1太极拳简介和起源


2.1.1太极拳简介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精髓,它被归为内家拳。改革开放以后,太极拳被国家改编用来进行健体、表演、比赛等。1949年之后,太极拳被分为太极推手和太极操。目前,太极扇与太极掌也极为流行,普及范围也极为广泛。太极拳门派类别非常多,包括杨、陈、孙等诸多派别,各个门派之间相互交流与借鉴,由于不同门派有其不同的特点,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状态。因为太极拳形成了众多拳种与流派,普及面积十分广泛,所以太极拳运动成为中国武术拳种的灵魂与精髓。另外,太极拳以中医养生理论为基础,能够灵活周身关节,放松肌肉,缓解紧张的神经,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改善人体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是人们造就健康体魄、防治疾病、修身养性的最佳选择。太极拳学习的年龄很宽,小到5岁孩童,大到80岁老人都可以练习,可谓一项老少皆宜的全民健身运动。


2.1.2太极拳的起源


16世纪末17世纪初,河南陈家沟陈王廷在祖传拳法的根基之上,融合百家武术的优点,汇集医学、天文等思想,改编出具有内外兼修、刚柔相济、阴阳开合特点的新拳种,并把它取名为太极拳。然而,太极拳运动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世代相传下,从14世祖陈长兴开始发扬光大,后来出现了孙氏、武氏、吴氏、杨氏等不同派别。太极作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哲学思想之一,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目的。


2.2太极拳运动传播的三种方式


2.2.1师徒相传


“师徒相传”是武术界、民间、尤其是传统太极拳传播的主要方式。它主要是以选徒拜师的形式进行传承, 师傅和徒弟聚集在一起,遵守一定的规范准则, 以传授各种技术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活动。师徒相传的特征是人数比较少, 但是技术精湛。我国武术门派众多,源远流长,太极拳运动这一武学中的精髓成功传承到现在,还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由此可见,太极拳运动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是通过师徒相传进行的。


2.2.2组织传播


太极拳运动的组织传播方式有诸多优点,这些优点对太极拳运动等其他武术项目非常有利。与师徒相传的方式相比较,组织传播的覆盖范围更广,传播区域更大;它属于专门性传播,例如国家的太极拳专门研究所、武术协会、民间武术馆校和武术中心。可见,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传播太极拳运动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它在现代太极拳的普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3媒体传播


太极拳运动传播的媒体方式主要通过报纸、期刊、广播、电视以及新媒体――互联网这五大群众性传播媒介。与师徒相传和组织传播相比较,媒体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更大,并且主要是太极拳文化的传播。媒体传播属于太极拳运动表层文化的传播,目的是想要扩大太极拳运动的影响力,是进行太极拳运动传播的最优方法,因为该传播方式适合现代社会的传播规律,技击性,专业性的传播必须结合理论和攻守交手,才能不断地提高境界。


2.3现代传媒促进太极拳的推广


2.3.1现代传媒促进了太极拳的推广,根据调查问卷得知,25%的太极拳练习者是通过太极拳相关书籍来进行学习的。根据学者收集到的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三季度书籍的出售情况和2012年第二季度人民体育出版社的图书出售情况可知: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图书前5名排行榜情况,第一名《42式太极拳》,第二名《学练二十四式:太极拳》,第三名《庞》,第四名《女子泰国拳》,第五名《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教与学(新版)》;2012年第二季度人民体育出版社图书前5名排行榜,第一名《瑜伽气功与冥想》,第二名《广播体操》,第三名《中国当代太极拳》,第四名《太极拳运动》,第五名《足球竞赛规则2011》。




由图表1可知:有三种太极拳书籍进入2011年第三季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图书前5名排行榜,分列1、2、5位。由表2可知:有两本太极拳书籍进入2012年第二季度人民体育出版社图书前5名排行榜,分列3、4位。以上数据表明,太极拳书籍十分受大众欢迎,这也说明了这些书籍促进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由表3可以看出,太极拳的相关书籍在各种娱乐书籍中的量突出,占30%, 排在首位,这说明太极拳运动越来越被广大群众的接受和喜爱,也说明了太极拳运动的普及面非常广,大家对太极拳的了解不断加深,群众对太极拳书籍的接受程度也逐渐提高,太极拳运动的书籍普及面也越来越广,太极拳书籍的文化价值受到了大家的青睐。


