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公布的一项在中国九大城市同步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存在多种高危行为,面临感染病毒的极大风险,并正在成为由高危行为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桥梁。调查显示,94.8%的被调查者在近6个月内有男性性伴,34.8%的非在婚者和74%的在婚者有女性性伴。
为何男更容易患?
我国确诊经性传播的首位本土病毒感染者,是一位有多个男性伴和多个女性伴的男男性行为者(M)。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有越来越多的男者被确认感染病毒,个别人还把病毒传播给配偶等女。2008年对61个城市近两万名男男性行为者的大规模流调发现,个别大城市该人群中10%以上的人感染了病毒。男者已成为许多城市病毒感染率上升最快的人群。
少数男者像普通夫妻一样,长期生活在专一伴侣家庭中,他们与无缘。但多数男者并非如此。为什么他们更易感染?有两方面原因,即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
者不应被歧视
我国有男者近2000万,男男性行为者总数数倍于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医学界就指出男者的流行和控制,与该人群的权益保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2005年以来国内出版的4种本科规划教材和面向决策者群体的两种专著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出应保障者的权益。教育界出版的《初中生性健康教育》,明确写入了反对歧视者。2006年中国性学会颁布的《中国公民性文明公约(讨论稿)》指出,拥有不同性取向的人享有平等权利,倡导多元、平等的性观念。反对歧视者并在反歧视原则指导下推进防治工作,已成为学界共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社会是一个整体,男者中流行的恶果要由全社会承担。
者性活动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可以简化为社会歧视→者生活空间剧减→生活压抑,把性的发泄看得更重要→性的和情的不定。
多个最易感染病毒
无论男男间还是男女间,凡有多个性伴,都更易感染病毒。男者个人易感染的首要原因是有多个性伴。由于社会歧视,大量男只能在某些场所或途径交往,如特定的酒吧、浴池、公园和互联网等。很多男适应并满足于和陌生同性的性关系,这让他们生活在阴影之中。
男者易感染病毒的第二大原因是无正确保护措施的插入性,包括及。及直肠下段黏膜易于破损,在未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情况下,很易感染病毒。在病毒感染的“窗口期”和疾病发作早期,传播的概率高达10%~30%;在疾病潜伏期,传播率为0.1%~1%。这两组数据都大大高于一般男女。
男者预防的措施,首先应强调健康的交往方式。另外,必须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由于安全套预防有一定的失败率,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需减少性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