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太极劲力详解

作者:佚名     时间:2016-10-22     浏览:283    


太极拳练到一定的阶段,常常会因为对一句话的理解,而提升一个层次。我将对自己影响较大的几句话写下来,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大家也来参与。就象禅宗的灯语,一一相传吧!


(一)骨头劲


上海的一些老拳师,常常会说一句话,便是“你有骨头劲!硬了!” 一开始,我老不服气,我便放松整条手臂,想推他个措手不及。没想到我被轻的打飞了。他还是扔下一句话“你有骨头劲!硬了!”近有大半年时间,我常常体会着被他打飞的感觉,也常常想起他的这句话。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我在与师兄弟的推手过程中,我突然领悟了这一点。奇怪得很,我发现我的太极上了一个台阶。象是禅宗所说的顿悟吧。我将我当时的理解与感觉陈述如下:


其实,老拳师所说的我有骨头劲,意思是,我的劲是透过骨头传出的,给对手有硬的感觉。对手随时能感受我将发未至的劲。因而,对手能听住我的劲源,将我打法。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所谓的“骨头劲”呢?


初练太极者,一出手便是整条手,作为一体的手。而实际上,太极要求的手,不能这样。太极手应该是分清手心与手背。手心与手背中间便是骨头。


倘若,与人推手,我是用手心敷着对手的手腕或肘,我的劲不能用手心和掌上的劲。因为,劲走阳面,手背上的劲一旦透过骨头传到手心与掌面,劲便出了骨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涵空手心,通过舒指,将劲从手指背渗透到对手的背后或脚跟,乃至对手命门后远处的某一点。这样的劲,就不会出骨头。


反之,倘若,我用手背粘听对手的手腕,我也不能直接用手背劲打对手,因为,我粘着的是对手的手腕阳面,对手也会将劲自然反弹出来,这便是推手中的双重。正确的做法,也是分清自己手的阴阳两面,涵空手心,一旦对手发劲,一方面可以用意念直入地心,地心反馈劲通过手背直接反弹(对手劲不厚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手指或通过肘尖,将对手的劲路引空(要看对手的劲的方向而定)。这样,避免了我用骨头去顶碰了。劲也不出骨头了。


后来,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细腻。身体各处,我皆能将骨肉“分离”了。劲与气血的感觉,也逐渐分细。听劲也随之提高。


(二)用地球打人


老拳师高兴时,会让你摸摸他身上的“东西”,还会“纵恿”你用尽全身力气推他。当我真用全力推他时,发现他象一座大山一般,纹丝不动。而在我不经意之间,却被他打飞了。只见他笑哈哈的样子,似乎什么也没动呀。常让我摸不着头脑。而他却诙谐的对我说“我用地球打你”!


“用地球打人”是在我初学太极拳一年时听说的。我当时觉得,太极拳最不可思议的莫过于此了。这位师傅时年七十五岁,身高不过160,体重不到90斤。而我当时才28岁,体重150斤。当时,如果不是他的“纵恿”,我是不敢用尽全身力气推他的。因为我之前学过五年查拳,练过沙袋,对摔过三只20来斤的铁沙包。又学过一年太极整劲。我想,我没理由推不动他。更不可思议的事,他能在谈笑间,将我打飞。而他唯一的解释,便是神秘兮兮的“我用地球打你”!


过了三年多时间,我的“骨头劲”悟透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教师弟练太极整劲时,我突然领悟了“用地球打人”的道理。


当时的感受与体会如下:


两人攻步相对,左脚在后,右脚攻前,我的右手在前,手背朝上,敷住师弟的左手肘窝。左手在后,手心朝上,托住他的肘尖。他的动作也如此。我用整劲推他,他用整劲推我。形似顶牛。突然之间,我发现,我只要立身中正,手脚的阴阳分开了,我不用力,不用整劲,我师弟的所有整劲都被我“吃掉了”,如石沉大海。师弟也觉得神奇,发现我根本没有用整劲,而他无论如何也推我不动了。我想起了那位瘦小的师傅说的话,我也神秘兮兮的说:“我用地球打你”!


其实,后来我仔细想想,我主要有以下几点心得:


1、会气血沉降,才会将对手的劲力沉入地心。而不是用蛮力去拉对手。接触对手的触点要“含胸拔背”(比如手、臂上的胸与背),而不但只是胸和背。


2、脚底平韬地面,而不是五趾抓地。尽量让脚底板与地面的触面大一些,更能承受重力。


3、涵空脚底心,理论上是分清了脚的阴阳虚实。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发动地心的反馈力。意思是脚上也要“含胸拔背”


4、发动地心反馈劲力前应虚领顶劲,目的是让地心的反馈力放长、放远、放松、放透。悟透这个道理后,我发现,根本无须用攻步将重心放低。平时随意一站,也能作到这一点。


后来,由此引发我独脚站立,发动地心反馈力的念头。在此感谢与我只有两面之缘的上海中山公园里的葛老师(去年,我特地去拜访他与徐老师,可惜没碰着)。


(三)肘尖长眼睛


双推手或烂采花中,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


如何做好“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呢?老拳师会形象的告诉你:“肘尖得长眼睛”!


