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吃保健品好吗?其中又有什么要注意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的解析。 看广告买的涂大妈 家住渝中区的涂大妈患心脏病多年。前不久,她在市内某报上发现了一则“xx平”的广告,称该可以保心健脑,对治疗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等疾病都有辅助功效。 试过多种品后的涂大妈治病心切,买了上千元的品回家。“现在吃了好几个疗程,没见特别的疗效。”涂大妈儿子蒋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让她去正规医院看病拿,她就是不听,总是跟风,什么品宣传她就买啥品,完全是个购狂。” 其实,像涂大妈这样的“老年购狂”还真不少。有些老人盲目相信保健品的功效,一天早中晚分别吃好几种保健品,认为能延缓衰老、强身健体。 当花了重金买来的品、保健品没有他们期待的效果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到消协投诉。 市消协有关人士分析,“品经销商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老人通过电话订购等方式买,缺少对品的考证,从一定程度上说,消费者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 另外,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的保健品大部分以保健食品为主。“作为一种营养补充品,保健品对生理机能异常、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来说,可以调节生理机能增进健康,但绝不能替代品。”重医附一院内分泌科副教授冯政平称。 “更重要的是,别将保健品当吃。”冯政平表示。他说,不少市民都将治病希望寄托在保健食品上,有些不法商家看准商机,在保健品中违法添加带治疗性作用的物,反而形成了副作用,影响健康。 五成老人相信保健品有疗效 就在中国消费者协会前不久发布的“2011年老年消费调查报告”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有五成老年人相信保健品有“疗效”,而看广告买的老年人中,有四成事后感觉上当。 调查显示,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医疗和营养保健品正成为老年人的重要需求,有2/3以上的老年人使用过营养保健产品,59%的老年人愿意参加养生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 由于认知不清,部分老人很容易相信保健产品的所谓疗效宣传。在调查中,有5.1%的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治病,同时有47.1%的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对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如果要购买品,除了医生推荐外,朋友和子女的介绍也是影响其购买品的主要因素,“有28.5%和16.1%的老人会相信报纸和电视的品宣传。此外,7.6%的老年人相信免费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称,有1/4的老年人有过根据报纸或广播电视上的购买品的经历,这部分老年人根据这些购买品后,其中有46.1%的老年人感觉上当受骗。“这说明,品广告存在一定夸大成分,比老年人预期的效果要差。”市六院内科专家刘星和表示。 老人不停买是心理映射 “老人不停买,是一种心理的映射。”我市心理咨询师梁焱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更关注自身健康,依靠物,是老人为自己找的一条“捷径”。 梁焱说,目前社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不够。他认为,一些老人不停地吃,一方面有“自我照顾”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引起子女的关注,以此获取子女更多的陪伴和照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子女单纯通过反对或劝说的方式解决问题,效果适得其反。让老人停止乱买,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给老人最贴心的支持和关怀,让老人从心理上不再依靠物,而是依靠子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