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拳推手对身法的要求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1-22     浏览:532    


太极拳的身法主要有九种,就是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裆、溜臀、松腰、抽胯、顶头悬。




第一为什么要松肩?




肩、肘、腕这三个部位有密切的连带关系。肩关节若能松开的话,就可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手上去。反之,肩不能松,则必僵硬,便影响了手法的灵敏性。这就是所谓的松肩作用。手法要求有欲动之势,无散漫之意,主要在于两肩必须松开,不使丝毫之力。手势本无一定,不管抬起、垂下、伸出、屈回总要有相应之意,何时意动何时手到,换句话说,就是得心应手。




松肩的练法,就是用意想像把肩部的肱骨头向里和肩胛骨相贴紧,之后,马上离开再向下引长。




掌握松肩的方法,只要用意念想一下“肩井穴”就可以了。




第二为什么要沉肘?




因为要把全身的力量运到手上去,故而不但要松肩,还必须沉肘。所谓“肩松气到肘,肘沉气到手,手心空气到指梢”就是这个意思,这也就是沉肘所起的作用。


沉肘的练法,就是以意想着肘尖好似接触到地面上,使手腕产生有活动女的感觉就成了。




掌握沉肘的方法,只要肘尖常有下坠之意,或用意一想“曲池穴”就成g了。




第三为什么要含胸?




含胸有两种显著的作用。第一是含胸可以使气不上浮,为了能使气向下沉,则必须含胸;第二是含胸动作对于两腿的起落和进退,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拳之谚语“腿之变化、运筹在胸”就是含胸的作用。




含胸的练法,应注意不要挺凸,也不可向内太凹陷,而是往下松,两肩微向前一合就成了。




掌握含胸之法,是以意想两乳,从往下沉气至肚脐以下即可。




第四为什么要拔背?




为了避免脊柱松弛过度和产生低头弯腰等现象,所以用拔背来控制。此外,拔背在技击时,还起着发力的作用。




拔背的练法是,以意想像在两肩正中间脊椎骨(即大椎)处,有鼓起的意思就行了。但不可有意识地向上抽拔,两肩保持灵活,不可低头为要。




掌握拔背的方法,只有用意想着脊背的高骨(即大椎)处,约有10平方厘米的面积和贴身的衣服相接触就成了。




第五为什么要裹裆?




能做到裹裆,便会使身体的动作特别轻灵活泼,做此动作,可以使的括约肌收缩,能起到气沉而不散的作用。




裹裆的练法是,心意不能想裆,若意一想裆,则裆不圆。所以练此动作时,只要注意两膝着力有内向的意思,两腿如一条腿,能分虚实就成了。




掌握裹裆的方法,主要在于同侧的膝盖尖要与脚尖始终保持成上下垂直线,永不变形就可以了。




第六为什么要溜臀?




溜臀可以使尾间中正,身体端正安舒,并且能提起精神。这就是溜臀的作用。




溜臀的练法是,注意两肋稍微收敛一下,取下收前合之势,内中感觉松快。同时两腿的股四头肌用力,前送脊骨根向前托起小腹就成功。




掌握溜臀的方法,只要注意收臀不凸臀就行了。




第七为什么要松腰?


松腰可以使重心下移,达到平衡稳定,这是它的主要作用。在技击方面的化、发劲,松腰起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松腰的练法很简单,只要注意收小腹,腹部自然向下松垂,重心稳定即可。




掌握松腰的方法是,要想松腰时,不要想腰,只将腹部略微一收就行了。




第八为什么要抽胯?




要使步法不乱而有规律地进退,需要抽胯。这也就是抽胯的作用。




抽胯的练法,要注意如迈左步时左胯微向后抽,同时右胯微向前挺。反之亦然。这样可使步子的大小一致。掌握此法,注意两肩与两胯保持上下对正即成了。




第九为什么要顶头悬?




头部为人的一身之纲领,俗语说,“人无头不走,鸟无翅不飞”。拳论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由此可见,顶头悬在身法中甚为重要,所以对它的练法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认为头顶好似悬挂在上空;有的认为在头上顶着一物;有的认为头颈正直,不低不仰、神贯于顶、提挈全身。我认为尾闾中正与顶头悬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练拳先求尾间中正,即将脊骨根对正脸的中间,随之,收一下小腹,然后两眼向前平视。同时,下颔微向内收,保持喉头永不显露出来就成了。这就是顶头悬的练法。




掌握此法,主要在于眼神向前平视和喉头不要抛露即成功。由此可见,练拳时眼神特别重要。




神聚于眼(宜内敛不可外露),眼是心之苗,意从心中生。我意欲向何处,则眼神直射何处,周身也直对何处,一转眼则周身全转。视静犹动,视动犹静,总须从神聚中来。




总之,各种身法必须一一求对,结合起来,若一处不合全身都乖。所以身法是永不许错的,虽千变万化,总难越出此身法。




所谓步法虚实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必须精神贯注。腾挪谓之虚,虚中有实;精神贯注谓之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即是这个意思。另外,太极拳有折叠之术,有转换之法。




所谓折叠之术,是指上肢手法一来一往的意思,是对应的,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意要向下即寓上意,前后左右皆如此。又如长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击其当中则首尾俱应。这就是折叠之术。




所谓转换之法,是指手与足不仅要上下配合虚实变化,而且手足的进退必须注意虚实的转换。拳谱中说: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由此可知,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转换,就可耐久不疲,这是一种最经济的动力活动。因此练太极拳时双手要有虚实,双足也要有虚实。尤其重要的是左手和左足、右手和右足上下相随地分清虚实,也就是说左手实则左足应虚,右手虚则右足应实。这是调节内劲使之保持中正的中心环节。此外,形成落点的虚中要有实,实中要有虚。从而,处处总有此一虚一实,使内劲处处达到中正不偏。初学时可以大虚大实,然后再往小处练,直至练到里边的虚实变化,从外面不容易看出来,也就是不形于外的境界,这需要下相当工夫才能练出来。




虚实变换的核心在于意气的转换,但要换得灵敏。同时要在“中土不离位”即重心始终要保持平稳的情况下,才能使虚实转换如意。所以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才能支撑八面,立如秤准,活似车轮,上下一条线,全凭左右转,尾闾中正神贯顶,精神能提得起,才能指挥进退,转换自如”。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方面所有这些重大效应,主要是依意、气、神的运用而取得的。所谓转换之法还有一种解释,是指“身随步走,步随身换”。命意源头在腰间,向左转换,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向右转换,则相反。

 
喜 欢

223

 
上一个:我真实的练拳体会-卜金玉
下一个:天气转暖中风患者打打太极拳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