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 

逆反心理为何使孩子和父母作对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1-10     浏览:665    


做父母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十五六岁时,总和父母对着干,有的能持续好几年。这种“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的逆向反应在有的孩子身上表现明显,精神分析理论把这段时期称为“仇亲期”,而在心理学上则称为“逆反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从主观方面来看,青少年到了青春期,思维方面由童年时的形象思维渐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多种思维方式。伴随这诸多方面变化的一个特殊转变是“自我意识”的逐渐清晰和“意识”的日益强烈,他们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但是他们的世界观毕竟尚未成熟,缺乏自我克制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于是他们会靠和父母对着干来体现“自我”,显示自己的“成人感”。


(2)从客观方面看,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是由于教育不当所造成的。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绝对优越的,可是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怀有一种“敬畏感”。教师一旦过多地“告状”,很容易导致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家长乱猜疑孩子也可能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随着青少年的一天天成长,父母的担心也越来越多,总是担心孩子做错什么。可是对孩子管教越严,他们就越不信任父母。


“逆反心理”虽然给家长和教师在教育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其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


1、思维的批判性


十二三岁的青少年处在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剧变时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向成人过渡的心理“断乳期”,他们不再像儿时那样依恋父母,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把教师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的心理品质,如果能悉心保护,正确引导,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


2、好胜心


中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应该说是他们心理上的“突破”。当他们心理上一“突破”,表现出来的就不再是过去的听话、顺从,而是勇敢和冒险。现代社会充满着竞争,从小培养好胜、敢闯的心理品质有利于形成开拓、进取的个性。


3、求异思维


“逆反心理”有时就是针对传统思想的束缚而产生的。传统观念认为是这样的,而具有“逆反心理”的中学生偏偏认为是那样的。虽然有时可能钻牛角尖或失之偏颇,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学生求异思维的表现,独辟蹊径从其它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


4、情绪调节


中学生处于发育的过渡时期,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一般是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是不会让它们长期滞留在心中的,发泄后的实际效果是良好的。


5、好奇心


“逆反心理”有时出自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识事物的,是求知的一种动力,它会驱使青少年学生执著地追求,了解事物。这时,如能妥善地利用他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诱导他们更好地探求科学知识的奥秘。


面对青少年学生的这种“逆反心理”,不少家长和教师情绪急躁,沉不住气,于是采取粗暴的态度和的方法。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为了防止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教育者需要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既要尽可能避免青少年抵触情绪的产生,又要积极引导和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

 
喜 欢

344

 
上一个:中临近 家长应警惕“毕业焦虑症”
下一个:孩子眼中的好父母是啥样?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