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人群膳食 > 

孕妇吃什么补血好?补血的食物与食疗方

作者:佚名     时间:2023-02-28     浏览:244    


孕妇更易贫血的原因


怀孕后,你对铁元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元素,含有血红蛋白的红细胞能把氧气运送到你身体的其他细胞。在怀孕期间,你体内的血液量会增加将近50%。因此,你需要更多的铁来为额外增加的血液量合成血红蛋白。另外,你还需要一部分铁来满足发育中的宝宝和胎盘的需要。


但是,大部分女性在怀孕开始时都没有储存足够的铁,来满足身体对铁需要量的增加。特别是到了孕中期和孕晚期,当孕妇身体中没有足够的铁来制造你所需要的血红蛋白时,就会出现贫血症状。


如果你属于以下几种情况,更容易发生贫血:孕期呕吐比较严重、频繁;前后两次怀孕间隔的时间短;怀的是双胞胎或多胞胎;日常饮食中缺乏铁;怀孕之前的出血量较多。


孕妇补铁补血的食物


1、黄花菜


含铁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还含有维生素A、B1、C,蛋白质等营养素并有利尿及健胃作用。黄花菜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特别是胎儿发育更为有益,因此可作为孕妇的保健食品。


2、黑米


黑米具有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可入入膳,对头昏目眩、贫血白发、腰膝酸软、夜盲耳鸣症、疗效尤佳。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因此,人们俗称:“米”、“长寿米”。由于它最适于孕妇、产妇等补血之用,又称“月米”、“补血米”等。


3、瘦肉


瘦肉、动物肝脏等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其中的铁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孕妇每周吃两次动物血、肝脏,要远胜于吃大枣补血。


4、南瓜


被清代名医陈修园赞誉为“补血之妙品”的南瓜,富含植物性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必需氨基酸,钙,锌,铁,钴,磷等等,其中,钴是构成维生素B12的的重要成分之一,可以帮助血液中的红血球正常运作;锌则会直接影响成熟红血球的功能;铁质则是制造血红蛋白的基本微量元素食之,全都是补血的优良营养素。


5、龙眼肉


龙眼肉即桂圆肉,每到夏季就有新鲜的龙眼上市。龙眼含有维生素的A,B,葡萄糖和蔗糖等,而且具丰富的铁质。龙眼汤,龙眼酒等食物,相当推荐孕妇和产妇食用,是颇佳的补血料理。


6、萝卜干


维生素B、铁质含量很高,是高级养生食物,既咸且爽,吃起来别有一种风味。


7、葡萄


葡萄含有丰富的钙,磷和铁,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老年,妇女,体弱贫血者和过度疲劳者的滋补佳品;怀孕的妇建议可以多多食用,不但对胎儿营养有益,也能使孕妇面色红润,血脉畅通。如果有时买不到葡萄,吃葡萄干也是不错的!


8、黑豆


我国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尤其是黑豆可以生血、乌发。黑豆的吃法随各人之便,孕妇可用乌豆煮乌鸡。


9、胡萝卜


红萝卜,称作人参,含有维生素B、C,且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所以用胡萝卜煮汤,是很好的补血汤饮。


10、菠菜


是有名的补血食物,含铁质的胡萝卜素相当丰富,可以算是补血蔬菜中的重要食物。但吃的时候一定要氽一下。菠菜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准补充有利于胎宝宝的健康。


孕妇补血食疗方


1、人参粥:人参末(或党参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治疗贫血有一定作用。


2、牛乳粥:粳米100克煮粥,将熟时加入鲜牛奶约200克,食之。可辅助防治妊娠贫血。


3、菠菜粥:先将菠菜适量放入沸水中烫数分钟后,切碎,放入煮好的粳米粥内食之,防治贫血有一定效果。


4、甜浆粥:用鲜豆浆与粳米100克煮粥,熟后加冰糖少许。可辅助治疗贫血。

 
喜 欢

100

 
上一个:产后吃什么减肥塑身?22种产后减肥食物推荐
下一个:白领自带便当怎么搭配好?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