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的鉴别 常见检查:口腔内窥镜、血常规、皮损
口腔扁平苔藓鉴别
扁平苔藓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
1、口腔赤斑病(简称赤斑,口腔红斑)
赤斑是一种红色口腔粘膜癌前损害,非常类似于癌前皮炎――博温病(Bowen disease),二者在组织病理海陆空上的改变,也常难以区分。为免于在字面上混同于良性的炎症性红斑(macule)而称赤斑,以示二者在本质上的差异。
赤斑好发于“危险区域”:舌腹(缘)―口底、口角区颊粘膜与软腭复合体;中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赤斑初期的特征,是上皮萎缩与异常增生,临床上的突出表现为血红色的光亮似“无皮状”的圆或椭圆形斑块,界限非常清楚,触诊非常柔软,类似“天鹅绒”,损害微凹或平状;无明显疼痛或不适;损害如绿豆大小,逐渐向四周扩大。这种表面鲜红光亮而无白色成分的类型称为均质型赤斑。反之,若赤斑中有白色颗粒,则称颗粒状赤斑。若又有颗粒并伴有较大的结节时,则称为颗粒―结节状赤斑。这种类型由于同时存在两种癌前损害:赤斑与白斑,因此,又可称为颗粒―结节状白斑(参阅白斑节)。
赤斑在缓慢扩展过程中,临床特征为柔性与血红色逐渐减退,界限不清,表面轻度隆起,触诊具坚韧感,表明赤斑已从萎缩与异常增生阶段发展为原位癌或浸润癌,故有时亦称“增殖性红斑”或“红斑瘤”,应立即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初期赤斑的特征是上皮萎缩,故镜下所见为:角化层消失或难以辨认,层上仅有2~3层棘细胞,而这几层棘细胞往往已显示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具有癌前性质的细胞畸变;又由于层接近表面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呈特异的血红色和柔软性。
而常见的粘膜炎(mucositis)是红色良性粘膜炎的统称,创伤、感染、疹等多种原因都可在口腔任何部位引起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通常也称红斑。红斑呈暗红色,无特异的血红色,疼痛比较明显,病程短暂。对于疑似赤斑的局限性损害,可在损害射皮质类固醇如确炎舒松,每周2次,如2周内无消退迹象,应予以活体检查。
2.盘状红斑狼疮
女性多见,损害常发生在唇部、颊粘膜、舌背、口底舌腹等部位,皮肤损害多见于头面部。粘膜损害的特征为萎缩,外围为白色或黄白色而发硬的斑块,边缘不规则但界限清楚。损害发生部位可作为鉴别参考。
以上几种疾病与扁平苔藓的鉴别还可借助于组织学检查:赤斑损害是角化层消失,仅有2~3层棘细胞,核浆比改变,核深染等;红斑狼疮损害的上皮有过度角化,但增生不明显;白斑则上皮有明显的异常增生;扁平苔藓的上皮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有时且萎缩,基底细胞排列紊乱、液化或坏死,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口腔扁平苔藓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做什么检查 口腔扁平苔藓检查
组织病理:上皮过度角化或萎缩。活动性底细胞退行性变,在上皮和结节可见胶状小体。真皮层可有以单核细胞为主浸润,淋巴细胞迁移进入上皮层,从而使上皮与结缔组织界线不清,浆细胞除在齿龈皮损活检中多数外,其他皮损活检均不占多数。有时,基底膜呈现玻璃样变性,PAS染色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多数免疫球蛋白沉积于胶样体,少数沉积于细胞表面。基底膜区可见纤维素沉积物,真皮层以CD4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上皮间和基底区以CD8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上皮朗格汉斯细胞数正常,但更呈多形性且表达HLAⅡ类抗原。口腔扁平苔藓角质形成细胞表达HLAⅡ类抗原,但不能与非特异性齿龈炎、红斑狼疮和念珠菌性唇炎相鉴别。物相关性苔藓样疹的朗格汉斯细胞抗原性不同于特发性扁平苔藓,即使它们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表现极为相似。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口腔扁平苔藓的鉴别,口腔扁平苔藓的种类分类辨别,口腔扁平苔藓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