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浅析24式太极拳练法圭臬-晏骏 张宇 李朝旭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05     浏览:654    


摘要:太极拳是民族的宝贵遗产,众多人群通过习练太极拳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的目的。如今全世界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经超过一亿人数,在这庞大数字的背后,我们不由得发问:人人都练习太极拳,他们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很显然,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流派,有着自身深厚的理论根基,今习练太极拳者多为年老者或一些青少年,其习练的出发点为强身健体,大多数习练者都只是停留在架势上,有的青少年盲目追求动作的高、难、美、新,对太极拳的习练要领及其内涵从无追究,这就导致了许多拳友练习的非常空洞,同时也影响了学拳的兴趣。古有拳谚:“拳无理不明,理无拳不精”,这足以说明习练拳者不仅仅是要会练,而且需要练习者明明白白的练。正如太极拳泰斗吴图南说的“要科学的练太极”。


前言
现今把人们习练太极拳分为三大形式,传统太极拳、普及推广太极拳、竞赛太极拳。传统太极拳里现今又分有六大派:陈、杨、孙、吴、武、赵堡;普及推广太极中主要以24式、48式习练人群最多,其中24式太极拳是1956年由国家体委组织多位太极拳家创编的套路,随后又推出了48式、88式太极拳和32式太极剑。竞赛太极拳的创编主要是为了适应现代体育提倡的高、难、美、新,同时以推广传统文化为要求,由国家武术中心组织专家创编的,以42式竞赛套路为代表。普及推广太极在另外两者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与传统太极拳有何异同呢?
1 24式太极拳与传统杨氏习练异同
24式太极拳是以杨氏太极拳大架为基础创编出来的,其中拥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与传统杨氏相异的地方。
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和24式太极拳中,其对手指的要求是自然伸直且呈现出“荷叶掌”,在练拳时伸出的手掌犹如“照妖镜”,五指肚要相聚。但在两手体侧抱球时则要求不一,传统杨氏抱球两掌心斜相对,24式太极拳则说体侧抱球两掌心相对。在行拳途中,下肢的重心转换更体现出了两者的不同,以左搂膝拗步承接右搂膝拗步为例;在传统杨氏太极拳中的做法为:重心不变,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外撇45度,身体渐渐左转……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眼神要顾及左掌。很明显,传统杨氏太极拳重心的转换为“实转”。在24式太极拳中的做法为:重心平稳后移,逐渐将重心放置右脚,起左脚脚尖外撇,重心前移至左脚,身体渐渐左转,再迈步右脚。很明显,在24式太极拳重心的转换为“虚转”。
2 太极拳练法圭臬
练习太极拳时候,一定需要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这种方法的研究探讨需要练拳者不断通过体悟、修炼和根据拳谱经典上所说的,相互对应自身练拳感受再做出总结,达到不断提升的拳质目的。故常闻人日:“十年太极不出门。”24式太极拳是在传统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的,那就可以认为传统杨氏太极拳的练法准则同样适用于24式太极拳的练习。所以,为提升练拳者练拳的效率与准度,本人把太极拳的习练分为静态技术和动态技术两方面。
2.1 静态技术
静态技术又称为身型技术。刚练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放在首位。所谓拳架者,即照拳谱上各式名称,一式一式由师指教,学者悉心静气、墨记揣摩,而照行之,练之练架子。简单的说就是在每一个动作的定式,通过拳谱经典上正确的要求与注释,达到自我检验的目的。静态技术包括:(1)虚灵顶劲;(2)提顶;(3)顶头悬;(4)贯顶;(5)沉肩坠肘;(6)含胸拔背;(7)阔背;(8)舒指坐腕;(9)松腰敛臀;(10)泛臀;(11)尾闾中正;(12)圆裆;(13)沉髋;(14)外三合;(15)立身中正。
