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白领健康 > 

解读职场“过劳模”的心事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5-17     浏览:916


解读职场“过劳模”的心事


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有人曾用“三高和三中”来形容“过劳模”,即: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中层、中产和中坚分子,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有过之而无不及,被戏称为“过劳模”。在心理学家看来,在明显的原因背后,还有:“过劳模”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愿成分!而这很可能是我们内心机制的一种反应。


1、需要不断自我肯定


李薇在家排行第二,上有哥下有妹,她是唯一没在父母身边、被外婆家养大的孩子。为了获得父母对她的爱和肯定,她不停地努力,但那总是一个无法填满的巨大的情感空洞。于是她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任何团队中,她都是领导不一定最喜欢但却最放心的一个,高度敬业就是她的职业标签。过度劳累,却让她得了抑郁症。


“自卑的感受往往来自从小没得到父母肯定。”上海心理治疗师王裕如说,“工作恰恰最容易提供这种良好的感觉,为了保持舒适感,也为了得到再次的肯定,就强化了这种重复,他们也就很容易成为‘过劳模’。”


2、抵抗身份的焦虑


每个人都有对身份的焦虑:我是谁?我在哪里?等等。“没有人愿意孤立于群体之外。通过认同更多人认同的价值观——如对职业要求的合理化,我们找到了自己,感到自己确实存在,与他人与社会有联结,身份的焦虑就得到了缓解,甚至消失。”专家说:“这种认同,是通过世俗化的标准和媒体的宣传,内化为我们的需要的,它很自然地变成了我们的标准。为了达成它,我们开始牺牲生活。”


3、获得控制感


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试验中,动物对自己将要面对的情况有所预期时,它的行为都是很规则的;缺乏预期,就会行为紊乱、甚至生理紊乱。是这样,都希望能预知自己的未来。专家说:“社会转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机会,更多的是变化带来的不稳定感,进而造成控制感的缺乏,引发心理冲突。”不断延长工作时间,不断努力做事,人能够在焦虑中获得一定的控制感。


心理学家认为,理解了我们成为“过劳模”的内在需要,会有很大的帮助:“让那些本来潜藏的原因由潜在到明确,是种解构。一解构,你就能够获得自由,也就容易在工作与生活间形成界线。”


4、对亲密关系或责任的逃避


“过劳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逃犯”:逃避一种不愿意面对的关系,或是一种不想履行的责任。雪莲是杂志记者,她每天都在办公室待到很晚才回家。“的确,我对先生已经深深失望。我努力工作,这样就不必面对我们的关系。”而把患哮喘的一岁孩子送到奶奶家,在逃避她所害怕承担的养育责任——还有比工作更好的借口吗?

喜 欢

407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适量丢掉一些物品帮你轻松减压
下一个:厌倦工作的你要如何为自己减压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