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人群常识 > 

产褥中暑的急救措施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8-13     浏览:451    

文章目录

一、产褥中暑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二、产褥中暑有何表现
三、产褥中暑怎样护理


产褥中暑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产褥中暑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1.1、如发现产妇有中暑的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通风较好的凉爽处休息。


1.2、解开衣服,多饮些淡盐水或服十滴水、仁丹、解暑片、藿香正气水等,短时间内即可好转。


1.3、出现高烧、、抽搐者,应让患者侧卧、头向后仰,保证呼吸道畅通。在呼叫救护车或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可用湿毛巾或用30-50%的酒精擦浴前胸、后背等处。


2、产褥中暑有何原因


2.1、外界气温>35℃、相对湿度>70%时,机体靠汗液蒸发散热受到影响。


2.2、居住条件差,居室通风不良且无降温设备。


2.3、产妇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且失血多致产后体质虚弱,产后出汗过多又摄盐不足。


2.4、产褥感染患者发热时,更容易中暑。


在产褥期间,尤其是产褥早期排尿量增多外,经常出现大量排汗,夜间尤甚,习称“褥汗”。若产妇手风俗旧习影响在产褥期为“避风”而紧闭门窗、衣着严实,使身体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严重影响机体的散热机制,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


3、产褥中暑注意什么


3.1、妇女在产后其实在产后1~2天最好吃些清淡而易消化的饮食,以后再逐渐增加含有丰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适量脂肪的食物,此外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可多吃些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3.2、夏天分娩的产妇,切忌包额头,也不能身穿长衣、长裤和袜子。住房必须通风凉爽,但应注意不让风直接吹在身上,以免着凉。


3.3、产妇的居室应通风换气,衣着要恰当,以舒适为度,以免影响散热。如有中暑先兆的情况,应立即将产妇移到凉爽通风处,解开衣服。


产褥中暑有何表现


1、有中暑征兆


初起多表现为口渴、多汗、皮肤湿冷、四肢乏力、恶心、头晕、耳鸣、眼花、胸闷、心悸等前驱症状。此时体温正常或略升高,一般在38℃以下。若及时将产妇移致通风处,减少衣着,并补充盐与水分,症状可迅速消失。


2、轻度中暑表现


中暑先兆未能及时处理,产妇体温可逐渐升高达38.5℃以上,症状亦明显加重。出现剧烈头痛,颜面潮红,恶心胸闷加重,脉搏和呼吸加快,无汗、尿少,全身布满“痱子”,成为汗疹。此期经及时治疗多可恢复。


3、重度中暑表现


体温继续上升,达40℃以上。出现嗜睡、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伴有呕吐、腹泻、皮下及胃肠出血。检查时可见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然后散大,各种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若不及时抢救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肺水肿、脑水肿等而死亡,者也常遗留严重的中暑神经系统后遗症。


产褥中暑怎样护理


1、将产妇安排在阴凉通风的病室,保持室内清洁、安静及空气流通。


2、取半坐卧位,以利恶露排出,病情许可者可下床活动,防止褥疮及静脉血栓的形成,予心电监护,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


3、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每天2次。应合理选用降温措施,用冰枕冷敷头部及酒精擦浴,在降温过程中每30分钟测量体温1次,掌握降温的速度及效果。同时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及尿量的变化。


4、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持营养及水分的摄入,必要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


5、进行口腔及皮肤护理,勤擦浴,勤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保持清洁,勤换会阴垫。保持大小便畅通,减轻盆腔充血,并做调试好心理。

 
喜 欢

184

 
上一个:异常分娩的护理
下一个:怀孕多久穿防辐射服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