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损之又损演太极-太极拳“加减法”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22     浏览:451    


太极拳是我们武术之瑰宝,是祖先千百年继承下来的武术精华。它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它内以大道之理为本,外应万物变化之机,崇尚无为,道法自然,以有相之行,修无为之真。它是超越低极格门、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尚,被后人尊为“先天拳”。


严格说来,练太极拳的过程,也是一个以技入道的过程。“道”才是太极拳(乃至世间一切现象)的本体.


老子曾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话说出了修道的两层次第,也是我们学习太极拳的“加减法”。


“为学日益”是指在初学时,我们不但要勤学苦练,还要转益多师,多看别人练拳,多向老师请教,甚至各门派的老师,要多交手,多接触高人,从多方面吸收营养。因为只有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才能促进我们拳艺的进步,才能更深刻地领悟太极拳的道理,才能在对拳法的一招一式的锤练中,把我们练拳中的错误习惯、错误观念看得更清。


通过阅历丰富的知识修养的积累来促使对太极拳的豁然开悟,所以要多下功夫,多思考,乃至于多读书多历练,这就是“为学日益”的道理,是加法。


如果把多学了几种拳,多练了几个招式,或多拜了几个老师理解成“为学日益”的话,则是“差之毫里,廖之千里”矣!


“为道日损”则是说当我们领悟了太极拳的本质规律之后,随着领悟的深入,你会发现,我们练拳或推手过程中的“顶、偏、丢、抗、浮、重”等弊病,都来之与我们自身的妄念(主观臆测),这些妄念使我们不能形神合一。回头看看自己练拳的每一点进步,并不是我们在身心上增加了什么,而是扔掉了许多,仍掉了我们由偏执,妄念所带来的种种毛病,使我们原有的本能得以活泼地显露出来,扔得越乾净,自然的功夫越显露,进步也越快。


所以,练拳到了这一层是一个去习气,去障碍,“去伪存真”的过程,是减法。这一步是让我们学会扔掉,扔掉来自身心的一切束缚。所谓的拳法、拳论,不过是引导你领悟太极奥妙的方法而已,是渡海的船。所以老子说:“为道日损”,还要“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呢!


记得家父李经梧常说这样一句话:“动手的功夫,一过脑子就晚了”,这句话足以让我们悟出太极拳的三昧。


打个比方,我们在餐桌上吃饭,有时不小心会把筷子碰掉,在筷子掉落餐桌的一瞬间,我们往往会一把将它接住,这种瞬间的反应,我们靠的是什么?是大脑吗?不是,是本能的自然反应,我们在打拳或与人交手时,为什么就不能有这种自然反应呢?因为我们的心不能纯一,不能无分别,也就不能显露自心的本能。所以,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就是一个返本还原的过程,由回归自心的本能,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


要想达到应物自然的境界,光从肢体的训练是不够的,更要从修心上下功夫。如果没有修心的功夫,太极拳就不会达到上乘境界。因为一切万事万物都要靠我们的心去鉴别,然而,我们的心怎样才能纯一而无分别呢?无分别又如何能应万变呢?


佛家有将“镜”喻“心”之说法,神秀有篇偈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指拭,不使惹尘埃”。正道出了心地功夫的修行方法。“菩提”即是“觉悟”的意思,我们日常不断的盘架子、推手,就是要通过身体这棵“菩提树”,以“时时勤拂拭”的方式,来考察我们存在的毛病,来“拂拭”掉我们心上的主观分别和执着的尘垢,让心体如明镜一样,一尘不染,对内能照清自己,对外更把对方照得清清楚楚,哪怕对方有一点意动,透内透外,达到“知己知彼”的功夫。


我们在交手时,只有达到纯净、无分别的“照见”的心境,才能不产生盲动,才能将对方控制在我们的朗照之中。若一犯主观,就象镜子上蒙了灰尘,就照不清对方,更照不清自己,就犯主观“有为”,就要失败。这种心境上“无分别”的状态,就是太极拳的“无极”态。无极才能生太极,以无为用,这才是太极的本体。我们若时时处处不离本体,自然妙用无方,无往而不利。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并非是把我们的动机藏起来,不让对方知道,而是我本来就“无所动”,一有动机对方焉能不知!


太极拳也是一点一点的由“渐悟”而“阶级神明”的。


镜子的照物,只是如实来,如实愿,不存分别,不留痕迹,是因为镜子的“无心”。将镜喻心,就是要让我们的心像镜子一样,学会“无心之用”,去掉自我的一切主观和先入为主。


但是,把我的心像明镜一样还不够,六祖慧能更有一首悟道的偈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说,我们还要把心这面“镜”空掉,去掉你我的分别,更不需“照”。到了这个境界,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法不是法,拳不是拳,一法不可得。对方的一切就是我的一切,我的一切就是对方的一切。我与对方完全溶为一体。心归于“空”的状态,则感应极为敏锐,外力自然不能相强。这才是真正的“舍己从人”,你会感受到一种无挂无疑的大自在,会领略到那种“英雄所向无敌”的大境界!这时的听劲只是一个感应而己。


我见家父及陈发科、王子英二位师爷晚年练拳,都极空灵、极简洁、平淡天真,如孩童嬉戏一般。略看似无拳意,拳意却自在其中,真是美极了。与人推手,有时空灵之极,使对方如“捕风捉影”,无处下手;有时则重如泰山,使对方如“蚂蚁撼树”,坚不可摧。


代表着我国古老文化的太极拳,究竟该如何领悟和发展,很值得我们深思,非有慧根,不能悟得。“知行合一”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古训,练拳亦然,贵在能知而能行,否则总不免自欺欺人,若练拳者不明宗义,人云亦云,茫然一生,则会使流弊横生,为道日远,想来令人扼腕。你是否真懂太极拳的奥秘,接手便知,这里面来不得半点虚假。

 
喜 欢

195

 
上一个:太极劲力详解
下一个:孙氏太极拳初学者入门提要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