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谈太极拳的“前不露手、后不露肘”-魏坤梁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11     浏览:510    


“前不露手、后不露肘”据说是基先生时常说的一句话。任何武术包括太极拳的攻击、防守、化解都是需要手臂在自己的身前后活动从而暴露于自己的身前身后的,可见太极拳是不存在身前不露手、身后不露肘的。因此,“前不露手、后不露肘”这句话是不能按字索义直白理解为“身前不暴露手,身后不暴露肘”的。其实,太极拳锻炼只要是正确的,就会体会到“前不露手、后不露肘”是一句隐藏了一些被省略的内容而尤其突出注意要点因而很容易理解的太极拳特有的警句。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对于前后脚步型的拳式,前脚尖垂直线之前是不暴露向前运动之手的,躯体两肩连线之后是不暴露向后运动之肘的。或者说:自己向前运动的手是不超过前脚尖垂直线的,向后运动的肘是不超过两肩连线的。这“身前不暴露手,身后不暴露肘”的“前”是指“前脚尖垂直线之前”,这“后”是指“两肩连线之身后”。因此,太极拳锻炼纯正者无论在练拳还是推手中,手都是不会笔直前伸的,而肘都总是在两肩连线的前方活动的。在对沪杭一些太极拳老前辈的接触中就会有明显的这样“手不过前脚尖,肘不到身后去”的感觉。例如杭州牛春明先生的再传弟子洪雪珍老师这种手不过前脚尖、两肘总是在躯体前活动的情况给人的印象是很突出与深刻的。


历代的太极拳文献反映:“手不过前脚尖,肘不到身后去”是自古以来太极拳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是杨澄甫先生世代留传下来的太极拳真传。太极拳真传掌握较全面的太极拳老前辈们对于这样的要求都是十分重视的。只是这一要求长期存在于口口相传之中,没有在古代文献中形成成语,近代以来的太极拳书籍与杂志里也少有述及,但偶尔也有所反映。比如张肇平先生所著的《论太极拳》记载了郑曼青先生的教导:“出掌时不可过膝”、“按出不可过膝”等,就是“手不过前脚尖”的意思,2012年的《太极》杂志则有文章反映基先生在生前是时常说“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的。太极拳这样对于手与肘的要求其实就是陈微明先生所整理、杨澄甫先生首先在《太极拳术十要》里提出的“含胸拔背”所必然会形成的结果。因为当“含胸拔背”时,俯视看,与两大臂是呈现为弧形的,于是就像是一只圆碗的底部被两大臂包含于最内部,在有关其它要领符合的情况下,向前运动之手的前缘垂直线是不会超过前脚尖的,向后运动的肘部也是不会超过两肩连线露于躯体后的。由于“含胸拔背”是太极拳始终的标志性的姿势,因此,“前不露手、后不露肘”也是太极拳始终所呈现的姿势特征。如果“含胸拔背”及有关的其它要领没有做到,比如一手向前直伸,与大臂的夹角成为直角,或者如某些长拳那样挺胸抱肘,拳置于体侧的腰际,这样的姿势俯视看,与两大臂会呈现为3字形,那么,“前不露手、后不露肘”自然是不可能出现的。太极拳“含胸拔背”的两臂形态也可以表述为“两臂圆撑”;在太极拳古代拳谱里则被表述为“开合按势怀中抱”。“开合按势怀中抱”这句话里的所谓“开”就是两大臂向两侧前方撑开;所谓“合”就是两小臂向前方合拢;所谓“按势怀中抱”就是两臂如同向前围抱就像是“怀中抱月”。太极拳无论是什么拳式无论何时的动作姿势都是各种不同的“开合按势怀中抱”,与两臂都是呈现为前端或开口、或闭合的不同形状的弧圈。即使是如“单鞭”、“倒撵猴”两手前后分开的姿势,与两臂所形成的弧必然还是一个很大圆圈的一小段,或者说,这样拳式的姿势将与两臂所形成的弧线延长,延长的弧线必然会相接,从而与两臂所形成的弧线与延长的弧线必然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圆圈。当然有的“开合按势怀中抱”所形成之弧的延长线在前方是相交为尖角的。比如“手挥琵琶”、“撇身捶”就是这样的。不过“开合按势怀中抱”的姿势无论怎样,必然都是“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的。