初听这句话,我还以为是句玩笑。人们都说“拳头不长眼睛”,那么肘尖又如何长得了眼睛呢?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双推手中,我发现倘若将自己的双手变成“两扇门”,开合自如,不但手指上,你得用眼神顾及,肘尖确实得长上“眼睛”(两只肘尖各长一只眼睛)。


肘尖长眼睛的感受与体会:


1、肘是最容易被对手拿住劲路也是最容易化却劲路的所在。必须刻刻留意。


2、一旦能够开肩,肘的活动范围是最广的,也最善于欺骗对手的劲路,留意于肘尖,便能随时诱对手粘随你的肘尖,不肯放松。


3、你用肘尖的“眼睛”注视对手的面门(如右手腕粘住对手的右手腕时,稍右侧身,略抬肘,有用肘尖击打对手面门的意念,你非真打),对手会惊慌失措。同时,你的神贯穿对手的命门,两肩肘一抖嗦,便将对手打发出去。


4、倘若对手粘住了你的左肘,你只要用肘尖的“眼睛”注视对手的面门,便会反粘住对手的左手掌,这是,你的右手只要轻轻拈拿对手左手的其中两点,用神贯穿对手左肩胛,象手握剑般的,将对手的整条


手臂当成是你的剑,对手的左肩胛便是你的剑尖,用对手的手臂之剑点发对手(我将它称之为:拿两点打第三点)。等等,只有你领悟了“肘尖长眼睛”的道理,一切会变得轻灵自如。


(四)听、问、欺、吃


这大概是太极推手中最常听到的俗语了。不理解时,如在雾里云里,理解后,天朗月明。我为这几个简单的汉字,煞费了一番苦心。


听什么?问什么?如何欺?如何吃?


个人感觉与体会如下:


1、太极的听劲,到底听些什么?其一,听劲源;其二,听劲路方向;其三,听劲力大小、厚薄;其四,听对手劲的目的。


2、问什么?一问对手中轴藏否;二问对手劲的真假;三问对手听劲如何;四问对手功力大小。


3、如何欺?一用指欺、二用肘欺、三用肩欺、四用身欺。


如何吃?“开”吃、“沉”吃、“提”吃、“引”吃。


个中滋味,还得靠自己在推手中摸索??


(五)活人推手桩


取名活人推手桩是为了感谢GENE先生转贴咏春拳叶问“黏手是活木人斗 ”的理论。


练太极的都知道,太极拳发展到了今天,太极的拳架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拆架”作用。如今谁也不会拿一式“单鞭”去对敌实战了。


那么,太极拳架的作用,也逐渐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站桩”。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越练越慢了。因为,行拳走架的目的是在寻找自身太极的感觉,寻求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的太极的感觉。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要求的是“大松大柔”而不再是“刚柔相济”。因为,只有“大松大柔”,才能寻求浑身轻灵意,才能得到活泼泼的太极灵机。


拳论有云:“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两个人打拳,一个人对手”等等,讲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打拳便是推手,推手便是打拳。打拳时,你要处处感觉前面有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你推手,你必须象平时推手般的打拳;推手时,你必须求得自身的中正安舒,忘却对手的存在。你心里不要存想发人,你只想与大自然间的一片“虚空”说话。你只管在与自然的交融中去寻求你的立身中正、支撑八面。


可见,打拳便是站桩,推手也是站桩。


在站活人推手桩时,你要旁若无人,你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你是广袤自然中的一棵小草,任凭风雨顿骤,你只管舒展你的个性化舞姿;你是普通平凡的一块石头,你只管亲近宽广的大地,任凭飓风海啸,我与大地共存亡;你甚至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老者,你只管与你的白云对话,与你的大地对话,与你周身的虚空对话,你只管自在的去聆听大自然悠扬的箫声。


推手只是一种训练,你倘若如此,忘却了对手的存在,也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忘却输赢为何物。


你有亲近自然的心,大自然的太极便在你的心中了。






3、涵空脚底心,理论上是分清了脚的阴阳虚实。实际上是为了便于发动地心的反馈力。意思是脚上也要“含胸拔背”


4、发动地心反馈劲力前应虚领顶劲,目的是让地心的反馈力放长、放远、放松、放透。悟透这个道理后,我发现,根本无须用攻步将重心放低。平时随意一站,也能作到这一点。


后来,由此引发我独脚站立,发动地心反馈力的念头。在此感谢与我只有两面之缘的上海中山公园里的葛老师(去年,我特地去拜访他与徐老师,可惜没碰着)。


(三)肘尖长眼睛


双推手或烂采花中,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谓“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


如何做好“肘空一大片”、“肘打一大片”呢?老拳师会形象的告诉你:“肘尖得长眼睛”!


