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1/7老年人不是死于自然衰老或疾病,而是不合理用。国家食品品监督发布的《国家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4年)》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不良反应报告占19.9%。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老人因为用错出现了新的健康问题。其中以下五点需要特别注意。
1、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
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物在体内蓄积,增大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2、服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
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需同时服用多种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病”,服的种类更多。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物一起吃,可能出现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用前也可咨询师。服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3、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
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降糖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的时间、种类、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物分装在小盒的方法记住服。万一漏服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时间一半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降糖等慢物,建议咨询医生。
4、长期吃,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方案。
5、一些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
例如安定等安眠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最后要提醒的是,老人服期间应注意观察症状,如果服后症状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者出现其他明显异常,应及时停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