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是意气神形的运动,既练意又练气,既练冲又练形,既练太极之形又练太极之气。因此,意气冲形须合一,以意行气是法则。以意行气的过程就是东意、练气的过程,心息相依,意气相随。练意离不开气,练气离不开意,所以古人说“意为气头,气随妻行”。太极拳的练气就是在大脑意识的指挥下,通过动静、开合、出入、循环的意识运动,把体内之气司动、聚集、充实起来,使气血通畅旺盛,营卫周身内外。太极拳的练意就是使大脑处于相对人静的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得到最佳调节,更趋稳定、协调、完整和专一, “令必行,行必果”,以助内气的调动、聚集和充实,心神合一、神气合一、心肾合一,培养和壮大人身三宝精、气、神,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修炼后天培补先天。由此可见,练意就是练气,练气就是练意,意行气行,意到气到,气到劲自然到。
以意行气,气随意行,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在意则灵,此乃关键。要用意想着练,用意想着运,切莫想着气如何行,更不能追求气怎样运。中和之气,随意所至,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当练到功形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以意行气意在神,气随意行任自然。
太极拳以意行气的同时,又强调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气而不是以力带气,这是内外两家拳术区别之所在,习练者不可不明,不可不分。练太极拳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经络不能舒畅,肌腱不能放松,筋骨不能柔活,以致全身拘谨,而为拙气所滞。拙气滞于何处,则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
用意不用力的锻炼,一则能逐渐去掉本身原有的硬力僵劲,使全身筋、皮、肉、骨、肌、腱、韧带尽可能地得到放松、松开、伸拔、拉长和舒展;同时,由于伸筋拔骨而使内气通于经络,筋肉离骨而使内气 充于肌肤,骨节开张而使内气敛于骨髓,由柔顺而渐人沉着,周身形成富有弹性的搠劲,外柔而内刚。所以,以意行气心为主的要领是太极拳运动的运行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