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 

这物用错时间竟易窒息而亡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0     浏览:5085    


感冒咳嗽,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处理不好也会引发大病。例如很多人粗心大意,乱吃止咳药,以为治咳嗽就该吃药,这是错误的认知。今日小编就和大家说说这个事,聊聊咳嗽的原因、治疗咳嗽的方法等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咳嗽是感冒的常见症状,常由痰液引起。它作为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活动,能有效促进痰液排出,但也会影响工作和休息,因此很多人咳嗽时急于用药缓解。近日,相关部门有通知,要求严查含的止咳药,以免被滥用发生不良后果。可见,用错止咳药也很危险。


常见的止咳药可分为中枢性与外周性两类。中枢性止咳药通过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发挥止咳作用,如、右美沙芬等。外周性止咳药则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挥作用。但这些药物仅针对咳嗽这一症状,且长期使用有一定风险。


急着用,加重感染,阻塞气道。当存在痰液时,呼吸道黏膜纤毛摆动将其移至咽部,再通过咳嗽排出。如果急着用止咳药,痰液难以排出,淤积在呼吸道,会成为细菌、病毒生长的温床,进而加重感染。如果痰液量太大,还可能阻塞呼吸道,甚至引起窒息。止咳药适用于无痰的剧烈干咳,痰多者应慎用。多痰者更应以祛痰为主,通过服用氨溴索等祛痰药稀释痰液,使其易于排出,必要时可做雾化,提高疗效。


长期用,可能成瘾,抑制呼吸。含的中枢性止咳药有一定的成瘾性。属阿片类生物碱,可抑制呼吸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但不宜长期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多为处方药,使用时应严格遵医嘱。此外,过量使用可能引起呼吸抑制,还会抑制肠道蠕动而引起便秘。特别是儿童用药时,更应注意剂量。


盲目用,不能缓解,加重耐药。咳嗽是人体对痰液的自然防御,当痰液被咳出后,呼吸道所受的将会减少,咳嗽症状也会随之减轻。相反,痰液长期滞留在呼吸道,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症状,因而咳嗽时祛痰也是关键。此时最忌盲目用药,例如滥用抗生素不仅不能改善症状,还会加重细菌耐药。


睡前应慎用止咳药


曾有一位“老慢支”患者,在睡前服用了感冒片和复方磷酸口服溶液等药物,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呼吸衰竭。为什么这位患者会出现呼吸衰竭呢?这是由于复方磷酸属于中枢性止咳药,可抑制呼吸中枢。


感冒片的成分中有对乙酰氨基酚、盐酸伪麻黄碱、氢溴酸右美沙芬、马来酸氯苯那敏,其中,氢溴酸右美沙芬也具有抑制呼吸中枢的作用。再加上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很容易影响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功能,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从而引发呼吸衰竭。


咳嗽一定要吃止咳药吗?


“医生啊,你有没有开给他止咳的药?”带孙子来看病的奶奶,才刚走出诊间,又忍不住探头进来问,生怕自己少讲了什么症状,或是医生漏开了什么药。医生连忙回答:“有,你放心!”奶奶听了点点头,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有咳止咳,听起来天经地义,但是真有这么简单吗?


当我们不小心呛到时,进入气管的异物会迷走神经,将传送到延髓。为了争取时间,延髓不必再等大脑回传的指令,直接完成咳嗽的动作,用力将异物咳出。这种咳嗽是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在生病的时候,如果病菌侵犯下呼吸道,也会产生痰液,这时候可由大脑下令,主动咳嗽以清除痰液。


如果是因痰而起的咳嗽,强力止咳反而会让该咳出来的痰出不来。我们应该审视一下咳嗽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痰很黏稠,以至于咳很多次都还不一定能将痰咳出来,这时候应该用化痰药来稀释痰液,让痰松动容易咳出,而不是去降低咳嗽的敏感度。


