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老人健康 > 

照顾老人当心七个误区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2-12     浏览:868


不少人认为,上了年纪,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跟老人讲话要拉高声音才听得到;老人要常吃烂烂的食物,才会比较好消化;其实这些认知都是错的。通过调查刊文指出,照顾老人的健康时,要警惕很多错误的观念与做法。


误区一:老人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


调查发现,高达78%的人误以为老人走路越来越慢是正常的。因为这个常见的误区,反而让平衡感不好、关节疼痛、视力差等真正让走路变慢的原因被掩盖,而忽略应该到医院就诊寻求治疗。


误区二:跟老人说话要拉高声调


当照顾老人时,很多人以为只要在老人家耳朵旁尖声大喊,就能让耳背越来越严重的老人听得清楚。其实,这样做会造成反效果。和老人说话时,声音可以大声,但是要用低沉、慢速的方式,才能让老人听得清楚。


误区三: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


超过五成的人误以为年纪大了,晚上就会睡不好。实际上,这是因为生理变化,老人睡眠时间会整体提前。换句话说,早睡的老人理论上就会早起,可是却常被认为是失眠或睡不好。


误区四:老人应该吃糊糊烂烂的食物,比较好消化 


调查发现,半数的人认为要让老人容易消化,最好将食物处理得糊烂。实际上,常吃糊烂的食物,会因为缺乏色、香、味,而让食欲减低,反而造成老人营养不良。


误区五:吃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或预防骨质疏松


针对广告上常出现的“保骨灵”———维骨力(主要成分是氨基葡萄糖),调查中发现,仍有30.7%的民众认为氨基葡萄糖可以治愈骨质疏松。根据国外的研究,氨基葡萄糖不能治疗或预防骨质疏松,只对修复关节软骨退化有帮助。


误区六:补充银杏能预防老年痴呆


国外调查显示,银杏萃取物只能对已经有老痴的患者具有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但是对没有老痴的人,则是无法预防的。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近一半的人认为银杏能预防老痴。


误区七:老人每天都应该排便


很多人以为一定要每天上大号才正常,否则就是有便秘的问题。专家说,这种想法是错的,只要规律排便,即使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都算正常。


“即使每天都排便也不代表没有便秘,没有每天排便也不代表便秘,专家分析,便秘的定义除了看次数(每周排便次数小于3次),还要看品质,像是排便时是否费力、呈团块状、解便不干净的感觉、阻塞感、甚至需要用手协助排便等等。而且,有些疾病、物或生活方式会加重便秘问题,例如钙片、铁剂、止痛、安眠、胃、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疼痛或痔疮、缺乏活动、喝水量过少等等。


专家指出,这次调查的主要内容多是医生在门诊上常常碰到、觉得病人容易犯错的问题,从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于照顾老人健康存有许多错误认知。例如,老人普遍对于保健食品的预期与期待过高,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与常见的慢物产生交互影响的风险。照顾老人时,需要学习专业科学的保健知识,这样才能提高生活品质。

喜 欢

494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老人“神经过敏”反而助长寿?
下一个:老人泡脚这件小事 你懂多少?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