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食物营养 > 

补不如食补 “五谷为养”是哪五谷?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18     浏览:336    


传统的中制剂,有丸、散、膏、丹等多种形式。具体到丸,又有蜜丸、水丸、滴丸、浓缩丸等不同种类。如论丸大小,中医古书里提示有诸如“梧桐子大”、“黍米大”、“麻豆大”等多种规格。


那么,“梧桐子大”到底有多大,“黍米”和“麻豆”又所指为何?我在课堂讲授中医方剂学时,需要对学生们加以解释。


目前香港的学生,就像常吃鸡蛋却很少有人听过报晓的鸡鸣一样,不仅见过梧桐子的人不多,即令是对五谷杂粮之属的“黍”和“麻”等农产品,也所知甚少。


《论语》以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直被用来嘲笑读书人的文弱、怠惰与缺乏生活常识,章太炎曾用“麦菽不辨”贬斥过光绪皇帝。而在40年前的“”时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是与被视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联系到一起并画上等号。不过,随着急剧地、世界范围地都市化进程,随着现代都市人日常生活与农业以及田园乡野环境的疏离,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五谷不分”,却也已经是不再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了。


只是,我对中医专业的学生在解释“五谷”是指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麻),说明“黍”是大于稷(粟、小米)的黄米,而“麻豆”是“麻”的果实仁,也就是食兼用的仁时,很少有学生对这黍、麻以及“五谷”能更述其详,这让我不免惆怅。


在世界卫生组织所强调的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中,合理膳食居于首位。这与基本于秦汉之际成书的中医着作《黄帝内经》里所倡导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营养原则正相符合。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等要作为主食的辅助和补充;食品营养需要多样化的合理搭配,“五谷”则在其中扮演主角。为了营养保健,我们需要了解“五谷”等食材,并学会在日常饮食中搭配运用,以改善目前都市人因仅以精米(稻)和精面(麦)为主,以至于食谱变得越来越窄的不良倾向。


人类能够常吃饱饭的历史并不太长。比起原以多种植物杂食才能填饱肚子的祖先,我们目前的饮食中欠缺了许多“植物营养素”。所以,有人认为形形的中之所以具有治疗和保健功效,其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植物营养素”就是重要的疗效基础。


子,也称仁、黄麻仁。果实扁卵圆形,如绿豆大,亦食亦。功能养阴滋补,润燥滑肠,利水通淋,活血排毒,抗衰、减肥。


众所周知,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学体系的奠基之作。在那之前,远古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表明炎帝神农既是华夏民族的农业鼻祖,又是学的始创者;还表明中学是在对食物的探寻和认识过程中同步发展起来的,正所谓“食同源”。


由此,中与西的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众多中往往亦亦食、食兼用,中与食品的亲和性也令中医“膳”、“食疗”方法的应用顺理成章。


中医认为,即令是五谷杂粮,也各有不同的寒热温凉特性以及补泻功效。在中医看来,食即是。食品给我们带来营养,同时也是我们赖以保健和疗疾的“基本品”。“补不如食补”、“疗不如食疗”之说,就强调了疗养结合的中医学“食疗”的重要性。


黍米重提,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益脾和胃、安神助眠、止泻、乌发。主治咳逆、烦渴、霍乱、胃痛、不思饮食、肺虚咳嗽,还能止泄、除热,是具有食疗价值的食兼用原料。


而今,一些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不了解“五谷”,让人感觉他们还欠缺对于“食同源”这一中医学重要特性的认识;也印证了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一代食谱狭窄的现实。

 
喜 欢

119

 
上一个:夏末秋初好时节 盘点最佳应季食物
下一个:芹菜可平肝降压 盘点芹菜的五大营养功效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