这种“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的姿势是太极拳得以能够施展使得别人“终不得力”之“沾粘连随”与“由脚而腿而身”的劲力传递的姿势基础,也是所谓“中土不离位”身体重心稳定的保证,因此,也是太极拳能够维持放松的姿势基础。这种姿势其实又是太极拳很多要领的综合体现。比如“拳从心出”、“两手各管一边”等都是呈现为“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的。因此,这种姿势特征也是鉴别一个人太极拳水平程度的一个标准。


“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对于太极拳既然那样重要,太极拳锻炼是不是应该时时十分注意做到呢?那倒是没有必要的。这是因为太极拳锻炼必须由浅入深不断追求精神的放松安静,这是太极拳之所以有尤其好的健身益寿与特殊武术效果的根本保证,所以太极拳任何要领的符合都是必须从有意识的注意渐渐达到不假思索的、无条件反射的,也就是“拳无拳、意无意”用无意识之“真意”的。从而因此才可能渐渐达到《杨氏老谱》所说的“无须有心之运用耳”的“懂劲”层次。因此,太极拳锻炼留心注意的要领越少越好,直至什么要领也不注意又什么要领都符合并且是潜意识的清楚。而“前不露手、后不露肘”是由于太极拳很多有关要领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不是刻意控制所能够完成的;只要是有关的要领符合了,“前不露手、后不露肘”自然也就形成了。如果有关要领没有符合与协调,单单的“前不露手、后不露肘”那必然是东施效颦,这样的姿势必然是勉强拘束不自然的,因而是弄巧成拙的。所以,对于“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即使是初学时也是没有必要过分注意、甚至是无需注意的。


例如右“揽雀尾”的“颉保有的人往往前“颉钡氖殖出了右脚尖,成了“前露手”了。而如果“颉笔庇铱璩浞帜谒醵胸腹完全正面朝前、前“颉钡氖滞蟠怪毕咴悸湓谟医诺牡谝货殴巧稀⒆笸鹊耐挝乒党浞窒孪荨⒆笙コ浞殖前、腰脊后撑拔背等,前“颉钡氖志筒豢赡艹出右脚尖,并且全身能够放松自然。而如果在这些要领没有符合的情况下刻意地做到前“颉钡氖植怀出右脚尖,那必定是十分勉强不自然的,那就是在折磨自己了。


又比如右“揽雀尾”的“按”,很多人的双手都超出了右脚尖成为了“前露手”。原因也是左胯没有内缩,胸腹没有完全正面朝前,右手的垂直线没有落在右膝的右外侧方,而且身躯前俯等。如果这些要领符合了,“按”的双手是超不出右脚尖的。


又比如“左搂膝拗步”的右掌前推,很多人的右手也超出左脚尖很多而成为“前露手”了。原因往往是左胯没有内缩;身躯不仅前俯,而且发生了主动用力因而发生了扭曲,也就是俯视看两肩连线与两胯连线没有成为平行线或重合,而是成了交叉;右手掌前推不是被转身所带动弧形经过耳旁至鼻前再被撑脊拔背所催动前移,前推的右臂俯视看也不是呈现弧形的和右掌指尖没有正对自己的鼻尖等等。如果没有发生这些错误,前推的右掌必然是超不出左脚尖的。


