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健康饮食 > 

什么是发物?哪些食物属于发物

作者:佚名     时间:2022-03-14     浏览:313    


什么是发物?


发物,指的是食物的“发性”。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但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


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禁忌在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在通常情况下发物也是食物,适量食用对大多数人不会产生副作用或引起不适,只是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


一般按其性能来分,它可以分为六类:一为像薤、姜、花椒、羊肉、狗肉等为发热食物;二为像虾、蟹、椿芽等为发风食物;三为像饴糖、糯米、醪糟、米酒等为发湿食物;四为像梨、柿及各种生冷之品为发积食物;五为辣椒、胡椒等为发动血食物;六为像土豆、莲米、芡实及各类豆制品为发滞气食物。


哪些食物属于发物


照民间的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羊肉、狗肉等是发物,因此对于很多有皮肤病或者是过敏体质等人群不宜吃这些食物。除以上的这些发物外,生活当中还有更多的发生,发物的食物有哪些?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像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海腥类的食物,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玻


2、像蘑菇、香菇等食菌类的食物,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3、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果品类的食物,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4、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蔬菜,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5、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食畜类的食物,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并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除此之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如果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


像韭菜、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发性食物;像虾、蟹、鹅、鸡蛋、椿芽等发风食物;像饴糖、糯米、猪肉等发湿食物;像西瓜、梨、柿等发冷积食物;像海椒、胡椒等发动血食物;像羊肉、莲子、芡实等发滞气食物;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的食物。


按临床治疗可以分为6类


1、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2、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如糯米、醪糟、米酒、大枣、肥肉、面食等。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3、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莲米、芋头、薯类等。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4、动血发物。多活血散血,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5、动风发物。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蘑菇等。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6、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卤制品、油炸物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物有很多,但是发物也是食物,只要大家适量的食物不会产生过多的副作用或引起身体不适,它只是针对某种特殊的体质以及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起到诱发的作用。

 
喜 欢

145

 
上一个:吃发物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下一个:白咖啡和黑咖啡有什么区别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