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本1958年的上海市武术比赛成绩册,这本成绩册,我已珍藏了半个多世纪,它是手工油印的,纸张也已泛黄了,可每当我看到它,就会浮想联翩。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术运动在上海市民中喜闻乐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在外滩、人民、中山、复兴等各大公园每天都有不少习武者练拳舞剑,锻炼身体,也有众多武术爱好者在民间武术团体拜师学艺。如:民强国术团、鉴泉拳社,特别是精武体育会和武术会更为热闹,每天清晨去那儿健身习武人多达数十人,有时还会近百人。在习武的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有,不但有青少年学生,也有工人、职员、军人、教师,可以说,当时很多人都会把练武看成健身的主要手段。
1958年的上海市武术比赛是在当时的上海体育宫举行的(原地址已改建为上海大剧院),上海体育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是上海武术活动的中心,它不仅是上海武术队训练生活的大本营,而且在节假日经常举行武术名家表演大会,武术爱好者只花一毛钱,用二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欣赏到上海各个门派、几十位名家的英姿和武艺。著名的武术王子平,佟忠义也常常在体育宫作精彩表演。
1958年上海市武术比赛参加的运动员有近二百人,男女老少均有。我记得是父亲方如云给我报了名,让我糊里糊涂地去参加了那次的比赛。赛前还特地买了件白衬衫,做了一条灯笼裤,时年我在大同中学念初中,业余时间在精武体育会学拳,教拳的有王凤岗、鲍希勇、孙润志三位恩师。由于习武时间不长,会的套路也少,就把才学习几个月的《少林拳》和《三光剑》作为参赛项目。那年比赛分组情况和现在有很大不同,它共分了三大组:成年长拳组、少年长拳组、太极拳组。而每组男女混合在一起比赛,一起取名次。我清晰地记得:我所参加二个项目的比赛前面的运动员均是优秀运动员李福妹。也许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比赛(其实我也从未在上千人面前练拳舞剑过);也许是赛前看到过李福妹的出色表演,这使得我上场前心怦怦地跳得厉害,神经非常紧张,但上场后,总算能一口气地把《三光剑》和《少林拳》先后练完,也没有大的失误。在练《三光剑》做几个平衡动作时,还能把腿举得高高的,并停了一、二秒。最后,这套《三光剑》得了7.56分,而《少林拳》却得了6.90分。我的师兄陈俊彦练了《散拳》和《武松刀》,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日后也由此进了上海武术队,成了一名优秀运动员。
上海精武体育会参加这次比赛的还有莫关庆、杨友于、马远甫、P根生、王钦明等人,其中马远甫也练了《三光剑》,而杨友于、莫关庆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同中学校友程人杰和我在1959年一起进体院学习的潘荣海及原上海武术队教练冯如龙也都参加了这次比赛。
这次比赛,真可谓让我大开眼界。邵善康、蔡鸿祥、胡汉平、章海深、李福妹、张海风这些优秀运动员的高超武艺,非凡的身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她)们也成了我今后学武的榜样,心中的偶像。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查拳名家赵金铎在练“八卦枪”时用的枪杆之粗是极为罕见的,今日恐在赛场 上再也看不到了。
附 上海市1958年武术比赛成绩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