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我国古代宝剑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7-20     浏览:314


东汉刘熙《释名》:“剑,检也,所以防检非常也。”剑是中国古代防身和作战的短兵器。据《管子》记载,与黄帝同时的南方少数民族氏族部落首领蛋尤用铜锻造出第一剑。《周礼》则说:“桃氏宝剑”,桃氏是春秋时专门铸造兵器的工匠。截至目前的考古发现,我国商代晚期已经有了剑,但剑身很短,不过20―30厘米,主要用于防身。其后,剑身逐渐加长,成为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武器。至东周时期,还出现了铁剑,有的竟长1.4米。剑的制作也愈趋精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湖北江陵天星观一号墓出土的春秋末年越王勾践的铜剑,堪称稀世珍品,剑长55.7cm,内铸十一道极细小的圆圈,剑格正面用蓝色玻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剑身饰菱形花纹,近格处有两行乌篆铭文:‘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出土时寒光闪闪,仍很锋利”。




剑不仅是兵器,在古代,他是阶级和身份的象征。《贾子》云:古代帝王,二十岁方可带剑;诸侯三十岁带剑;大夫四十岁带剑;奴隶不能带剑;百姓除了在战争时带剑外,平时不得带剑。“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配剑。”臣子面君时,都必须在殿前接下配剑,然后升殿。能够带剑升殿,是臣下最高的荣耀,必须得到皇帝的特许,称之为“剑履上殿”,剑的形制,因所配者身份的不同而不同,在最近热播的新三国中,可以看到曹操经常配剑直接上殿,而其他大臣,不但需要卸下宝剑,而且还要脱下鞋子。《周礼》对上士、中士、下士的用剑做了明确的规定:地位居高者,剑长且重;地位居下者,剑短且轻。战国是士大夫以配长剑为美。屈原在《九章涉江》中就有“带长剑之陆离兮”的自我描述。秦代一般武士的剑长90cm,而秦始皇的配剑竟达七尺,约合今的1.46米《史记》载:荆柯刺秦王时,秦王曾拔剑自卫,但是剑身太长,拔不出来,幸亏左右提醒他,把剑移到背后,这才拔出。为了保持帝王的威仪,竟把护身的武器,做的不切实用,险些成了匕下之鬼。



喜 欢

103

复制下面链接,发给你最好的朋友,每天共同健康多一点!
上一个:武当内家对手剑法谱
下一个:略谈武术竞赛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方长生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  美文欣赏 -  寓言故事大全 -  人生语录 -  微语录 -  语录大全 -  造句大全 -  一边一边造句 -  即使也造句 -  只要就造句 -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  创业成功故事 -  创业资讯 -  生活小妙招大全 -  生活常识大全 -  健康常识 -  生活常识 -  写人的作文 -  优秀作文 -  小学生作文大全 -  好句子摘抄 -  句子赏析 -  优美句子摘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