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小心致癌!

作者:佚名     时间:2017-12-04     浏览:409    


长期大量饮用牛奶小心致癌!


牛奶中富含很多的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因此它成为了很多家庭中首选的健康饮品。但据研究调查发现,牛奶的好处被过度夸大了,长期大量的饮用牛奶,可能会导致癌症的发生。


我觉得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对于大自然的神秘似乎有一种盲从式的信任。比如金庸小说里面提到郭襄刚出生的时候被母豹子喂养了一段时间,所以后面屡屡提到她身体强壮是因为喝了豹奶,并且在长大后,陌生的豹子都和她一见如故,似乎是一日喝豹奶,就终身有了豹子籍一样。


我们对牛奶的信任也有些盲目,好像喝了牛奶就能让孩子强壮得像牛犊。如果不是三鹿让中国老百姓关于牛奶的概念从“越喝越结实”到了“越喝越结石”,估计咱全中国还沉浸在“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梦想中。但是,仍有越来越多的新把孩子强壮的希望寄托在牛奶上,国内奶粉的质量既然信不过,于是就用各种方式在国外买奶粉,网购、团购、批发,能想到的方式都用上了,可是——牛奶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加拿大的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牛奶可能与癌症有关的证据:过去10年在成人身上的研究已经把牛奶与癌症风险联系在一起——牛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乳腺癌与卵巢癌的风险。国家癌症研究所的化验分析发现,牛奶中含有15种雌激素。雌激素可以多种肿瘤的增长,特别是对男性的前列腺——非常低浓度的雌激素就可以致癌,而雌性激素的一个潜在食物来源正是牛奶。而达特茅斯医学院则担心牛奶中的一种雄激素,这种雄激素具有增加雌激素受体数量的能力,而额外的受体会允许更多的雌激素打开启动肿瘤生长的细胞系统。换句话说,牛奶中的性激素,可能会成为生殖系统癌症的诱因。


关于生物体的研究永远没有尽头,但人类越发展,很多关于健康的科研成果最终都归于遗传和基因:有些人山珍海味却百病缠身,有些人粗茶淡饭却身强体壮。所以营养学上无法对每个人在营养成分的外在摄取量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牛奶也一样,到底该不该喝,还需自作定夺。但有一点可以提醒大家,按照现在城市的一般生活水准,普通的一日三餐足以提供身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小时候那些家庭富有、吃喝各种高级营养品长大的同学们,是不是在长大后变成了一个个虚弱多病的胖子?


喝牛奶的禁忌


一、忌空腹喝牛奶。许多人习惯早餐喝一杯牛奶,不吃别的东西,以为这样即省时省力,又能保证营养,殊不知这是很不科学的。因为牛奶作为一种饮料,更多的成分是水,当牛奶进入胃肠道后,一方面稀释了胃液,使胃液不能得到充分的分解与酶化,不利于营养吸收;另一方面,牛奶在肠道内留停时间很短,不利于多种营养的充分吸收。故,为了使牛奶中的营养物质充分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喝牛奶前吃一些面点或其食品为好。


二、忌久煮,牛奶只要煮开即可,久煮后会损失许多营养素,如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呈胶状的蛋白质微粒出现脱水现象,由原来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并出现沉淀。另外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磷酸盐由原来的酸性磷酸钙转化成不溶性的中性磷酸钙沉淀物。加热时间长,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不但使牛奶带有褐色,并逐渐分解形成乳酸,同时还会产生少量的钾酸,使牛奶带有酸味。加热时间长,牛奶中含有的少量维生素C也会被掉。


三、不宜在牛奶中加米汤喂婴儿,因牛奶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尤其是一般食品中缺少的维生素A,在牛奶中含量很高。面米汤、米粥这些以淀粉为主的食物里,含有一种脂肪氧化酶,会维生素A,据试验:牛奶掺米汤后分别置于冷冰、常温和加热等多种温度下,结果维生素A损失惊人,因此科学证明,含维生素A的牛奶不宜与淀粉混合。婴幼儿维生素A的摄取主要依靠乳类食品,维生素A长期不足会导致孩子发育迟缓、体弱多病,故把牛奶、奶粉与为米汤、糕干粉应分开时间喂给婴儿为宜。


四、忌在牛奶加热的同时即加白糖。否则牛奶中的赖氨酸与白糖的分解产物果糖在高温下生成果糖基氨基酸。它是一种不但难被人体吸收且有碍人体健康的化合物。正确的方法是,待牛奶加热稍晾后,再加白糖为好。

 
喜 欢

198

 
上一个:盲目吃素小心折寿!
下一个:偏爱五味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