有时吃完药以后,感觉痰变多,就是这个道理。婴幼儿常常把痰吞进胃里,也是另一种排痰的方法,但量多的话可能引起呕吐。


有些咳嗽则是可以适度止咳的。像感冒刚开始的时候,还没真的有痰,只是因为咽喉炎而觉得咽部痒,想咳嗽,这时候用止咳药就无可厚非了。咳嗽也可能是因为对外界特别敏感,例如遇到冷空气。有些咳嗽则是会影响到生活作息,例如咳嗽时肚子太用力而咳到吐,或是晚上咳到睡不着、越咳越敏感而越想咳,这些情况都可以适时用点止咳药。


有些咳嗽要从问题的根本治疗起。例如哮喘,很多人顾名思义,以为一定要到呼吸急促或是吸不到空气的情况才叫哮喘。其实很多哮喘,在初期都是先以夜咳来表现,尤其容易在天气突然转凉时发生。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哮喘而咳嗽。


哮喘的咳嗽,在急性期可以用支气管扩张剂,严重时则要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若真的喘不过气来,就要立即送急诊了。


不仅如此,呼吸道以外的因素也会引起咳嗽。胃食管反流时,食管的迷走神经会将受到的传至延髓,送达的位置和控制咳嗽的区域很接近,可能因此引发咳嗽。外耳道的后下壁也有迷走神经的分支,所以有些人在挖耳朵的时候也会想咳嗽,甚至外耳道的异物,例如耳垢,也会引起咳嗽。还有抽动秽语综合征,除了眨眼睛、耸肩膀、摇摇头之外,也会有声语型的表现,其中也包括像清喉咙般的咳嗽。


俗谚说:“医生惊治嗽,土水惊抓漏。”是因为咳嗽不容易诊断,原因可能不止一个,需要详尽的病史与仔细的听诊才能辨别清楚。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强力的止咳药,就像掩耳盗铃,虽然暂时止咳,看起来很有成效,但实际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有些感染会严重呼吸道的上皮组织,就算诊断和治疗都对了,但在感染过后还是会一直咳,要3~8周才会好。难怪医生一听到患者还在咳嗽,就又要开始烦恼了!


咳嗽传染吗


咳嗽本质上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呼吸反射动作。通过咳嗽反射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进入气道的异物。咳嗽只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而已,如果不是传染性疾病就不会传染。比方慢性气管炎,感冒等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飞沫传播的。


如果不是由传染病引起的咳嗽,不必太担心,但是也要注意。成人的免疫力和婴儿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成人没病,咳嗽的飞沫和痰液对婴儿也是有感染力的,其中,可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以及它们的特异性。所以,必要的保护措施还是要有的。


专家建议


还是需要大家保证合理的生活作息,不要太过劳累,不要受凉感冒,这些都是很必要的。减少咳嗽的复发可以使用一点定喘止咳片,消炎止咳片都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预防上平时多让孩子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强健身体,要多晒太阳吸收一些钙。室内要经常的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


既不能让孩子受凉受冻,又不能捂得满头大汗。家里可以熬点醋,最好不要让孩子亲密接触家里咳嗽严重的人。


咳嗽的原因


引起咳嗽症状的疾病很多,根据病因不同,主要分以下几类:


一、感染因素


1、上呼吸道疾患感冒、腺病毒感染、鼻炎或副鼻窦炎、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喉炎、急性会厌炎、喉结核等。


2、气管、支气管疾患急性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


3、肺、胸膜疾患肺炎,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肺真菌病、肺脓肿、肺囊肿合并感染、肺结核、胸膜炎等。


4、传染病、寄生虫病,百日咳、白喉、麻疹、流感、肺吸虫病、肺包虫病、钩虫病等。


二、物理因素


凡可阻塞、或牵拉呼吸道等物理因素致使壁受或管腔被扭曲变窄的病变均可引起咳嗽。


1、呼吸道阻塞气管或支气管异物,支气管狭窄常见于结核、支气管肿瘤、肺不张、肺水肿、肺气肿、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微结石症,肺泡癌等。


