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人群 > 女性健康 > 

春季去火防燥更健康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5-24     浏览:513

春季为何易上火?

一般来说,“上火”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又反复发作的是虚火。引起“上火”的原因很多,除了气候因素外,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当、消化不良等其他因素都会导致体内产生各种“上火”症状,如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烂嘴角、牙痛等。所以,增强预防意识,人们才会不“上火”。

春季火气大,传统医学认为,春天自然界万物复苏、阳气上升,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之气候干燥,使人们感觉到不适,而此时,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而且天气变化反复无常,较难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易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上火”症状。

而在都市生活中,“上火”的症状也突出的表现为“热气”,其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休息不够。休息不够会导致体内的阳气浮越而出现“火气”的种种表现,不过这种火气是虚火,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用寒冷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食物,很可能会导致“火气”更加严重。

其次,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意思是忧郁、愤怒、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

第三是饮食不当。如进食煎炸熏烤的食物、过量饮酒、吃太肥腻食物等等,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些热性食物,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也会导致“热气”。

“火”分几种

中医不仅借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并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以下几种:

心火: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调治,可获良效。

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火。

肺火: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春季降火中成药怎么吃?

如果上火的症状比较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一些中成药进行自我调节。

牛黄解毒片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用于肺胃蕴热引起的头晕目眩,口鼻生疮,风火牙痛,暴发火眼,咽喉疼痛,耳鸣肿痛,大便秘结,皮肤刺痒。

提醒:牛黄解毒片的作用是清热解毒,但多吃或者没病时常吃,会引起中毒。常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出血反应和尿频、尿痛、尿血等。

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赤便秘。

提醒:服用三时,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

双黄连口服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咽痛。

提醒: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同时不宜再服用滋补性中成药,对风寒感冒者不适用。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严重者,孕妇或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喜 欢

249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曝光!女人要命的健康误区
下一个:女性需警惕这五种过敏!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