又比如“揽雀尾”的“挤”转为往回“按”,很多人的两肘都移到身后去了而成为“后露肘”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违反了“练太极拳者不动手”,两手发生了主动。“挤”转为“按”首先是“沾粘连随”的“分”,然后是“沾粘连随”的“合”。因此这个“分”是不能有强行作用人之用力的,是必须对于“借人之力”、“随人而动”的模拟。所以,“分”可以是依赖前右脚的蹬撑将劲往上传递引起身躯的后移,同时身躯可以先以左胯为轴微右转,右大臂与两肩连线的俯视夹角保持不变,使得两手被动地内旋掌心朝下而右手被身躯带动弧形往右侧外方抽动,从而与左手分开;接着在身躯继续后移的同时,以右胯为轴微左转身至胸腹正面朝前,从而带动两手外旋掌心斜朝对侧,左手被带动弧形向左移动,右手则维持在原来的空间位置,引起两手更加分开,并且两手被带动微内旋掌心斜朝前下方、含胸、屈臂、垂肘,这样,右手掌是被动地顺时针地划了一个斜的立弧,而左手掌则是被动地逆时针地划了一个斜的立弧,两手于是先分开然后又在胸腹前略合拢了;然而与此同时,左右肘的俯视被动移动轨迹则是右肘略呈逆时针的、左肘略呈顺时针的,结果当准备前“按”时,两肘是位于胸肋之左右侧前方的,都在两肩连线的前方。


又比如“搬栏捶”的右拳回收,很多人的右肘也都是向后超出了两肩连线移到了身背后去而成“后露肘”了。原因也是发生了右拳主动直线的往右腰侧回抽。而根据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里的阐述,“搬栏捶”的右拳回收是属于“沾粘连随”,是不能主动的,练拳中是应该被身躯的左右转动所带动但又不能完全被带动的,因而右手被带动而运动的轨迹是一段逆时针移动的弧。右手臂的这种弧形移动与右单推手的右手臂移动是一样的。就是身躯先以左胯为轴右转身带动右拳沿着前后中心线向着胸腹正中移动,当右拳将接近胸腹时,身躯再以右胯为轴左转并且右大臂与两肩连线的夹角保持不变,这样,右肘就向着右侧外方移动了,这样的结果是右拳约置于脐的右侧,俯视看,右小臂几乎是与两肩连线成平行线的,这样的姿势显然右肘是不可能移到身后去的。铎先生“搬栏捶”的右拳回收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又比如左“野马分鬃”的两手分开,很多人的右肘都移到两肩连线的后方去成为“后见肘”了。右臂往往变成“氏”字的“撇、竖”形,主要原因也是两手发生了主动。“野马分鬃”的“采按”与“”两手应该是“不动”的,“野马分鬃”虽然两手如同扇子样的上下左右分开,然而俯视看,两大臂与两肩连线的夹角都是不变的。对于左“野马分鬃”,上“”的左小臂与左大臂的角度变大那是左小臂被左大臂所带动的;俯视看,右手则几乎始终是在原来的空间位置,仅仅是手的实际空间位置下降而已,左“野马分鬃”完成时,俯视看,两臂与约是一个半椭圆。如果是这样的话,右臂肘部是不可能移到两肩连线后方去的。


由此可见,要在练拳与推手中符合手不向前超过前脚尖、肘不向后移到两肩连线的身后去的“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关键是动作要符合有关的太极拳要领。与动作有关的太极拳要领符合并且协调了,“前不露手、后不露肘”自然也就能够得到保证和能够自然形成了;“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实质上是太极拳整体水平的综合反映。然而现在的情况是“前露手、后露肘”在太极拳界是很多的,有的人虽然口头上也讲“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实际上却是“前露手、后露肘”的,甚至有的太极拳传人似乎根本没有“前不露手、后不露肘”的概念,这反映了太极拳水平滑坡的一面。因此,“前不露手、后不露肘”在太极拳界是应该引起普遍与高度重视的。

 
喜 欢

510

 
上一个:意气流通-翁心诚
下一个:定在有隙,中在得横-魏坤梁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4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