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学生健康 > 

中学生异往大扫描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3     浏览:2954


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是值得赞同的一件事情,但是,异性之间要如何才能正常的交往,这需要他们自己善于把握这种人际交往分寸。


误解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与异往是长大以后的事。


这种说法听起来颇有道理,实际上却自相矛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成长,而不是读书。学会与人交往,是个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之一,是一门意义重大的功课。这门课虽不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之列,却会考人一辈子。


同时,学会与异往也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社会目标之一。一个正常人从初中开始就需要建立异性友谊。因此与异往并不是“长大以后的事”。相反,如果等到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才开始学习与异往,很可能就会因为缺乏锻炼而成为这方面的“困难户”。


误解二:中学生还不成熟,不懂事,不具备与异往的条件。


这实际上是在将异往神秘化,把异往划为禁区。青少年确实还不成熟,但是,人的心理成熟不可能靠坐等得到,与异往的技能也只能在实践中去摸索,去提高。


事实上,一个没有学会与异往,没有达成异质社交性的人很难说是一个成熟的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与异往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一条重要途径。



误解三:与异往分散精力,影响学习。


这种说法是很多家长和教师竭力反对学生与异往的主要理由之一。


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这种压力又往往来自教师或家长对于异往的过敏反应。


实际上,一个与异往很成功的人,往往情绪饱满,精力充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都很高。因此,与异往本身并不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相反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


误解四:与异往很容易发生早恋,使中学生犯错误。


异往的动机多种多样,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谈恋爱。虽然青少年还不成熟,容易冲动,但是他们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恋爱问题上一般会相当慎重。


如果说一些中学生真是早恋了,“早恋”也是一个心理现象,而不是道德品质问题。对“早恋”的学生,老师和家长不应该孤立、打击,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引导。



误解五:与异往是少数“坏学生”的行为,“好学生”不应该仿效。


与异往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需要,所有发育正常的中学生都会自然地产生这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中学生被灌输了对异往的很多偏见,他们很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压抑自己的需求,一些学生则采用“地下活动”方式与异往,不敢让老师和家长发现。这样的境况对学生正当的异往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个学校里,真是只有少数学生对异往感兴趣,我们就不得不怀疑这个学校出了什么问题。


误解六:如此交往下去,担心他们过早地发生“那种”关系。


体内骤然剧增的雄性激素(男)或雌性激素(女),使他们无法抹掉对异性怀有的特殊敏感和关注。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青少年都知道这样的冲动是自然的、正常的。许多人会怀疑自己的感受,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是个“好人”,但是,他们又实在不能克制自己的冲动。


实际上,过早或随便发生性关系多是那些被严格限制与异往,或家庭缺乏温暖的关怀的中学生;而那些生活在比较的家庭中的青少年,可以和父母公开讨论与异往或性的话题,则通常会在性行为上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


正是由于诸如此类的偏见和误解,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正视“青春期”的异往,往往忽略了青少年在青春期思维上的性和生活上的依赖性复杂交织的矛盾心理,而一味地采取压抑、堵塞的办法来被动应付。恰恰这个时期,青少年的心理又极不稳定,容易产生成长恐慌。


一些在异往上遇到问题的青少年一旦得不到及时的正面引导,且遭受来自各方面的误解和责备,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甚至可能做出缺乏理智的不计后果的“果敢”行为,“青春期”的异性关系也因此成为一个危险问题。


要化解危机,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家长和老师要及时转变自己固有的观念,积极主动地和孩子沟通交流并多从正面引导,学会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权利、个性和差异,从而帮助他们健康、安全、顺利地度过危险期,走好青春关键的这一步。

喜 欢

196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中高考失利 家长如何与孩子面对挫折
下一个:帮孩子安全度过青春期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