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您提供健康知识,让您知道多一点,身体更健康! - 百红鸟健康网 手机浏览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健康 > 养生误区 > 

鸡眼和胼胝 我们要区别对待

作者:佚名     时间:2021-08-10     浏览:5252    


脚上长茧人人都会出现,但茧与茧又有着不同你可知道?很多人的脚底被摸出了厚厚的茧,大部分人都认为这就眼,殊不知还有胼胝一说,鸡眼和胼胝那么它们都有哪些不同呢?


鸡眼和胼胝表现不同


1、鸡眼


鸡眼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与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呈淡黄或深黄色,中心有倒圆锥状的角质栓,嵌入真皮。由于其尖端神经末梢,故行走时引起疼痛。


鸡眼多见于足跖前中部、小趾外侧或拇趾内侧缘,也见于趾背。发生于4一5趾间的鸡眼,受汗浸渍,呈灰白色浸软角层。称为软鸡眼。


2、胼胝


胼胝为蜡黄色、扁平或稍微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性斑块,质硬而稍透明,边界不清,较厚、边缘较薄。好发于掌跖,常对称发生。与职业有关者可见于受压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严重时可有压痛。


鸡眼和胼胝的鉴别点


1、鸡眼为呈倒圆锥形角质增生,行走时疼痛明显。


2、胼胝为扁平片状角质增厚,范围较广,一般不痛。


治疗


1、纠正畸形、穿合适的鞋子,垫以软质鞋垫。2、外用药物治疗,如鸡眼膏。3、手术治疗。4、液氮冷冻、镭射治疗。


胼胝一般不需处理,较厚者可先用热水浸软后,用刀削去一部分角质层。


鸡眼不等于胼胝,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很多患者包括一些其他科室的医生常常都会混淆它们的概念,看了专家的讲解后,患者们不要再闹出“指着脚上的胼胝说眼”的笑话了。


鸡眼怎么治


平时我们去买鞋子的时候一定要稍微买大一码,而且要挑下午脚发涨的时候去买,这样买到的鞋穿着会宽松一些,不会对脚部造成挤压。


鞋子的尺码对鸡眼有影响,鞋底的柔软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好的鞋子底部柔软度很高,即使走再长的路也不会觉得咯脚,疼痛感也会减轻。


现在很多人穿鞋子的时候都不用鞋垫,甚至连袜子都。这样将脚与鞋直接接触,更容易诱发鸡眼、加重病情。要习惯垫鞋垫,并且最好能买手工制作的布鞋垫,帮助减少摩擦。


可以外用鸡眼膏,贴在鸡眼上,药物会令角质软化,但是对正常皮肤也是会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使用时要注意。


如果有多个鸡眼,或者鸡眼很大,建议可以去医院普通外科做个挖除手术。


无论是否手术,或手术前后,都要尽可能减少走路的机会,以免角质层摩擦而增厚。


鸡眼是怎么形成的


主要因摩擦挤压而形成的小圆硬块,形态 像鸡的眼睛,按压有疼痛!又称“肉疔”。


常生长于足趾及足底前端。本病多因穿过紧的鞋子或足骨原来就有畸形,致使足部皮肤长期受而引起。鸡眼为圆椎形角质增生硬结,数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肤增厚、顶端凸突,常因疼痛而影响行走。


鸡眼就是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常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


鸡眼一般只有黄豆大小,稍高于皮肤,呈浅黄色,周围颜色深一些,因为它长得象鸡的眼睛,而得名为鸡眼。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时更加明显。鸡眼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


鸡眼预防和治疗小技巧


一、选择合适、宽松的鞋子,避免造成脚部畸形。


二、当感觉到脚部某一部位受到挤压和摩擦时,应及时选用鸡眼垫、顺趾器、分趾器、护趾套等足科支具,来减轻摩擦和挤压。


三、当脚底有鸡眼和脚垫形成以后,可以穿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矫形鞋垫,来改变足底受力,以达到减轻摩擦的作用。


四、一般不要用药物性鸡眼膏治疗,避免足底受到,引起感染


结语:得了鸡眼的朋友走路会特别的疼,并且鸡眼要想根治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鸡眼的预防工作。买鞋子要注意舒适度。养成良好的习惯,让鸡眼远离我们。

 
喜 欢

349

 
上一个:床单半年不洗竟然这么脏
下一个:冬季养生这五种皮千万不能吃
 
本站推荐:
友情链接:
美文摘抄    美文欣赏    寓言故事大全    人生语录    微语录    语录大全    造句大全    一边一边造句    即使也造句    只要就造句    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    创业成功故事    创业资讯    生活小妙招大全    生活常识大全    健康常识    生活常识    写人的作文    优秀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    好句子摘抄    句子赏析    优美句子摘抄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Copyright©2025 BaiZhiNiao.Cn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014702号
本网文章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原作者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收到后三天内按照您的要求处理/广告/建议 - Email:2894035371@qq.com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2020年3月1日起施行]