2.3.2通过影视传播调查问卷可知,45%的太极拳练习者是通过太极拳教学VCD、媒体、武术影视来了解太极拳的相关内容。著名华人导演李安拍摄的《推手》便是借用太极推手促进了票房的提高,也使中国太极拳运动与国际接轨,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太极拳;著名电视剧《太极宗师》通过吴京的太极拳精彩表演,成为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影视代表作品,它持续高升的收视率也使太极拳名声更加响亮。因此,影视传播这种学习方法具有廉价易学、声像并茂、不受限制等好处, 十分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及推广。


2.3.3以新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为太极拳的传播更是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太极拳运动增加了新的活力。根据调查问卷得知,10%的太极拳练习者是通过太极网络了解太极拳运动的。互联网媒体具有容纳范围广的特点,包括太极拳知识、学术论文、太极相关商品等内容在网上应有尽有,很容易找寻,太极拳爱好者可尽情地浏览网页并寻找自己感兴趣的。


3现代传媒对太极运动拳发展的良好效应


3.1营造氛围:太极拳相关的电影、书籍、杂志能营造美丽的形象、美丽的环境、具体直观、生动、视听快捷,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太极拳运动,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为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3.2寓学于乐:老年人更加关注养生与身体健康,通过练习太极拳,在增强身体健康的同时,这些爱好者也达到了放松心情的目的。


3.3图文并茂:太极拳的相关书籍及互联网上对太极知识的传播多数都采用图文并茂的表现方式, 太极拳运动练习者可以根据书籍了解太极拳运动,书上文字与图的结合,使练习者更容易理解,这样能够提高爱好者的动作规范性,给太极拳运动练习者带来便利,也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推广。


3.4灵活廉价:现代传播媒介还具有灵活廉价的特点,使太极拳运动练习者能够轻易买到太极拳的相关书籍,而且可以时随时随地地练习太极拳、太极球、太极扇等等,充分满足练习者的需求,为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创造了有利条件。


3.5引申创新:随着太极运动的阴阳转合、刚柔相济、调息养气、绵延不断、神形兼备等科学养生学理论知识深入和普及,人们对专家学者们新创造的太极运动形式也广为接受。例如太极扇、太极球一经现代媒体的推广人们便极力迎合,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太极拳和练习太极拳及其衍生的运动形式。


4结语


4.1太极拳运动不仅是我国的国粹,更是我国有利于国民身体健康的传统养生的一颗明珠。太极拳运动历史悠久,是通过师徒相传模仿的途径代代传承至今,并在发展中形成流派。


4.2如今,众多城市与区域都开设有太极专项、武馆,并将太极拳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必修内容,并通过集体传授的方式来对太极运动进行普及教育,这为太极运动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包括新书、古籍、新刊在内的众多纸质资源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太极拳运动的广泛传播。


4.3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影视与光盘中太极运动理论以及网络存储的太极拳十分丰富,使学习太极拳运动愈来愈方便。太极拳运动的普及和推广促进了我国大众健身运动的开展,增进了国民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周晓东.试论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0(4):1.


〔2〕乾清华.试论武术影视对武术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5):115.


〔3〕郭玉成,邱丕相.武术国际传播模式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23.


〔4〕邱丕相.武术传播的理论与对策的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9).


〔5〕余功保.精选太极拳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6〕周晓东.试论大众传播媒介对大众体育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0(4).


〔7〕詹华宁,蒋志升,罗江.论形而上的太极拳文化传播〔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95-97.


〔8〕但爱兰,李晓红.太极拳的传播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42-44.

 
喜 欢

499

 
上一个:也谈太极拳知识的学习-王荣泽 李达峰
下一个:争鸣探理太极拳的无极之境-曹伟华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