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运动 > 武术健身 > 

学拳须明理

作者:佚名     时间:2017-03-13     浏览:860    
学拳须明理,这是一个老生常变的话题,而且老生常谈到耳朵都生了茧子的话题,但现今学武者有几人能真正明白“学拳须明理”这个道理呢?
陈式太极理论家陈鑫先生说:“学练太极拳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
京城太极拳杨禹廷先生说:“打拳打个理”。
吴式太极拳明师祝大彤先生,在其新著《太极解秘十三篇》开卷第一篇中说:“……苦想在太极拳领域中,探求个涤线,用常人的思维去想,用常人的眼光审视,想上几十年,看上几十载,什么也想不深,什么也看不透。”
武道医同源,一代仙学宗师陈樱宁先生说:“读书明理为最要,不可先求法子,俟书理透彻之后,法子一说便知。”
中医学中有句俗语说:“秀才学医,笼中捉鸡”。《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不厌其烦,罗列上述名言警句,就是要说明明理的重要性。而且至关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探讨的是传统文化,比如传统武学,那么首要的是要明白传统文化之理,也就是要具备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思维方式,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传统武学的精髓,然后才能谈传统武学的的现化代。不然便是隔靴搔痒,不着边际,或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在此层次上争来争去,于吾武学的发展无益矣!
但明理须明什么理?这个理应分为大道理,中道理,小道理。大道理即是前面所讲之传统文化之理,最重要的就是众学之源――《易经》之理,《易》曰:“一阴一阳谓之道。”这个道,具体地体现为两个基本原则,一个整体性原则,一个是变易性原则,离开这两个基本原则去讨论武学问题,便会犯两个错误:一是以静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拘泥僵化,一个是以支离破碎,以偏概全,离开整体只谈局部,比如,前一阶段《武魂》上探讨的关于王乡斋拳学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离开整体只谈局部,以静止机械的眼光去分析,由于对局部有各自理解,加上文字表达的局限性,笔仗打来打去,闹得不可开交,其实都对,都又不对,对的是局部的理解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只讲了体的一面,不对的是,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故难以理解对方的观点,不能融会贯通。当然不是不可以谈局部,只是不能过于机械,过于着相,因为,从整体观原则来说,整体中的局部都是相对,互为其根,也就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从内家角度来讲,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等,记得以前《武魂》上曾发表李康先生的文章,其中提到其师大成拳家李荣堂先生的练拳心得中说,要练上必须先练下,要练下必须练上。还记得太极明师王培生先生曾经提出练拳须“神意不相处”,最近一期《武魂》上有枯栳先生的文章,其中提到,吴式太极名家有“先实丹田气,然后顶头悬,”武派太极明家郝少如先生讲:“意气要分得清”,所说甚是,推而广之,王芗斋先生的矛盾力,争力概念,太极拳中的对拉拔长概念,形意拳中的争裹,钩挫概念,俱是一物多相,若融会贯通,其理一也。当然,抽象之概念,应从整体上去把握,落实到具体实践,比如王芗斋先生的争力概念,如只是身体局部的互争,那还错,芗翁早就说过“上下之争,为周身互争之妙”,局部之争,应融于上下相争之中,即整体相争之争,试举一例:最近《武魂》上有王芗斋先生拳论中“大石压顶之感乃项直顶竖之功”。一句引起辩论双方各种说法。谁都不能说服对方。但从整体上讲,其实都是讲同一件事,只是角度不同。质疑芗翁原话者,是后人误解了芗斋先生原话的精神实质,执着于文字相,只从局部锻炼引起弊端,但将错误原因归结于芗斋先生岂不冤枉哉,不是芗斋先生错,而是后人理解错!而赞同芗翁原话者,也是语不中的,说了些肤浅的赞扬话。
中道理即是讲具体学科之理,同样是阴阳消长变化之理,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各性理解。比如,以前探讨的内外两家是能合还是只能分,也是众说纷纭,其实明了了大道理和中道理,就可以知道:从大道理上讲,是内家外家可以不分,因为都是达到同一个目标制胜对方。但从中道理上讲,内家外家却是泾渭分明,理同事不同,这个事也可解释为具体事理,具体的训练指导理论不同,也可解释为具体的方法完全相反,外家拳也讲阴阳变化,内家拳也讲阴阳变化,但此阳不是那阳,此阴不是那阴,比如,登珠玛朗玛峰,从南坡北坡,殊途同归,但攀登方法和攀登感受不同,幸勿作同一意思解。各自阴阳的参照系不同。在内家拳中,全身任何一点都有阴阳,虚实变化,即一点一太极,全身的大阴阳由各小阴阳组成,就譬如磁铁,摔成了无数小磁块,但每个小磁块仍有N,S极。而外家拳也有阴阳,但要么是全阴,要么是全阳,从太极拳的术语讲,进是双重即全阳,退是全轻,即全阴,而其中的虚是通过快速的闪展腾挪来弥补,这就是外家拳的阴阳变化,因此不能轻易下内外合一的结论。上面所讲内外合一,仅是从学理上说明,从另一方面讲,真正有资格讲内外合一者,必定内外皆通的少数武术,也就是南北两坡皆能攀登者。
小道理就是讲具体学科中的细节道理,如武术中的一些小窍门,口诀之类,但这三种道理,是三位一体,并不能绝然分开。没有大道理的指导,焉能知道中小道理的正确与否,没有小中道理的体悟,印证,焉能知道大道理的真正含义。
 
喜 欢

493

 
上一个:论太极拳的坐腕
下一个:太极拳的技击技术四要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