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生病后都自行买,根据感觉改变疗程、剂量。据统计,30%的家长都曾自行给孩子用,其实这都可能给身体带来严重后果。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物耐受性降低,更应注意安全、合理用。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了解品和疾病
关于品,首先是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问题,这些一般在品说明书上都有明确标注,且每个不良反应都有一定的发生率。其次,品的有效率。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同样的应用于不同人的效果也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一种品都有其有效人群。最后,所有品中,包括中,有益无害的目前是不存在的,不要幻想存在效奇好的神。
关于疾病,全世界目前已经发现的疾病有6万多种,可治愈的疾病只占60%,34%的疾病是无术、无可治的,是不能治愈的。关于死亡,说起来很沉重,但它一定会发生,人没有长生不老的。一方面是面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思考怎样延长寿命、提高老年生活质量。据统计,我们一生中的医疗保健费,60%的人把大约70%的钱用在了临终治疗的两三个月上,却不注重平时的健康保健,疾病发现时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很可惜。
日常用误区
由于用误区的存在,世界上70%的品被浪费了。同时,不合理用也给很多人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地不利影响,在这方面有许多滥用非处方的案例。曾经有一位老同志,由于尿酸高,发生了轻度的关节疼痛,自行到店买了治痛风的常用,结果发生了过敏,又到店买了治过敏的扑尔敏,后来发生了严重不良反应,即剥落性皮炎。住院治疗,用抗生素后又发生了二次感染,直到最后导致了死亡。很多聋哑患者都是由于儿时乱用所致。历史上也有很多滥用的案例,比如,反应停最初是用来改善睡眠的,后来发现它可以缓解孕妇的妊娠呕吐,结果很多孕妇用后生下的小孩都四肢短小,即海豹儿。再比如,有些含有雌激素的,带来的不良反应是隔代的,生男孩没关系,若生女孩,小孩很早就会得肿瘤。
用知识缺乏、过度用是整个亚洲都存在的问题。在西方国家,品在整个保健过程中所占比例不到15%,而中国至少占50%,其实这是用过度的表现。
常见用误区包括:
1、服时间不对。中医用讲究时辰,其实西也一样。
2、随意停和减,症状消失了就不吃。
3、对不良反应并没有防范意识,其实过敏、头疼、发脾气等都可能跟用有关。
4、特殊人群用问题。老人、儿童、孕妇用都需要特殊关注。
5、不按医嘱用;品储存不当;躺着用;随意嚼碎、掰开服用;兑着饮料喝;用完马上剧烈运动;吃完喝酒;绝大多数物伤胃,应放在饭后吃;动不动就输液、等都是常见用误区。
6、听人推荐用。比如老同学见面,很多人喜欢把所谓的好给朋友,听者往往确信不疑。其实,随意介绍用非但不一定有效果,还很可能害了对方。
7、迷信进口。其实,到底是进口好,还是国产好,也不能一概而论。
年龄大,物反应强
品不良反应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个是年龄。由于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下降,老年人的物耐受性下降,因此,要尤其注意安全用问题。据多家三甲医院调研数据显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物不良反应最易受害的人群。用同样的40~45岁的人发生不良反应的占12%,年龄越大,不良反应越多。
另一个就是物种类。据统计,同时用5种以下者,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同时用6~10种时升至40%,同时用15~20种及以上时,发生率升至70%~80%。可见同时使用的物种类越多,不良反应越多,有些不良反应还可能是潜在的,不是表现出来的。
用安全9大原则
合理用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注意时间、剂量、物、给途径和正确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减少物种类、慎用新。
如果同时服用5种以上,老人因不良反应而跌倒的几率会高很多。
2、说明书里有禁忌使用、慎用,要注意预防。
老年人肾功能在逐渐减弱,服用效比较强的要注意。如果服用了降压、止疼、降糖、治疗帕金森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物或感冒,一定要看看说明书,以防用后引起不良反应而跌倒。而且降糖在老年人群中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一次低血糖的带来的身体损伤,会消耗掉10年血糖稳定的功劳。还应注意容易引起便秘的,以防引发脑出血。此外,要注意易引起尿潴留的物,患者吃完会感觉想尿尿不出来了,特别是当今老年男性前列腺疾病患病率越来越高,如果本身患有前列腺肥大,再用尿潴留的,就会带来严重后果。
3、中西不能随意混用。
比如,很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吃降压的同时,还长期吃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最好请中医辨证施治。
4、不随意停、减或急于求成加大剂量,不随便推荐别人用。
比如,治疗脑部疾病的、失眠的,都是从小剂量开始。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不能骤然停,否则特别容易引发脑出血。
5、认真记录自己服用后发生过敏的、吃了没效果的。
比如磺胺过敏,一般间隔几十年后仍会在身体同一部位发生不良反应。
6、注意服时间,按时吃。
一般他汀类的晚上吃效果比较好,降压早晨吃效果比较好,以防夜间进入睡眠后血压骤降。关于用时间,可定上闹铃或将时间写在盒上。
7、给途径要注意。
有些不能掰开吃,有些不宜嚼碎吃。
8、品的保存。
医院品都有严格的储藏条件,是冷冻保存,20℃以下,还是8℃以下都有严格要求。家庭储备物大家一般都不注意这些。很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都习惯准备一些应急,但时间尽量不要超过3个月。
9、用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诉师,每次就诊时,最好带上正在服用的物清单或盒。
比如,如果正在服用抗凝血物,去拔牙、修牙时候,一定要告诉大夫,以防拔牙时出血过多。糖尿病患者打胰岛素改变注射部位了也应告诉大夫。因为如果从打肚皮改成打了,对血糖控制会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