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节气饮食 >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6-02     浏览:396

文章目录

一、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二、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三、端午节的诗句有什么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


1、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主义乐章。


2、端午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3、端午节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精神和感人诗词,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端午节的习俗是什么


1、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妖魔鬼怪上身是因为自己发病),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小巧可爱。


2、折叠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民族的优良传统。


3、折叠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端午节的诗句有什么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____张耒《和端午》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____边贡《午日观竞渡》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____赵蕃《端午三首》


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____舒E《小重山・端午》


7、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____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____文天祥《端午即事》


9、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____贝琼《已酉端午》


11、良辰当五日,偕老祝。____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喜 欢

17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夏季吃什么美白
下一个:夏天适合喝什么汤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