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畸胎瘤的鉴别 常见检查:平片、CT检查、纵隔镜检查、血管造影
畸胎瘤最后诊断之前必须同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1.胸腺瘤 是原发于胸腺的肿瘤。X线检查肿瘤常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锐利,或有分叶,位于前上纵隔心底部,贴近于胸骨后侧。侧位胸片上密度较淡,轮廓不清,在胸骨角水平。其好发部位类似于生殖源性肿瘤,而后者可能位置略低于胸腺瘤,单侧性较多,阴影中有钙化或骨齿样增生影可以鉴别,而胸腺瘤则极少见上述影像学表现。有重症肌无力则更容易鉴别。
2.胸内甲状腺肿 多位于前上纵隔,其来源多为颈部甲状腺肿经胸骨后间隙坠入前上纵隔,或是胚胎期残存的组织或异位甲状腺逐渐发展而来。病人一般无症状,发现时大多在50岁以上,女性约为男性的4倍。肿瘤周围组织可有相应的症状。诊断方法是颈部和的X线检查和CT检查,对所有可疑病人应常规做放射性核素扫描。X线片上大多数病例气管的左或右上方可见肿瘤,80%~90%以上有气管移位,与其他病变造成的气管移位不同,胸内甲状腺引起的气管移位多在颈段气管,为其特征之一。肿块阴影多为圆型和椭圆形,边缘清楚而锐利,在透视下可见肿块随吞咽运动而上下移动。核素扫描可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和有无相应病变。依据吸收131I的情况还能判断甲状腺的功能。若正常甲状腺位置内未出现131I的吸收而胸骨后肿块内有131I吸收则可诊断为胸骨后甲状腺肿。
3.纵隔恶性淋巴瘤 是最常见的不适应外科治疗的疾病。纵隔肿瘤只不过是这一高度恶性全身疾患的局部表现。在早期即有气管和上腔静脉的严重受压症状,一般气急症状迅速加重,并出现颜面、颈部、上肢肿胀。表浅淋巴结肿大和肝脾大也是常见的现象。X线显示一侧或双侧纵隔典型的气管和支气管周围迅速增长的巨大结节状肿块。有些病例可有胸腔积液。小剂量的放射治疗和化疗能使症状很快改善,X线所见肿瘤阴影明显缩小。
4.纵隔囊肿 主要是前纵隔囊肿,比较常见的有胸腺囊肿及囊状淋巴管瘤。大多数病人无症状,症状的发生主要因囊肿内积液增加、肿块增大所引起。诊断主要依据放射学检查。表现为壁较薄的低密度占位,边缘光滑清晰,呈半圆形或圆形。CT可明确病变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能很好显示囊内容物密度接近于水。但有时与囊性畸胎瘤发生混淆。手术前往往不能确诊。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囊肿。囊肿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时手术治疗较容易。
5.胸主动脉瘤动脉瘤病人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胸前震颤和杂音,气管牵拉,喉返神经和X线透视见搏动肿性块等易于鉴别。不太常见的是由于瘤囊内机化血栓的形成既没有杂音也无搏动。在普通X线片动脉瘤的阴影不能够与主动脉或大的头臂血管分开,这一发现具有诊断的重要意义。一般规律动脉瘤同大血管构成钝角。在可疑的情况下应当进行心脏血管造影明确诊断。
6.转移瘤 另外来自肺、乳腺及颈或其他器官等的肿瘤的转移病灶并不少见。偶尔可有孤立的不明原因的原发病变,甚至外科探查和尸检后转移病变的来源仍然不能确诊。所以诊断要全面综合考虑。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纵隔畸胎瘤的鉴别、种类分类辨别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纵隔畸胎瘤一般做什么检查相关知识?
纵隔畸胎瘤一般做什么检查 纵隔畸胎瘤检查
良性畸胎瘤肿瘤标志物检测为阴性,但有恶性组织成分的畸胎瘤特别是含有胚胎性成分的畸胎瘤可以表现为肿瘤标志物阳性。如AFP,HCG,LDH,或CA19-9,且在肿瘤切除后上述指标滴定度下降。如含有平滑肌肉瘤成分则肌球蛋白检测可呈阳性,含有神经成分的肿瘤S-100蛋白阳性,角蛋白染色阳性提示肿瘤细胞内含有腺癌和鳞癌的成分。
1.常规X线检查
即可发现。一般只向一侧纵隔突出,个别病例可向两侧突出。有时肿瘤大小差别很大,皮样囊肿由于继发感染,周围有炎性粘连及胸膜增厚,使轮廓略为不规则。畸胎瘤由于含有多种不同组织结构所以呈现密度不均一的表现,含脂肪组织较多的部位密度低,囊壁可以钙化。在肿瘤内见到骨和牙齿阴影为此类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如果肿瘤在短期内显著增大应考虑为恶性,且恶性肿瘤实体瘤较多。
2.CT扫描
特征性表现是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含有钙化的实体结节,或肿块合并液体部分。其中脂肪部分居于上方,而液体部分在下方。两者之间有脂肪-液面,在此界面处可见线状或索状混杂密度的圆形影为毛发团。当肿瘤有继发感染时周围有炎性粘连及胸膜增厚,其轮廓模糊。CT扫描可大致明确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果怀疑病变已转移,腹部CT,脑CT及骨扫描可提供相应的依据。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绿叶鸟健康小编为您整理的纵隔畸胎瘤的鉴别,纵隔畸胎瘤的种类分类辨别,纵隔畸胎瘤一般做什么检查项目等知识,更多其他疾病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框输入你想要了解的疾病,如:“纵隔畸胎瘤”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