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饮食 > 滋补调理 > 

茶叶泡水喝的功效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2-22     浏览:334    

文章目录

一、茶叶的分类与功能
二、泡茶的基本步骤与禁忌
三、新陈茶的鉴别与茶的成分


茶叶的分类与功能


1、茶叶的简介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一般所说的茶叶就是指用茶树的叶子加工而成,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的一 种饮品。茶属双子叶植物,约30属,500种,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14属,397种,主产长江以南各地,其中茶属Camellia和何树属Schima等均极富经济价值。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单叶、革质、无托叶;花常两性、稀单性、单生或数朵聚生,腋生或顶生;萼片5-7,覆瓦状排列;花瓣通常5,稀4至多数,覆瓦状排列;雄蕊极多数,稀少数,分离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稀下位,2-10室,每室有胚珠2至多颗;果为一蒴果,或不开裂而核果状。茶叶含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2、喝茶的好处


基本茶类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因为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理功效。可见,茶叶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所以喝茶是很有好处的。


3、茶叶泡水的功能功效分类


花茶:散发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令人神清气爽。绿茶: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对口腔和轻度胃溃疡有加速愈合。青茶: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让机体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作用。红茶:生热暧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助消化,去油腻。茶中含有的茶多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生理活性,是人体自由基的清除剂,可以阻断亚硝酸胺等多种致癌物质在体内合成。它还能吸收放射性物质达到防辐射的效果,从而保护女性皮肤。用茶叶洗脸,还能清除面部的油腻、收敛毛孔、减缓皮肤老化。


泡茶的基本步骤与禁忌


1、泡茶的基本步骤


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品饮: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


2、喝茶的禁忌


不宜喝头遍茶、不宜空腹喝茶、饭后不宜立即饮茶、感冒发烧忌喝茶、醉酒后不宜饮茶,尤其是浓茶;慎用茶水服、晚上不宜喝绿茶,最好喝红茶且不宜喝浓茶等等。


新陈茶的鉴别与茶的成分


1、新陈茶的鉴别


一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二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三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不管何种茶类,大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2、茶的成分


茶叶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将近500种。主要有咖啡碱、茶碱、可可碱、胆碱、黄嘌呤、黄酮类及甙类化合物、茶鞣质、儿茶素、萜烯类、酚类、醇类、醛类、酸类、酯类、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还含有钙、磷、铁、氟、碘、锰 、钼、锌、硒、铜、锗、镁等多种矿物质。



 
喜 欢

118

 
上一个:感冒能吃水果吗
下一个:白茯苓怎么吃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