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的精华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20     浏览:747    


看到一些太极拳的技术理论,以为至宝,收藏于此拳友共享。


技击,是太极拳的精华,没有技击的功夫,就等于有体无用,就不能称之为武术,练太极拳只有体用兼备,性命双修,才可达到武术之上乘。


太极技击是全面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客观的。要达到技击境界必须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作用;其次要一丝不苟地练习拳架,要合乎规格,不能马虎,也不要以为学了拳架就能以拳架的形式出现,拳架锻炼的目的是引动内气,使意、气、形、神得到有效的锻炼,只有意气形神高度谐调统一了,才能在技击中发挥不可思议的威力,这只是太极技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苦练推手,推手是向技击过渡的桥梁,双方打轮互推,并不是比力气,而是悟巧;更不是争胜负,而是通过这一途径训练周身的谐调统一。


目前开展的太极推手竞技有悖于创拳者的意图。只有通过推手,把周身练活了(圆活),把周身练灵了(空灵),周身才会形成一触即发的反应,这才是推手的真正目的。只有上述的条件具备了,才能用于较技。


实战中才能“出其不意,袭其不备,乘袭而击,乘击而袭,虚而实之,实而虚之,避实击虚。先辈们在形容太极掷打效果时称,被击者“只觉如风摧倒,跌翻绝妙,难以言转”。


太极高手发人时,只见身影一晃,对方来不及反应,会感到如受巨浪冲击一般,被莫名其妙地腾空发出丈外,其接手之快,发人之疾,可谓惊心动魄。这一切都是在瞬间完成的。被发者竟不知对方用什么部位所击,只是一身虚汗,失魂落魄。笔者在太极拳者技击实践中略有所得,以飨同道。


一、不引不能进


太极拳属近身短打拳种,拳谚说“打人如亲嘴”,形象说明只有贴近对方才能发挥跌拿掷打的技击技术。技击格斗以肢体为利器,只有在有效的范围内,才能给对方以重创。太极拳的战略思想是以静待对方近身,如对方不动也要虚实变换引其先动,以静待动“静”,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外静内动,思想高度集中,分析对方之 “长短”(个头高低,体质的强弱),观察对方的心理、动向,达到人木三分。“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决不自作主张,盲目出手。当对方发出攻势,搏击的序幕拉开时,太极拳常用的接手招式是弧形棚引,“右来右迎,左来左接”,“上引下进,左引右进”主动粘逼,将对方的直力转化为我方的切线力,用步法、身法的谐调配合达到我顺人背,如对方用右拳向我进攻,我右手逆缠棚接,左手顺缠接肘向右上棚引,同时我向对方身体右侧上步,瞬间达到上引下进,不可脱节。


二、不进不能化


引进的过程是诱敌深入的过程。如对方冲力大,即可顺势而发;如冲力小,对方估在我顺人背的状态下,为寻求得势而挣扎维持自身平衡。此时,我既然以自身轴性运动体系走化其力,以粘黏劲紧紧粘逼对方,使其由一个背势转变为另一个背势。迫使对方处处用力不得力,欲向我进攻,又摸不准我的重心线,在螺旋缠丝中,使其险境丛生。


三、不化不能空


当对方为寻求顺境而挣扎时,我劲已由内换,缠丝劲突然一松,同时配合惊战之术,使对方的劲力顿时化为乌有,两脚腾虚失控,这谓之“空”。这种空并非完全劲之空,也是心之空。突如其来的化空一般会使对方精神受到很大的震慑,精神一乱其劲必散,就在其愣神之际,为我的发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不空不能击


当对方大势已去,再无法调整身法的时候,对我来说,瞬间内不能犹豫,不能迟疑。“放时腰脚识端的”应抓住战机,根据对方的距离,“远用手,近用肘,贴身用靠不能走”,恰当的部位,集心劲、神气于一体,爆发出强有力的弹簧劲,如放箭,冷脆弹,使其防不胜防,其势如火见火,轰然而发。


综上所述,进、化、空、击,是太极技击的一般过程,是在瞬间完成的,这其中有引化的角度问题,有发放时间差的掌握问题。只有反复实践,用心体悟才能达到高级境界。


进化空击由人生,我也不知玄又玄,


挨着何处何处击,应物自然是真传。

 
喜 欢

420

 
上一个:任刚老师和太极网友对乐传杨氏太拳的交谈
下一个:太极拳单练式的优点和功效-顾树屏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