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体育健身 > 

花毽的基本踢法讲解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4-15     浏览:126    


想要踢好花毽先练习好花毽的基本功。以下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花毽的基本踢法讲解,欢迎阅读!


花毽的基本踢法讲解:


拐踢


用两足外侧互换踢毽,大腿放松,小腿发力向体后斜上方摆动,勾足尖,踢毽时大腿不得摆到体前,小腿向体后斜上方摆动不要过高,毽子和足外侧相碰的一刹间,踢毽脚的内侧离地面一般不越过三十厘米,踢起的毽子高度随意。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象盘踢一样,采用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踢毽脚一侧可向墙或树木等,身体与墙距离约与体宽相同,如果踢毽脚踢时碰到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


绷踢


有的地方叫做“绷尖”,是用两足尖外三趾部分互换踢毽,单足踢毽也可以。绷踢能踢起即将落地的毽子,毽子被踝关节的发力一绷而起,所以叫绷踢。其动作是,大腿向前抬起,和身体成为150º——160º夹角,小腿向前摆动,髋关节、膝关节要放松,踝关节的发力,要在踢毽子的一刹间,足尖外三趾向上猛地用力,将毽勾起。踢起的毽子高低都可,但应避免忽高忽低,为以后的花样踢法打下基础。


练习方法:练习时,可采用盘踢的一踢一接的练习方法,但在开始练习时要踢得低一些,一般不超过腰部,再低一些更好,这样能踢的次数多一些。为了避免动作出错误,练习时可面向墙壁或树木,距离约与体同宽,如练习时踢毽脚碰到了墙或树木,便是错误动作,原因是膝关节没有放松,大腿抬得过高。



盘踢


用足内侧互换踢毽,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一般人的左足没有右足灵活,没有踢过毽子的人,右足也能踢一两次,所以,练习时左足先开始为宜,即先用左足踢起一次,要求垂直,用手接住,右足再踢一次用手接住,较熟练后,连续踢。左右足都可连续踢后,改为左右两足各踢一次接住、各踢两次接住、各踢三次、各踢四次......接住,灵活熟练后就不用再接, 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磕踢


用两腿膝盖互换将毽子磕起(撞起)的踢法。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小腿自然下垂,膝关节发力,将毽子磕起,大腿不要外张或里扣,踢起的毽子一般不超过下颏。


练习方法:练习时,用手抛起不超过下颏的毽子,用膝盖磕起(撞起),然后用手接住,同盘踢的练习方法一样,形成一磕一接,熟练后不用手抛毽,改用盘踢,形成一磕一盘,协调后两膝互换,踢的次数越多越好。


花毽额的花样踢法:直腿上摆跳


1.动作要领:自然站立,左腿向前迈出一步,步幅约为一个足长强,身体随步向前(术语称为:身随步行),足跟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提腰”发力起跳,同时右足尖勾起并伸直膝关节,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大腿向前上方摆起,与上身约成90°夹角。


起跳离地后,左足踝关节迅速发力,带动小腿向体右侧上摆,使左小腿与右小腿在空中相碰,形成右上左下的交叉脚。然后,两腿还原,左足先着地,右足刚一着地,立即发力起跳,左腿按上述动作要领向前方摆起,形成两腿互换。


[注]此动作是所有跳踢花样动作的基础,如果功底扎实,学习各种跳踢花样动作就容易多了。


2.重点及难点


重点:起跳时的“提腰”(术语称作“掌腰”)。


难点:起跳时的“提腰”。


3.训练方法


(1)引导练习:体操队形自然站立,教师发令后,练习者左足向前迈出,身随步行,足跟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提起足跟,但不起跳,同时右足尖勾起并伸直膝关节,踝关节发力,带动小腿、大腿向前上方摆起,与上身约成90°夹角,然后还原,换另一腿进行练习,动作基本准确后,再进行发力起跳的练习。


(2)体会练习:体操队形自然站立,教师发令后,练习者左足向前迈出,身随步行,足跟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提腰”发力起跳,同时另一条腿髋关节、踝关节放松,膝关节自然屈膝,小腿自然下垂,随起跳而自然上摆,要求要有一定的滞空时间,然后还原,换另一腿进行练习。当教师已能明显看出或学生已感到有滞空感的时候,再加上两小腿空中相碰的练习。


4.易出现的错误


(1)不能身随步行


(2)起跳不高,没有滞空感,落地称重。


5.纠正方法


(1)不能身随步行。主要表现在左足向前迈出时,身体不能同步向前,稍有一点滞后,其原因是不会移动身体重心。


纠正时,原地自然站立,左足向前迈出,足跟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提起足跟,双脚均不离地,反复练习十余次便可体会到身随步行的感觉。


(2)起跳不高,没有滞空感,落地沉重。是初学者常易出现的动作错误。其原因除了受到不能身随步行的影响之外,主要是起跳时没有向上“提腰”,也就是重心没有上提,造成起跳不高和没有滞空的感觉。落地沉重,是要不放松过早造成的。


纠正时,除按“引导练习”的动作要领进行反复练习之外,可在高处吊悬一只毽子,高度约为练习者实际起跳高度,上提10厘米左右,练习时,在吊悬的毽子下面,按“引导练习”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用头触吊悬的毽子,一般练习50——100次左右即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落地沉重,也是初习者常见的动作错误,一般是起跳时,尚能将腰提起,当落地时,放松了“提腰”或是起跳时上身前倾造成的。


纠正时,当练习者进行练习时,可随时提醒练习者,意识上不能放松起跳时的“提腰”。如果是上身前倾造成的,练习时教师要求练习者起跳时,双肩后背,上身稍后仰一些,经过百次左右的练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喜 欢

62

 
上一个:毽子的起源与发展
下一个:花毽的起源于发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