2、呼吸道受肺门或支气管淋巴结核、纵隔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胸骨后甲状腺肿大、食管憩室、食管肿瘤、肺肿瘤、肺充血弥漫性间质性肺纤维化、肺囊肿、结节病、尘肺、气胸、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肿瘤等。


三、化学因素


呼吸道入一切有毒、有害性气体均呼吸道引起咳嗽。常见的有吸烟、饮烟、有工业气体如氨、氯、二氧化流、臭氧、光气、氮氧化物等,也见于硝酸、硫酸、盐酸、甲醛等挥发出的雾气等。


四、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棉尘肺、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吕弗琉综合征、枯草热、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五、其他因素


膈下脓肿、膈疝、食道气管瘘、Wegener肉芽肿病、白血病、霍奇金病、尿毒症和结缔组织病等所致肺浸润等。


治咳嗽穴位,你知道几个?


又感冒了,咳嗽不停,中医师表示,平时做好呼吸道保健,就不怕咳嗽来打扰!中医看咳嗽病变机转,主要病变在肺脏,但与肝脾肾也相关,其特点为邪气犯肺、肺失宣肃,所以肺气上逆而咳嗽,透过保健穴位,有助于保健呼吸道,并有助缓解气喘、咳嗽。


中医师表示,一般常说的感冒,指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急性发炎期间,咽喉因为充血肿胀,大部分的人会感到咽喉疼痛,鼻塞呼吸不顺,接着出现大量的黄痰。感冒在中医里有分风寒、风热、风燥、凉燥,不论是哪一种外感,若是伤到肺气就会引发咳嗽。


中医说:“久咳必伤脾及肾”,如果久咳还伴有白痰,出现食欲差、虚汗、头晕、倦怠等症状,表示已出现“脾虚”的症状;如果是年纪比较大的人,甚至有可能咳到出现漏尿、咳喘等“肾虚”的症状。所以平时透过穴位,保健呼吸道是关键。


止咳嗽4穴位


列缺穴


位置:手腕靠姆指侧的骨骼侧面,腕横纹上1.5吋(约两根指幅宽)。


功效:对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都有帮助。


适用对象:适用于所有的咳嗽类型。


按压方法:双手的虎叉互扣,食指伸直摸另一手手腕的桡侧,会摸到一个浅浅的凹陷,就是列缺穴。按压六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一侧按压。


鱼际穴


位置:第一掌骨的中点,手背跟手掌的侧面交接处。


功效:对于咳嗽、咳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都有帮助。


适用对象:“燥热型咳嗽”及“阴虚型咳嗽”。


按压方法:直接用姆指按压穴道,按压六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一侧按压。


丰隆穴


位置:外膝眼与外踝尖的连线中点,胫骨往外两指宽之处。


功效:治疗咳嗽痰多、腹胀、头痛等痰湿引起的症状。


适用对象:“痰湿型咳嗽”。


按压方法:由于此处肌肉较丰厚,以姆指按压较费力,可以改用原子笔后钝端,或穴道专用的钝木棒来按压。按压六秒后轻轻放开,如此重复二十下,再换另一侧按压。


天突穴


位置:身体前正中线,左右两锁骨与胸骨连接的凹陷处。


功效:对于咳嗽、哮喘、胸痛、喉咙肿痛、梅核气等病症皆有帮助。


适用对象:“痰湿型咳嗽”及“风寒型咳嗽”。


按压方法:可以用暖暖包热敷此穴,如果不方便取得热敷用品,将手掌搓热后覆盖在穴道上也可以。


结语:咳嗽不是小事,需要及时治疗,认真对待。看看小编上述说的这么多治疗咳嗽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试试。相信一定会有效果的,至于用药的事情千万要谨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去吃。乱吃药容易产生烦,引发重病就不好了。

 
喜 欢

338

 
上一个:体检常识 体检后最容易进入哪些误区
下一个:热吻背后所暗藏的四大健康隐患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假如内容还不错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仔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