初听这句话,我还以为是句玩笑。人们都说“拳头不长眼睛”,那么肘尖又如何长得了眼睛呢?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双推手中,我发现倘若将自己的双手变成“两扇门”,开合自如,不但手指上,你得用眼神顾及,肘尖确实得长上“眼睛”(两只肘尖各长一只眼睛)。


肘尖长眼睛的感受与体会:


1、肘是最容易被对手拿住劲路也是最容易化却劲路的所在。必须刻刻留意。


2、一旦能够开肩,肘的活动范围是最广的,也最善于欺骗对手的劲路,留意于肘尖,便能随时诱对手粘随你的肘尖,不肯放松。


3、你用肘尖的“眼睛”注视对手的面门(如右手腕粘住对手的右手腕时,稍右侧身,略抬肘,有用肘尖击打对手面门的意念,你非真打),对手会惊慌失措。同时,你的神贯穿对手的命门,两肩肘一抖嗦,便将对手打发出去。


4、倘若对手粘住了你的左肘,你只要用肘尖的“眼睛”注视对手的面门,便会反粘住对手的左手掌,这是,你的右手只要轻轻拈拿对手左手的其中两点,用神贯穿对手左肩胛,象手握剑般的,将对手的整条


手臂当成是你的剑,对手的左肩胛便是你的剑尖,用对手的手臂之剑点发对手(我将它称之为:拿两点打第三点)。等等,只有你领悟了“肘尖长眼睛”的道理,一切会变得轻灵自如。


(四)听、问、欺、吃


这大概是太极推手中最常听到的俗语了。不理解时,如在雾里云里,理解后,天朗月明。我为这几个简单的汉字,煞费了一番苦心。


听什么?问什么?如何欺?如何吃?


个人感觉与体会如下:


1、太极的听劲,到底听些什么?其一,听劲源;其二,听劲路方向;其三,听劲力大小、厚薄;其四,听对手劲的目的。


2、问什么?一问对手中轴藏否;二问对手劲的真假;三问对手听劲如何;四问对手功力大小。


3、如何欺?一用指欺、二用肘欺、三用肩欺、四用身欺。


如何吃?“开”吃、“沉”吃、“提”吃、“引”吃。


个中滋味,还得靠自己在推手中摸索??


(五)活人推手桩


取名活人推手桩是为了感谢GENE先生转贴咏春拳叶问“黏手是活木人斗 ”的理论。


练太极的都知道,太极拳发展到了今天,太极的拳架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来的“拆架”作用。如今谁也不会拿一式“单鞭”去对敌实战了。


那么,太极拳架的作用,也逐渐转化为一种动态的“站桩”。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越练越慢了。因为,行拳走架的目的是在寻找自身太极的感觉,寻求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的太极的感觉。


由此,我们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如今的太极拳要求的是“大松大柔”而不再是“刚柔相济”。因为,只有“大松大柔”,才能寻求浑身轻灵意,才能得到活泼泼的太极灵机。


拳论有云:“有人若无人,无人若有人”、“两个人打拳,一个人对手”等等,讲的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打拳便是推手,推手便是打拳。打拳时,你要处处感觉前面有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与你推手,你必须象平时推手般的打拳;推手时,你必须求得自身的中正安舒,忘却对手的存在。你心里不要存想发人,你只想与大自然间的一片“虚空”说话。你只管在与自然的交融中去寻求你的立身中正、支撑八面。


可见,打拳便是站桩,推手也是站桩。


在站活人推手桩时,你要旁若无人,你要忘却自身的存在。你是广袤自然中的一棵小草,任凭风雨顿骤,你只管舒展你的个性化舞姿;你是普通平凡的一块石头,你只管亲近宽广的大地,任凭飓风海啸,我与大地共存亡;你甚至是一位超凡脱俗的老者,你只管与你的白云对话,与你的大地对话,与你周身的虚空对话,你只管自在的去聆听大自然悠扬的箫声。


推手只是一种训练,你倘若如此,忘却了对手的存在,也忘却了自身的存在,你才能真正忘却输赢为何物。


你有亲近自然的心,大自然的太极便在你的心中了。

 
喜 欢

123

 
上一个:谈谈太极拳的“内三合外三合和内外相合”
下一个:损之又损演太极-太极拳“加减法”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