以上十五点想必习练过太极拳的拳友们都听过,但是如何做到呢?我们可以拿“左野马分鬃”这个动作定式来说明以上几点。首先,太极拳的架势需要“外三合”,所谓“外三合”为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手与足合。那拳友们在定式动作的时候就需注意和自我检查,是否肘与膝合了,这样可以防动作散乱,练出太极拳所需的“合劲”。含胸拔背是塌腰力量上升至背部时所产生的生理现象,拔背是力量沿着脊柱上拔后所产生的感觉,或称为“气贴背”,这样同时也就做到了“阔背”。“立身中正”在定式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明确重心的放置,传统杨氏太极拳的“左野马分鬃”重心的放置为前七后三,称前弓腿为实,后蹬腿为虚。在明确后,在松沉左胯,自然蹬直右腿,这样也就“尾闾中正”了。拳论有云:“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做出顶头悬其实不难,其有如我们一手捏着筷子的一个顶端让其自然下垂,就是让身体自然的放松下垂,这样同时也就做到“提顶、贯顶”了。沉肩坠肘的沉肩包括了胛的部分,肩胛是一个整体,沉肩在闽系南拳中称为“吞肩放胛”,胛骨的主要功能是向上、向下、朝前,唯不能朝后凸出,沉肩是肩关节朝身体内卷,有内吞之意,俗称包肩,沉肩时肩关节和腕关节的对称运作,合力于肘,形成坠肘;坠肘有中定之意,沉肩坠肘使得上肢和身体形成了整体力量的连接。与“泛臀”相互对应的是“溜臀”,做对“泛臀”需要在立身中正的基础上沉胯,感觉的着力不局限在某一点,而是要“泛”起来,“泛到一个面,甚至整个都辐射出力点”。裆是两大腿之间以会为中心的内盆底肌部位。圆裆就是把裆撑圆,使得裆部呈拱形,犹如赵州桥的拱圈,这样就有利于重心移至腿脚,使得下盘稳健有力,转换灵活,易分虚实和气脉贯通。
“经无论不明,论无经不通”,把握正确的静态技术的练法,可以对我们的太极拳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对我们下一阶段――动态技术的把握建立夯实的基础。
2.2 动态技术
动态技术就是有形有法的技术,它的习练需要拳友花时间反复练习加以体会。动态技术包括:(1)两膊相系;(2)分清虚实内外相合,上下相随;(3)动中求静;(4)节节贯穿;(5)轻灵;(6)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7)劲断意不断意断神相连;(8)内三合;(9)呼吸;(10)松紧蓄发。
在行拳走架时,要做到“两膊相系”,可以把它理解为在两肘与两膝上下左右之间貌似由细线相连接,牵动各个关节,犹如提线木偶“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握住这个也就理解了“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原则。如何做到“上下相随者”呢?太极拳论所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与腰,形于手指,由腰而腿,总须完整一气。”这就要求我们手动,腰动,足动,眼神也要随之动,这才方可谓之上下相随,有一不动,即散乱了。可以看出,上下相随与又与节节贯穿相互关联发生。太极拳作为内家拳,其所练在神。拳论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举步轻灵,从而就就达到“内三合”的目的。对于习练中的呼吸,我们可以把握“蓄”或“含”为“吸”;“发”或“拔”为“呼”的原则,道理很容易理解,在我们即将攻击彼方时,我们必须蓄劲,要吸气,到一定程度后,配合呼气,这就像南拳的发声目的是为了助长肌肉的发力,是一个道理。太极拳有松、柔、圆、匀、缓五大特点,只有处理好内劲中的松紧才能达到我们松紧的要求。
拳论云:“及柔软,然后极坚刚”练习太极拳需要全身松开,不能有分毫的拙劲,只有这样才能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正所谓“只圆无方式滑拳,只方无圆是硬拳”。
3 结论
“十年太极不出门”,太极拳的习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富含高深的拳理。在练拳的时候,只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静态技术与动态技术两方面的内容,需要拳者不断的体悟,正所谓“由着熟到渐懂劲,由懂劲到阶神明”。
参考文献:
[1]奚桂忠.杨式太极拳答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2]奚桂忠.杨氏太极拳学练释疑[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康毅.武学理法发微[M].:逸文出版社,2012.
[4]庞大明.杨式太极拳用法解要[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喜 欢

339

 
上一个: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综述-文声国 祖翰卿
下一个:练太极不可忽视的一个细节-丹田内转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